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战力最强叛军,安史叛军如何成了唐军精锐的“绞肉机

闲说宇俊星 2024-04-03 01:52:07

不少叛军士兵具有粟特等印欧人血统

战斗力最强,杀伤官军最多的叛军——安史叛军

安史之乱不单单是唐朝国力的转折点,也是古代中国的国力转折点。

安史叛军是一支深受草原部落文化影响,兼具唐朝精兵特质,又有粟特人情报支持,且有雄厚财力的超级缝合怪。

叛军以东北一隅起兵撼动了整个帝国

不过很早唐庭就看出叛军没什么志向。李泌在肃宗登基时就指出叛军“胸无大志”。因为叛军南下洛阳以后,每天都将财物品布匹运到范阳,完全没有争夺天下的意向。

“贼之陷两京,常以橐它载禁府珍宝贮范阳,如丘阜然。”

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叛军强大的战斗力,在战争伊始就让两大安西名将高仙芝、封常清翻车。

翻车的两大安西将高仙芝、封常清

安史之乱八年,叛军展现了令官军胆寒的战斗力,而且多次打出逆风翻盘的战绩。在战争前期特别是756年到757年关中的战斗中,几乎每战叛军都当成绝户战在打。这样的表现即使是大唐开国时的巅峰府兵也不遑多让。在历朝历代的叛军中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是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叛军野战战绩,胜多败少,8年时间里几乎把唐朝边军精锐打光。

面对战斗力彪悍的河北叛军,大唐四境的边军都驰援中原

细数一下唐军叛军几次重大野战经过,这些还是和边军精锐的战斗。战争初期叛军在洛阳、陕州对阵新招募的募兵时更是砍瓜切菜般的结束了战斗。

756年哥舒翰出潼关,在灵宝被叛将崔乾佑击败,15万河西、陇右精锐被一战送光,副将王思礼等人侥幸逃回。老将哥舒翰被俘,晚节不保。

756年6月,哥舒翰战败前叛军在四面出击,但是战果不多。谁知崔乾佑能打出史诗级胜利

756年冬天,长安西北的陈陶斜,4万唐军一天之内被安守忠杀光,指挥官房琯只身逃回。

757年初的关中,叛军安守忠突袭武功唐军大本营,大败唐军。

757年初在关中的形势,两面开弓但依旧打的很有章法

叛军之虎——安守忠,死在他手上的唐军可能比史思明还要多

永丰仓之战,朔方军战败,郭子仪还赔了一个儿子

757年年初关中,朔方军过黄河与崔乾佑、安守忠鏖战潼关附近的永丰仓,先胜后败1万人被杀,郭子仪儿子战死,仆固怀恩只身逃回。

757年年中,郭子仪、仆固怀恩指挥的朔方军在长安西部清渠被安守忠、李归仁以弱势兵力击败,唐军丢弃大量辎重。

叛军骑兵压制了唐军,迫使唐军下决心请回纥起兵当外援

757年9月,郭子仪、仆固怀恩、李嗣业、王思礼指挥15万唐军加回纥联军在长安西南香积寺和10万叛军血战,终于获胜。刀刀见红的车轮战后,叛军阵亡6万。安守忠、李归仁等逃走。唐军亦伤亡惨重。

网络上最有名的唐代战役之一香积寺之战

香积寺之战,残酷的中军搏杀

757年10月,郭子仪、仆固怀恩、李嗣业再接再厉在潼关以东和叛军再战。凭借着安西回纥联军的出色发挥,官军绕后成功,叛军败北。但是对战中,叛军依靠山势多次从黄河河滩处发动反击,打的唐军“几不能军”差点扭转了战局。

757年9、10月两个月内唐军接连收复两京

758~759年邺城,9节度围堵安庆绪,兵力绝对劣势的安庆绪还能发动反击。在邺城西南的愁思岗打破唐军包围圈,重创安西军,李嗣业中流矢不治身亡。随后史思明南下和唐军决战,硬刚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等9节度使。最后打败唐军,俘获了几万民夫、及大量工程器械和辎重。

9节度使围攻邺城多月,最后落败

759年河阳,李光弼在河阳防守战中击败叛军,李光弼展现了他的防守大师的本色。

761年洛阳北邙山,仆固怀恩因为在平原列阵时没有和李光弼配合好被史思明抓住战机。唐军一战败北8万士卒四散而逃。史思明整顿叛军差点再次打入关中。多亏在陕州被唐军挡住。

