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真这个曾经武力超群,以“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姿态崛起,曾经一战灭两国的民族,在两代人走过温柔乡之后开始面临严重的军事威胁。这个威胁就是来自北方的蒙古人。
女真人崛起时短时间击溃了东亚两大强国,辽和宋
1211年,蒙古人南下了开始了历时23年的灭金战争。蒙古人先在野狐岭重创金人的野战部队。金朝被迫放弃北京,南下汴梁依靠关河防线顶了近20年。
蒙古人后来借道南宋在河南禹州附近的三峰山全歼金人最后野战主力,失去军事依靠后,女真人走向了覆灭。
野狐岭附近河北张北草原今天耸立了大量的风机(来自小红书)
这两处古战场今天在河北张家口北面和河南省禹州市西南。开车都比较方便。如今这里早就暗淡了刀光剑影,后人行走在古战场只能依稀感受到当年蒙古人崛起的蓬勃战斗力。
女真人的长城防线金人在蒙古草原的统治一直不如之前的契丹人稳固,和草原上的部落关系很差。而且几次深入漠北也没达成政治目的。最后只能搞定期减丁,和拉一派打一派的战略对付蒙古各部。
由于金人残暴对待蒙古各部落,几乎不用政治动员,蒙古各部对金人仇视极深。在蒙古人逐渐统一并爆发强大战斗力时,金人终于在1198年西起阴山东到大兴安岭修筑了一条金长城及其附属的防御工事。
金长城大致位置
今天部分金长城成了内蒙和黑龙江省的分界线
长城到北京之间的桓州有巨大的养马场。张家口到长城之间还有乌沙堡、乌月堡这样的军事要塞。
整条防线层级分明,能步步迟缓进攻方的部队。金人觉得挡住蒙古人问题不大。
但是成吉思汗善于迂回,他们放弃了正面硬钢长城防线。1211年蒙古人从防线的西侧河套平原直接穿插过来。防守河套的汪古人和契丹人没做抵抗就投降了。蒙古人冲到了长城和张家口之间的空旷地带。
大迂回,不硬啃金长城防线
蒙古人从河套突入,张家口西北的乌沙堡、乌月堡失去意义
金长城变成了马奇诺防线。为了保证自己两翼,成吉思汗派长子术赤南下山西,防止山西金军北上,派速不台去进攻桓、昌、抚三州。还有一支偏师由哲别派遣在北京附近骚扰。
随后主力迅速拔掉了乌沙堡、乌月堡等据点。接下来就是蒙金双方第一次大规模对决,野狐岭之战。
张家口以北的野狐岭成了蒙古人灭金的号角。
风景优美,今日坝上草原的一部分的野狐岭这些年随着华北生态的好转,加上张家口离着北京比较近,这里成了不少北京白领周末郊游的去处。
这里既有巍峨群山又有农田和草原。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带。入秋时既能看到成片的麦田又能看到还未枯黄的草地和灌木。
张北地区的麦田
所以这里初秋季节特别适合家人好友秋游。
800多年前初秋那个清晨爆发的大战,经过多年风吹雨打,到如今已找不到痕迹。
蒙古人的死亡冲锋——野狐岭双方交战的主战场在野狐岭的獾儿嘴。
这里地势北低南高,人数占优的金军占据高岭,主帅完颜承裕将主力步兵、骑兵分别布置在獾儿嘴的第一道、第二道防线,自己在最高点指挥。其余部队分别守卫其他险要隘口。
草原已经完成动员,金国将第一次感受蒙古人组织起来后蓬勃的战斗力
成吉思汗派出擅长在山地攀爬的契丹人侦查了敌情,决定速战速决。
打前锋的是木华黎,他的任务是带着精兵冲垮金军的第一道防线,打乱金军的组织。
木华黎的前锋军基本都是敢死队,带着对金人的仇恨。他们披甲顶着金军的箭雨冲锋,马被射死了,就换马继续冲锋。全军接敌后木华黎让兵士下马,蒙古人排成阵列徒步杀向金军。
