商业银行内审观察(2024年第二季度)

毕马 2024-08-01 16:37:19

一、内审风险提示

监管新规追踪

二季度,国务院、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监管机构、行业自律组织、交易所等共发布63篇新规及征求意见稿,重点影响信贷业务、债券业务、支付结算、代理业务、反洗钱、“五篇大文章”等业务及管理领域。全国人大、国务院及主要金融监管机构均于二季度公布了2024年立法工作计划,金融稳定法、商业银行法、国有资产法,以及涉及国有金融资本监管、地方金融监管等重要法律法规均在制定或审议过程中。

建议关注领域

基础领域:信贷业务(含互联网贷款、汽车贷款、个人住房贷款)、支付结算业务、问责管理、反洗钱管理(含受益所有人管理)、合规管理与监管配合等

前瞻增值:集团管理(含综合化子公司管理、分支机构管理)、宏观政策落实(含“五篇大文章”)、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

监管处罚观察

二季度,监管处罚高压态势持续不减,较上一季度罚单数量与罚没金额均有上升。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外管局(含总部及其派出机构)针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共下发1,077张罚单,涉及罚没金额总计达人民币37,393万元,主要集中在信贷业务、内控合规、国际业务、代理业务、监管配合等领域。此外,我们观察到以下趋势与苗头,提示内审予以关注:

观察一:近期处罚上升及苗头趋势性领域需引起内审关注

支付结算:

自2024年以来,支付结算领域的监管处罚数量和金额均迅速增长。仅二季度监管机构罚单数量就达34张,罚没金额为人民币1,147万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罚单数量增长超过两倍,罚没金额上升约1.5倍。处罚案由主要为违反支付结算、账户管理相关规定,未按规定报送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等资料,资料报送或备案超期,以及核准类银行结算账户开立未经人民银行核准等。

供应链金融:

自2023年下半年以来,供应链金融领域的监管处罚有所增加,处罚案由集中在“供应链业务信贷资金未按合同规定用于约定用途““未严格审查供应链业务基础交易真实性”“供应链业务办理不审慎“等方面。建议内审部门特别关注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统一授信、交易真实性核验、贷款用途监控等关键环节。

线上贷款和互联网贷款:

近期线上贷款和互联网贷款的处罚案由呈现多样化特点。5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股份制银行等三类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整顿互联网贷款业务。考虑到线上贷款和互联网贷款自动化程度普遍较高,业务管理、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高度依赖管理策略与系统模型;且随着科技进步与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其业务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蕴含风险需引起内审部门重视。

五篇大文章:

5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结合近期密集发布的“五篇大文章”相关政策文件与监管要求,预计未来此领域的监管关注将持续抬升。从近期监管处罚来看,2024年普惠金融领域的处罚较为密集,2023年绿色金融领域有多张罚单,养老金融、科技金融、数字金融领域近期暂未出现相关处罚。

业绩压力驱动的违规行为:

近期,由于经济承压与金融转型,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业绩增长与风险化解方面的挑战,二季度关注到多类由于业绩压力驱动导致违规的处罚案由,如掩盖真实资产质量、延缓风险暴露、虚增业务规模、调节利润等。

代理业务:

二季度代理业务相关处罚大幅增长,罚单共计52张,合计罚没金额高达人民币9,649万元。特别是代销保险领域罚单较为集中,高达19张,处罚事由涉及代理保险多个业务环节,且违规事由非常详细。

内部账户:

2023年与2024年,分别出现了三起“内部账户”相关处罚。第一起为某村镇银行“违反内部账户管理规定划转信贷资金”。第二起为某农村商业银行“利用内部账户违规过渡资金”。第三起为某城市商业银行“通过内部账户违规操作延缓风险暴露”。以往监管处罚亦出现多种形式的内部账户违规,建议内审部门关注。

资金中介:

2024年二季度金融监管总局共发布7张涉及资金中介的罚单,处罚金额共计人民币210万元,处罚对象覆盖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案由为“利用资金中介虚增存贷款规模”“贷款中介风险排查不到位”“违规与票据中介合作”“员工与资金中介存在异常资金往来”等。2023年以来,监管机构对于资金中介的监管关注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其他:

除以上领域外,我们还关注到涉及打击金融犯罪、风险预警与线索处理、境外机构投资、隐性费用/收费合规、跨区域经营等处罚案由。

观察二:银行理财公司密集接受监管处罚

6月28日,金融监管总局对两家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三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进行了处罚。其中,最高罚没金额达人民币850万元。处罚主要原因集中在未能穿透识别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产品或交易信息披露不规范两个方面。截至目前,监管机构已对13家理财公司实施了处罚,累计下发了16张罚单,涉及的罚没金额总计达人民币7,070万元;其中,两家国有银行理财子公司已第二次受到监管处罚。

