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摩擦还是中国“毕业”?

杨梅说商业 2024-03-26 02:48:48

  50年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就普惠制的给惠产品范围、优惠幅度、原产地规则即优惠数量限制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多边和双边磋商,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果。自普惠制实施以来,世界上约有170余个国家和地区享受了普惠制的优惠。他们积极利用普惠制扩大向发达国家的出口,加速国民经济增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各给惠国的普惠制方案是由发达国家单方面制定和实施,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利益,均在各自的普惠制方案中制定了程度各异的保护措施,主要包括“例外条款”“预定限额”及“毕业条款”。 普惠制并不是WTO的条款约定,不具法律约束性,而带有对成员国“号召”的意味。大多数工业化国家特别是欧盟国家,基本上一开始都对非洲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实行了普惠制。随着发展中国家出口的上升,经济不断增长后,就不应该享受普惠制。

  中国在1986年7月申请“复关”。WTO成立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加入WTO的谈判。1995年7月11日,中国正式提出加入WTO的申请,自此从复关转为入世。同年11月,应中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复关谈判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此后,中国历经15年艰苦谈判终于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国。加入WTO后,我国即获得多边、稳定、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并以发展中国家身份获得普惠制等特殊优惠待遇,这有利于我国实现市场的多元化,使我国出口贸易有较大的增加,短期内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受益最大。中国曾是“反倾销”的最大受害者。从1995年到2005年上半年,全球反倾销措施共2743件,其中针对中国商品的就有434件,约占16%。2002年11月,在取得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后,15家温州打火机企业提出“无损害”抗辩,最终争取自己的单独税率,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经典的“反倾销”案例。入世之前,中国往往回避,不知道搜集证据、利用法律来应诉,结果让原告轻松胜诉,制订苛刻的惩罚条件,使产品从国际市场退出。当年的温州打火机官司便标志着这种现象的结束。加入WTO后,当与其他国家发生贸易纠纷时,可以通过WTO贸易争端解决机制,比较公正、合理地解决贸易争端,维护我国国家和企业利益。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出口货物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签订的自贸协定不断增多,当前普惠制优惠政策也在不断减弱,部分发达国家收紧甚至取消了我国的普惠制待遇。

  1968年第二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上通过了建立普惠制的决议。1978年,普惠制正式诞生,随后中国累计获得40多个国家的普惠制优惠,包括欧盟28国(法国、联合王国、爱尔兰、德国、丹麦、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奥地利、瑞典、芬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马耳他、匈牙利;增加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克罗地亚),以及瑞士、挪威、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列支敦士登公国等41个国家。除美国外,其余40国给予我国普惠制待遇。1971年7月,欧洲共同市场首先制定了普惠制方案,开始实施。随之,28个国家先后实行普惠制,其中市场经济国家22个,计划经济国家6个。享受普惠制待遇的有170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欧盟作为一个国家集团给出共同的普惠制方案,因此,全世界共有16个普惠制方案。普惠制的主要原则是普遍的,非歧视,非互惠的。目标是扩大发展中国家对工业发达国家制成品和半成品的出口,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外汇收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加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根据大多数给惠国的规定,享受普惠制必须持凭受惠国政府指定的机构签署的普惠制原产地证书。

  普惠制是发展中国家经过长期的斗争后获得的胜利成果。1971年7月,欧洲共同市场首先制定了普惠制方案。自1978年普惠制实施以来,先后有40个国家给予我国普惠制关税优惠。根据给惠国的原产地规则和有关要求,我国海关为企业签发优惠原产地证书,为出口产品享受普惠制优惠提供官方证明。给予过我国普惠制关税优惠的国家分别为:欧盟27国,英国、欧亚经济联盟3国,以及土耳其、乌克兰、加拿大、瑞士、列支敦士登、日本、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未给予过普惠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等因素,从2014年开始,欧盟、英国、瑞士、土耳其、欧亚经济联盟、日本、加拿大等陆续通报取消对我国普惠制待遇。2014年7月1日起,瑞士停止对中国的普惠优惠。2015年1月1日起,欧盟不再给予中国输欧盟货物普惠制关税优惠。2019年4月1日起,日本停止对中国货物的普惠制给惠。2021年10月12日起,俄罗斯、哈萨克、白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取消对中国的关税优惠。近 期,海 关 总 署 发 布 2021 年 第 73号 公 告:自2021年12月1日起,我国海关不再对欧盟成员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乌克兰等32个国家货物签发普惠制原产地证书。普遍优惠制原产地证书是根据普惠制给惠国的原产地规则和有关要求,由受惠国的授权机构签发的一种优惠原产地证书,是出口产品享受普惠制给惠国关税优惠的官方证明文件。中国海关是国内普惠制原产地证书的唯一签证机构。这项公告意味着,中国输往上述32个国家的商品已不再享受这些国家的普惠制关税优惠待遇。目前全球仍有挪威、新西兰、澳大利亚3国给予中国出口商品普惠制待遇。

  其实,无论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方全体于1971年作出的第L/3545号决议《关于普惠制的决定》还是欧盟、欧亚经济联盟等都明确将GSP定义为给发展中国家的关税优惠,都给中国GSP的国家和组织越来越少,容易产生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的联想。目前有世贸成员认为,中国不再是发展中国家,要求取消中国发展中成员特殊与差别待遇。事实上,世贸和联合国贸发组织已明确表示,中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信守承诺,各国要以更全面的视角审视个别案例。根据联合国标准,从人均GDP来看,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衡量一个国家的真实发展水平,既要看其经济总量的大小,更要看其人均水平的高低。但用人均水平考察,我国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没有根本改变。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内部的发展较为平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较小。而中国仍处在发展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的阶段,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较大,具有发展中国家的典型特征。

0 阅读:0

杨梅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