木华黎的前锋军,全甲参战接敌时下马冲锋
蒙军的重甲,还加了对喉部的防护
木华黎这种不要命的冲锋凿穿了前面的金军步兵,居然很快打到金军中后方。
成吉思汗马上率领蒙古骑兵沿着木华黎杀出的豁口朝金军中路冲去,金军人马死伤惨重。
野狐岭獾儿嘴
蒙古人与金国骑兵在山间平地混战,此时作为奇兵的速不台突然从东面杀入战场,直接出现在金军的主营。
金军阵型被打散,关键时刻金军统帅完颜承裕抛弃部队跑了,金军士气崩盘,蒙古人开始收割。金军尸骸遍布山谷,惨不忍睹。
战役最后阶段,速不台杀死了“比赛”
最后时刻速不台带着精锐骑兵杀入
这仗既体现了蒙古刚统一时的战斗意志和严密组织力,也体现了孙子兵法说的:以正和,以奇胜的战术思想。速不台最后的突然杀出“杀死了比赛”。
金军主力报销后,其余隘口的金军也陆续跑路。完颜承裕还在浍河堡集合了溃军,但只抵抗了一阵又被击败,蒙古人不久跨过居庸关,直接兵临中都北京。最后在北京周边大掠一番,金朝赔款又送人才把蒙古人送走。
野狐岭战役全局示意图
此战后华北金军已经不能和蒙古人匹敌,后把首都迁到汴梁依靠关河(潼关、黄河)防线和蒙古人周旋。
最后的决战地三峰山三峰山是蒙金最后一场大规模野战,此战金人全军覆没,进入亡国倒计时。
三峰山在今天河南省禹州市西南。没有这场战斗,三峰山将默默无名。不过禹州城倒是一座名城,这附近的区域就是古代赫赫有名的颍川。
豫西南的颍川秦代起就是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自秦始皇设置颍川郡以来,这里一直是沟通河洛、南阳盆地和江淮的交通要道。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比如三国时期的荀彧、陈群代表的颍川士族。
今天河南的禹州城附近。
历史走到1230年时,这里成了金国抵抗蒙古的大后方。但是金国人万万没想到蒙古人从南面打过来了。
超级大迂回,金人命运的终点三峰山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人继续灭金任务。但是金人的关河防线并不好打。习惯于大迂回战术的蒙古人又找到了从南宋借道迂回到金朝腹地的方法。
国土被压成一条线的金国后期
1231年秋大汗窝阔台率中军南下,渡黄河直逼汴梁。
成吉思汗四子拖雷率军由宝鸡出大散关渡渭水,进入汉中,再经宋境沿汉水而下进入金国。对于身后出现的蒙古人,金军大惊失色急忙调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及武仙等十五万人堵截拖雷。从1231年深秋到1232年正月,拖雷的蒙古军和金军主力相互纠缠、试探,蒙古人成功渡过汉水,来到了禹州附近。
金人后期的野战主力——忠义军,在此战消耗殆尽
北面的蒙军主力已经准备围困汴梁。禹州(金朝这会儿还叫钧州,为了前后文统一我在这里都以禹州称呼)附近监视拖雷的金军主力打也不是,走也不是。如果去救汴梁,拖雷肯定一路追击。到时损失惨重不说,汴梁估计也救不下来。而且这2个月的接触,金军一直无法有效阻截拖雷,拖雷在金国腹地劫掠村镇,导致金军后勤非常困难。
最后完颜合达做出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先北走做出支援汴梁的动作,却在在三峰山附近折回与拖雷决战。
豫西的这种山间盆地相对开阔,这给为托雷最后反败为胜奠定了基础