这就是叛军野战的战斗力。不仅总体胜多败少,而且几乎每次战斗叛军人数都少于唐军。邺城一战甚至打掉了唐军彻底收复河北的信心。

安史之乱的下半场,防守大师李光弼不再追求在野战中主动击败叛军

邺城战败后,各路撤退的唐军疯狂逃离战场,南下到黄河渡口时甚至把河阳大桥拆了,就是防止史思明卷土重来。

西北边军还算和叛军杀的有来有回,从岭南北调的南方唐军更不堪用,刚走到南阳附近时就被叛军杀散了,靠着丢弃随身财务吸引叛军才逃出生天。

我们通过复盘发现,唐军形势最好的其实是756年上半年,这个时候叛乱只进行了半年,叛军进不了关中在河南河北和来回奔波。东出平叛的朔方军将士表现了极高战斗力。

朔方军出河北,河西精锐守潼关,756年上半年着急的是安禄山

到了756年4月,这时的史思明对阵李光弼郭子仪还是差点火候,双方在河北重镇博陵附近展开拉锯。

5月29日,双方在嘉山展开激战。叛军被击败史思明在战斗中落马,带着残兵逃回博陵,闭城不出。唐军此战斩首四万,俘虏千余。

756年唐军、叛军在博陵(定州)附近的战斗,唐军只要再沉住气一段时间就能打进叛军老巢了

但哪知道6月份,老将哥舒翰在灵宝被崔乾佑打出史诗级惨败,叛军黑虎掏心直接杀进长安了,玄宗直接带着皇室近宗逃往四川。朔方军无奈退回山西。从此唐军的野战再难打出酣畅的大胜。

残酷的守城

上面提到的还仅仅是大型的野战,攻城战双方也是伤亡惨重。颍川、雍邱、睢阳、南阳、太原、常山等城市都浸透了唐军士兵的鲜血。

太原、颍川、睢阳双方在所有交通节点城市进行了激战

但是守城战唐军不论精锐还是募兵表现的战斗意志和技巧比野战强多了。除了开战初期,后面能顺利让叛军拿下的内地重要城市不多。内地到处是死守不退的英雄城市。

首先756年张巡先在雍邱守城战中打的有声有色,无奈雍邱周围市镇都陷落了。他率部来到了睢阳(今天商丘),展开了唐代历史上最悲壮的守城。

睢阳——商丘古城

张巡守到弹尽粮绝

757年张巡死守睢阳的10个月时间内,迟滞了尹子奇的部队。尹子奇率军围攻睢阳城多日不克。城中到了757年7月已经缺粮,张巡被迫和官兵开始吃人肉,又坚持了2个多月,在官军光复洛阳前夕,睢阳才被攻破。

颍川(今叶县)承受了叛军第一轮攻击

与此同时从756年洛阳被拿下后,叛军集中火力突击南阳盆地。首先就把火力倾泻到了河南西部的颍川。太守薛愿、长史庞坚这两个文官虽然名气不如张巡,但是打的也极为顽强。

756年底河南道西部的颍川也沦陷了。颍川在叛军的围困中度过了近一年时间,战争已使这一地区耗尽了元气,“绕城百里庐舍、林木皆尽。”至德元载十一月,叛军再次增兵。

在叛军的猛攻下,颍川唐军最后又苦战15天,终于抵挡不住,城池陷落,太守薛愿、长史庞坚被俘。两人被押到洛阳,安禄山将其绑在洛水的冰面上。一夕过后,二人皆成冰人壮烈殉国。

南阳和睢阳(今商丘)扼守江南物资输送关中的通道,这里的坚守悲壮且有意义

757年颍川陷落后,叛军盯上南阳盆地的北大门——南阳。这个时候一位唐军将领来稹,他在唐军最弱势的时候巩固了南阳防线。另一位唐军将领鲁炅被叛军击败后不屈不挠,收拢了岭南北上被击败的部队在南阳抵住了叛军。

南阳的坚守十分惨烈

来稹在无人无兵的情况下,很快在河南西南部建立了一支可靠队伍,并统筹了整个荆襄地区的防御,有力支持了南阳。南阳的唐军也是硬骨头在没有粮草只能吃老鼠和死人肉情况下顶住了叛军一波波冲击。

