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虽说气温有所回升,可水域的温度依旧偏低,鱼儿们刚从寒冬的蛰伏中苏醒,活力还未完全恢复。但别担心,只要掌握了以下这 5 个关键技巧,早春钓鱼照样能收获满满。

早春时节,昼夜温差较大,水温变化也较为明显,所以选择合适的钓鱼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中午时段是一天中水温相对较高的时候。经过上午阳光的照射,浅水区的水温会有所上升,此时鱼儿会从深水区游到浅水区觅食。所以,中午 11 点到下午 3 点这段时间,是早春钓鱼的黄金时段。
另外,连续晴天的日子也很适合出钓。持续的晴天能让水温稳步上升,鱼儿适应了相对温暖且稳定的水温后,会更积极地寻找食物。相比之下,在阴天或者降温天气,水温下降,鱼儿的活跃度和摄食积极性都会降低,钓鱼的难度也就更大。

早春时,鱼群的活动范围相对较小,它们更倾向于待在水温适宜、食物丰富的地方。
深水区域虽说中午浅水区水温上升,但在早春大部分时间里,深水区域的水温依旧较为稳定。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深水受外界气温变化影响较小。像一些水深在 2 - 4 米的区域,就很可能藏有鱼群。而且,深水区通常有更多的微生物和小型水生动物,这些都是鱼儿的食物来源。

前文提到中午浅水区水温会升高,而向阳的浅滩在阳光直射下,升温速度更快。这里不仅水温适宜,而且经过一个冬天,浅滩处积累了不少被冲刷下来的有机物,吸引了众多浮游生物,为鱼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但要注意,浅滩的水深最好在 1 - 1.5 米左右,太深水温升不上来,太浅则容易受外界干扰。
水草附近水草在早春可发挥着大作用。它不仅能为鱼儿提供藏身之所,躲避天敌,还能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增加水中溶氧量。而且,水草周围会聚集大量的昆虫、螺类等,是鱼儿喜爱的食物。在水草边缘或者水草间的缝隙处,都是不错的钓点。

早春钓鱼,建议选择 3.6 - 5.4 米的鱼竿。如果在水域较窄、水较浅的地方,3.6 - 4.5 米的鱼竿操作起来更灵活,能精准地将鱼钩抛到钓点。而在宽阔水域或者钓深水时,5.4 米的鱼竿能让你覆盖更大的范围。调性方面,中软调或软调的鱼竿较为合适。这类鱼竿灵敏度高,能清晰地感知到鱼儿咬钩的轻微动作,同时在遛鱼时也能较好地缓冲鱼儿的拉力,减少跑鱼的概率。
鱼线由于早春鱼儿开口较小,吃饵力度轻,所以鱼线要选择细且灵敏的。主线可选用 0.8 - 1.2 号的尼龙线,子线则用 0.4 - 0.8 号。细线在水中的阻力小,隐蔽性好,能降低鱼儿的警惕性,更清晰地传递鱼讯。
鱼钩鱼钩要选钩条细、钩尖锋利的,像 2 - 4 号的袖钩就很适合早春钓鲫鱼等小型鱼类。细钩条便于鱼儿吸食,锋利的钩尖能轻松刺中鱼嘴,提高中鱼率。
四、巧妙搭配饵料早春,鱼儿急需补充蛋白质来恢复体力,所以饵料要以腥味为主。
鲜活虫饵红虫和蚯蚓堪称早春钓鱼的 “神器”。红虫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腥味浓郁,对鱼儿有极大的吸引力。可以将红虫用红虫夹挂在鱼钩上,或者将多条红虫用红线绑成小把挂钩。蚯蚓也是不错的选择,它的腥味能在水中迅速传播,而且肉质有韧性,在水中能保持较长时间不脱落。把蚯蚓剪成小段挂钩,能方便小鱼吞食。
腥味商品饵市面上有很多针对早春设计的腥味商品饵,这些饵料中通常添加了虾粉、鱼粉等成分。在使用商品饵时,要注意调整饵料的状态,使其柔软、松散,便于鱼儿吸食。可以适当添加一些拉丝粉,增加饵料的附钩性。
五、灵活运用钓法逗钓法逗钓法在早春非常实用。由于水温低,鱼儿的活性不高,主动觅食的积极性不强。通过逗钓,能让饵料在水中动起来,模拟活饵的动态,吸引鱼儿咬钩。具体操作方法是,将鱼钩抛入钓点后,每隔几分钟轻轻提拉鱼竿,让鱼钩在水中上下移动 10 - 20 厘米,然后再缓慢放下。反复操作,直到有鱼咬钩。
走钓法在一些水域面积较小、鱼群分布较分散的地方,可以采用走钓法。就是在多个钓点之间来回走动,每个钓点钓一会儿,如果一段时间没有鱼咬钩,就换到下一个钓点。这样能扩大搜索范围,增加找到鱼群的机会。在走钓时,要注意保持安静,避免惊扰鱼群。
掌握了这 5 个早春钓鱼的重点技巧,你就能在早春的水域中收获更多乐趣和渔获。
钓友们,你们在早春钓鱼时有什么独特的技巧和经验呢?快来评论区分享分享,让我们一起在早春的钓鱼之旅中,不断探索,享受更多的钓鱼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