一直尾随攻击的拖雷也被金军的回击打了个措手不及。而且完颜合达部署的相当缜密,他将部队拆成3部分,主力正面进攻。另外两路金军迂回到拖雷的西北和西南,拖雷正面不敌完颜合达,撤退时又被金军判断到了撤退方向。最后被金军合围在三峰山两山包夹的“金沟”处。而且金军占住了两侧的制高点。
战役第一阶段,掉头而来的金军打了托雷一个措手不及(今日卫星地图显示三峰山有成片的光伏发电设备)
第二阶段,向西撤退的托雷被完颜合达算准,被围困在三峰山中间的低洼“金沟”地带
按照一般剧本拖雷本来要“交待”在这里,去见他父亲成吉思汗了。不过此时屡屡被蒙古人打败的金军此时迟疑了。
现在有两条路:第一马上决战彻底消灭拖雷,然后北上救汴梁。第二是围困等蒙古人战力不支再下手。但2个方案都有问题。第一种方案金军也不敢保证能一战灭掉蒙古人。第二时间拖不了太长,因为北面形势很危急了,而且北面的蒙古人随时会南下,金军也缺粮。
三峰山
最后只能折中,一边打一边在金沟周围挖战壕,采用边打边边围困的办法解决拖雷。
金军围攻肯定是没错的,蒙古军粮耗尽,人数又少。但蒙古人战力彪悍,直接硬顶伤亡会极大,金国不可能主动伤亡最后一支野战军。但是没想到随着时间推移自己战斗力削弱的比蒙古人更快。
团灭绝境下的蒙古人展现了他们惊人的组织力和单兵战斗力,由于当时连日下雪,气温极寒。两边都缺粮多日了,但是蒙古人从蒙古高原极寒气候过来的,更能适应这个气候。
蒙古人习惯带马奶牛肉干等应急食品,方便携带热量也高,不行还可以杀马吃肉。反倒是金军是又饿又冻迅速流失战斗力。
冰雪覆盖的豫西山地(来自小红书博主)
到了月中,三峰山附近再次下起暴雪,金军士兵冻得连枪槊都拿不起来。包围圈中蒙古人展开多轮反冲锋。虽然是从山底向上反冲锋,但是蒙古人体力和战斗意志远超金军。最后反而占据了两侧的制高点,此时前来支援的口温不花率领万余骑也到了三峰山。
局势反转,金军士气崩盘,蒙古人熟练的留了一条向北的小路让金军出逃,一路上蒙古人娴熟的用刀斧弓箭收割残军,部分金军退入禹州。但是最后城破大部分军士战死。
最后阶段,蒙古人最后的反冲锋加上援军的赶来给金军最后主力宣判了死刑
完颜陈和尚等金国能打的都死在这里,亡国进入倒计时。
金军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都围住拖雷了,但不敢跟蒙古人正面决战。心想万一打不过就完蛋了,所以采用了理论上赢面更大的策略。但是由于实力不济最后被反扑。
这种场面我看球也见过,球队1比0领先然后全员摆大巴防守,企图拖时间到比赛结束。结果对方临近结束扳平,这个时候防守方人心很容易就崩溃了。
摆大巴
金人的灭亡也能看到13世纪初蒙古人打仗的特点。
首先是大范围机动和迂回,找到对手防线的弱点。在迂回过程中尽量调动和疲惫对手,比如成吉思汗绕开长城防线,拖雷借道突击金人南阳防线。
第二是在逆风局时正面接敌敢于不惜代价的发起冲击,造成对手阵型变形,组织度被打乱。比如木华黎和拖雷都敢于地形不利情况下强攻,不惜伤亡的拿下目标获得战争主动权。
最后绝境下的蒙古人依然有反败为胜的信心和良好的单兵素质。漫天飞雪下金军连兵器都拿不住,山下的蒙古人还能一轮轮组织冲锋。
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发动多次西征、南征
蒙古人的战略思想、组织度、战斗意志、士兵忍耐力都是当时第一流。对于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国家来说面对这个时期的蒙古人真的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