另外颜杲卿在常山,颜真卿在平原都有过悲壮的固守经历。

守城战也不一定都是张巡、鲁炅、薛愿这样的悲壮。李光弼在太原的坚守就让叛军看到了防守大师的厉害。

安史之乱前期李光弼堪称史思明克星

在太原一挡四的李光弼

太原城上唐军一次次击败叛军

757年李光弼前往太原,此时郭子仪带着主力回灵武拥护肃宗登基后,他仅率一万军队就守住了太原,挡住了史思明大军多轮进攻,还好几次主动出击,打的叛军退避三舍,史思明后来被骚扰烦了,干脆把打下太原这个任务留给了其他人,这一仗后李稳住了河东局势。

唐军虽然防守比较出色,但是这仗毕竟是在本土进行,时间长达7年多。国内最精华的河北、河南、关中、山西被战火破坏的一塌糊涂。

这场大乱极为耗费民力,为了支援前线,唐庭在南方粗暴的“吸血”。到了安史之乱后期本该是大后方的江南还爆发了刘展叛乱和浙东农民起义。逼的把山东的平卢军和战神李光弼从前线调过来平乱。安史之后的大唐王朝已经是一地鸡毛,东南西北没有一处密封的窗户。

四面漏风的大唐

安史之乱就像一个巨大的高能绞肉机,把李唐王朝精锐边军,忠贞义胆的臣民全部当成了肉沫。精锐的边军,平叛中成长起来的将士一茬一茬被割掉。

精锐在一轮轮交战中损失殆尽

战前天宝9节度加五岭经略使的边军有50万人,7年半战争中按照史书的记载唐军在灵宝、陈涛斜、清渠、香积寺等战役都是大几万人损失,按这种阵亡率,大唐的边军差不多死了一轮。

杜甫写下三吏散别的背景,就是前方战损太高后方要加大力度征兵。

安史之乱后,唐在河北多个州县的统治名存实亡。河北北部中部南部的范阳、承德、魏博的节度使完全是小朝廷。他们父死子继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承德节度使立的巨大的石龟碑,远远超过了礼制要求

中部地区,为了遏制这些不老实的藩镇,战争中又设置了很多新的藩镇。这些藩镇慢慢的也尾大不掉。皇帝猜忌大将,仆固怀恩被逼反,李光弼拥兵不朝,南阳的功臣来瑱回京城被代宗搞死。

783年,留守内地的安西老兵发动泾原兵变,要杀掉皇帝

平叛的主力朔方军、安西军一年年被消耗在关中的秋防中(防御吐蕃)。最后被压榨安西老兵甚至在唐德宗时期发动兵变,打进长安要毁灭他们曾誓死保卫的王朝。

哥舒翰晚节不保

而更糟糕的是西部。756年哥舒翰灵宝惨败后,作为一直可以匹敌范阳大军的精锐——陇右、河西军,不复存在了(后面也有一些逃回的士兵被整编,组成了隶属皇帝的“神策军”)。作为这次惨败的连锁效应,唐军必须继续抽调更西部的野战部队来内地。

河西陇右军,这批对战吐蕃的精锐在出潼关后被崔乾佑一波带走,太令人叹息了

陇右到河西几千里国境上的驻防部队捉襟见肘。天宝时期被打蒙的吐蕃缓过气了,曾经耗费上万士卒生命的石堡城、黄河九曲等土地拱手相让。更远的安西北庭渐渐远离中原,吐蕃人利用唐朝内乱缓过气了并走下高原。

到了唐代宗继位后甚至打进了关中,占领了首都长安。

看着史书和地图,我曾经一次次的想:

如果开战前玄宗不作死,不在天宝十四年还给安禄山升官,而是进行备战准备;

如果开战伊始,封常清能谦虚一些,卡在虎牢关而不是带着新招募的士兵和叛军野战;

如果叛乱刚半年时,玄宗能处理好哥舒翰和杨国忠的矛盾,而不是催着潼关士气低落的将士出关决战;

如果肃宗继位按照李泌的思路,不急于收复两京而是去让叛军在河北到关中一线两会奔波;

如果邺城之战,让太子做大元帅而不是让9节度使各自为战。

但这一切只能是假设,安史之乱后连绵百年的盛唐气象不在了。藩镇的顽疾要等200多年后才能被解决。这段历史成了国人永恒的教训和遗憾。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