观察三:审计署报告点名商业银行政策落实情况

6月25日,审计署发布《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其中对金融机构在政策落实方面存在问题进行了说明,包括信贷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不足、金融资源供给结构优化不够等。具体表现为“信贷投放质量不高问题,涉及科技、绿色、三农等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违规改变贷款用途”,以及“信贷投放存在空转现象,存在即贷即收、等额存贷等违规行为”。同时还指出了“增加项”质量不高,本应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贷款被挪用或用于空转套利,偏离了约定的资金用途;以及“减少项”力度不够,对于“僵尸企业”和“长期未改善的不良贷款”等类型的贷款出清任务,尚未完全落实。

观察四: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的问题与关注事项

2024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并指出“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步伐加快,农信社改革有序推进。一批高风险机构得到稳妥处置,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取得新的成效”。2024年6月以来,已有几十余家农村中小银行被吸收合并,新万亿银行接连出现,新组建的省级农商银行也相继揭牌开业。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面临吸收、合并、重组化险中小金融机构的重任,需关注部分中小银行在前期积累的显性和隐性风险,特别是并购重组前后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等。

二、内审理论动态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23年发布了《人工智能审计框架》,围绕内部审计师如何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审计工作,介绍讲解了五大主题,包括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审计框架、面临挑战、应对方法以及重点关注风险点。此外,《人工智能审计框架》还提出了机构在人工智能审计中应普遍关注的事项及审计重点,共70余项,供内审人员参考。

三、内审增值建议

关注“五篇大文章”领域的业务发展与增长质量

自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做好 “五篇大文章”后,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五篇大文章相关指导意见与扶持政策,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但从审计署检查发现及监管处罚问题来看,亦存在信贷投放质量不高,改变资金用途或资金被挪用等问题。同时,行业内亦存在企业行业划分不准确、企业划型不准确,导致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资源错配等情况。建议内审部门既要从战略支持出发,关注政策传导落实的有效性,亦要从高质量增长出发,关注业务背景的真实性以及资金用途的合理性。

监管趋严与降本增效的大环境下,做好“加法”与“减法”

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监管合规面临巨大挑战。但在金融行业普遍降本增效,过“紧日子”的大背景下,管理活动面临更强的成本约束,应对措施需充分平衡风险管理的目标与成本,以期在不牺牲质量的情况下有效管控风险。银行需定期审视风险视图与管理机制,评估各类风险的重要性,管控目标与措施成本的匹配性,寻找简化优化的空间,以预留资源应对风险变化与新兴风险,并为支持未来发展做出必要的资源投入。同时,亦需在统一的科技战略与风控要求下,优化系统平台功能、引入各类数据、应用智能工具;并持续注重冗余、同质事项的识别与整合,以最大程度减轻增量负担。建议内审部门从战略支持的视角,及时评估各类业务与管理活动的可持续性,辅助银行科学合理地降本增效。

结合近期监管趋势及期望,促进审计精益化管理

截至目前,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均已发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或征求意见稿,其中规定了各类免于处罚、从重处罚、从轻处罚的情形。例如金融监管总局将对“五年内,再次实施违反同一定性依据的同一类违法行为”的情景从重处罚,预计未来处罚依据将更为精细化,处罚裁量也将日趋规范、透明。此外,结合《防范金融风险问责规定(试行)》《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处分条例》的最新要求,责任认定与处分决定也将更加精细化。建议内审部门根据最新趋势,优化审计工作相关要求,例如问题依据更加准确,问题定性与责任划分更加有据可依,屡查屡犯问题界定参照监管要求酌情调整,以支撑审计工作精益实施,与监管期望保持同步。

刊物简介:

毕马威“内审观察季刊”系列为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服务专题报告。我们持续跟踪国内外内部审计理论发展、银行业重要法规及监管政策变化、监管检查与处罚动态、市场变化及舆情信息等,运用毕马威专家团队丰富的行业经验及专业解读,及时与您分享内部审计相关的风险洞察与应对建议。

本文内容仅供一般参考用,并非针对任何个人或团体的个别或特定情况而提供。虽然我们已致力提供准确和及时的资料,但我们不能保证这些资料在阁下收取时或日后仍然准确。任何人士不应在没有详细考虑相关的情况及获取适当的专业意见下依据所载内容行事。本文所有提供的内容均不应被视为正式的审计、会计或法律建议。

©2024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及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均是与毕马威国际有限公司(英国私营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全球组织中的成员。毕马威国际及其关联实体不提供任何客户服务。各成员所均为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其对自身描述亦是如此。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中国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企业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有限责任公司;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香港合伙制事务所。版权所有,不得转载。毕马威的名称和标识均属于毕马威国际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0 阅读:1

毕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