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还是得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

语兰说国际 2023-05-08 18:49:03

今天文章,会对5月7日的“新冠感染情况”投票结果,做一个最新分析。

下图是截止5月7日,历来投票结果的追踪表格。

本文所有投票数据,均来自于我自己公众号,每周日固定发起的“新冠感染情况”投票,仅代表我读者群体的感染情况,会有样本数据偏差,仅供参考。

例行声明,这个投票是希望达到两个效果:

1、可以让大家确定当前是否处于疫情低谷期,从而降低焦虑。

2、假如第二波疫情到来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投票,及时去预警,做到心里有数。

我会对每周投票的结果,做一个长期追踪分析,以此判断当前疫情状况。

(1)正在阳比例明显上升

本周和上周有一个重要数据出现明显上升。

4月30日,“过去7天有发烧等症状(确定感染新冠)”的人数比例是1.19%。

5月7日,该比例上升为2.75%。

在4月30日之前,“正在阳”比例一直是低于0.4%。

具体走势可以看下图,更直观。

单从该数据来看,也可以比较说明,第二波疫情已经很大可能到来。

当然,是否出现第二波疫情,这个我是没资格宣布的,所以不管数据再明确,我也只能用“可能”。

具体是否出现第二波疫情,需要大家自行判断。

我这里只是提供这个读者投票数据而已。

另外,从这次“正在阳”比例上升来看,对照中疾控前两周的数据,也可以也发现,我的投票数据,跟中疾控数据是基本相符。

两项对照,也基本可以说明,我的读者投票数据是比较准确的,也很灵敏,值得参考。

中疾控的检测阳性数,在4月23日还只有2000多例,但从4月24日开始持续上升,到4月27日6752例。

所以这波疫情是可以比较明确是从4月24日开始。

而我的投票数据,4月23日“正在阳”比例还只有0.38%,显示为疫情低谷期。

但到了4月30日,“正在阳”比例就上升到1.19%,还是比较灵敏的,能及时反应实际疫情动态。

所以,我在上周日的疫情数据分析里,就明确跟大家提出预警,都直接写在标题。

还是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让有需要的人,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选择做好个人防护。

我个人也不希望还有第二波疫情。

但现在“正在阳”的人开始增多,包括我后台、文章留言,反映自己开始二次感染的人也增多。

这都是客观事实。

我们对于疫情,还是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用数据说话。

只有我们正视疫情,才能去尽可能降低我们整体所要付出的代价。

我们再来看投票的其他选项。

(2)不确定感染了什么

4月30日,“过去7天,有发烧等症状(不确定感染了什么)”的选项比例是2.31%。

5月7日,该比例进一步上升为3.56%。

整体走势如下图。

在过去两周,该选项比例也是有明显上升趋势。

考虑到现在甲流感染人数在大幅下降。

所以,该选项里应该已经是大部分为新冠感染者,只是没做抗原、核酸,自己不太确定是否感染新冠而已。

另外,确定自己正在感染甲流的选项,因为连续两周都只有0.38%,所以这周我是把该选项删掉了。

(3)长新冠

4月30日长新冠比例是4.56%,结束一直以来的下滑趋势。

5月7日,长新冠比例进一步上升到4.98%。

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过,假如第二波疫情到来,长新冠比例也大概率会有反弹。

这是一个水池效应。

一部分长新冠人群,随着时间推移,而持续痊愈。

同时也有一部分人之前没长新冠,但这次感染后有长新冠,给水池灌了新的水进来。

这样一边放水,一边加水,才导致欧美等国的长新冠比例,过去两年一直维持在3%-7%的比例,比较稳定。

另外,本次投票,还未感染比例也是开始下降。

之前,这个还未感染的比例,一直十分稳定的保持在21%左右小幅波动。

一直到4月30日,都还是雷打不动,到了5月7日,才开始下降到19%。

这说明我读者里,有一部分之前没阳过的人,最近也开始阳了。

这可以有几个结论:

1、大部分人感染新冠后,所构建的免疫屏障有效期,基本是只有4个月左右。

2、大部分人感染新冠后,超过4个月,体内抗体浓度已经下降很多,这个时候即有可能二次感染,也有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另外也有人问,会不会现在“正在阳”的都是首次感染。

这个看下面这个报道。

广州本地的新闻采访,广州医院医生的一手数据“首阳大概占70%到80%,二阳占20%到30%”。

需要注意,这是五一前的采访了。

随着时间推移,我们体内抗体浓度在持续下降,后续二阳比例肯定是会逐步提高。

(4)海外疫情

再来看国外的疫情状况。

新加坡疫情最新公布的疫情曲线图如下。

上周新加坡疫情数据小幅回落,但整体仍然处于高位。

越南的疫情数据,也处于一波上升后,在高位徘徊的状态。

日本的疫情数据,也开始有一些抬头。

5月2日,日本新增1.69万感染者,7日平均新增确诊人数1.12万人,这相比之前的日均新增9000人来说,是有所上升。

不过,日本相比1月高峰期,日均新增20多万人感染的数据来说,当前还处于疫情低谷期。

我之前也分析过,日本很大可能也会在5月份开始爆发新一波疫情,所以当前日本疫情数据开始抬头,也并不奇怪。

(5)总结

综合国内外数据来看,我个人认为,当前出现第二波疫情的可能性很大。

至于具体是不是已经出现第二波疫情,没有官宣之前,我是不敢肯定的说,所以只能大家自行判断。

我只是提供数据,这些数据大家要怎么运用到实际生活里,是大家需要自行选择。

之前疫情低谷期的时候,我的投票数据是大家的定心丸。

3月份开始,就一直有疫情的小道消息,特别是4月份比较多,如果没有数据,很多人一看到些风吹草动,就比较容易焦虑紧张。

这时候,有我的数据告诉大家,还明确处于疫情低谷期,就能让大家避免焦虑。

同时,一旦出现第二波疫情,我的投票数据,也能比较灵敏的去跟大家预警,让大家至少能感知到当前是否出现第二波疫情。

这样可以让有需要的人,去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好个人防护。

但需要注意,每个人情况并不相同,有些人是大学生,在大学宿舍基本是不可能防得住,在这样的环境里,个人防护做得再好也白搭。

还有个人防护,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家庭的事情,是需要家庭成员能互相理解、配合。

防护看短板,要是家庭成员里,有一个觉得无所谓,出门也不戴口罩,那么自己个人防护做得再好,也很难起到效果。

但同时,也有人是自己一家三口居住,家庭成员比较配合,居住环境也不复杂,或者有的人是自己独居,要防住就还比较容易。

所以,面对第二波疫情,我们个人要不要去做个人防护应对,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去应对,这是大家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自行决定的事情。

我这里能做的,也只是呼吁大家尽量做好个人防护。

即使居住环境比较复杂,很难防住病毒,但只要减少病毒摄入量,那么还是有概率减轻症状。

而且,我也一直跟大家强调,不要用第一波疫情的经验,直接套用在第二波疫情里。

第一波疫情,大家都感受过奥密克戎那超强的传染性,真的是防不胜防。

但要注意,去年12月,大家普遍是没有针对奥密克戎的基础免疫力。

大多数人打的疫苗在去年12月,已经是超过半年了,体内抗体浓度很低,缺乏对奥密克戎的基本免疫力。

也就是,去年12月,绝大多数人都处于奥密克戎易感染的状态。

但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是刚感染完4-5个月,体内抗体浓度虽然下降很多了,但还是有一些抗体。

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做好个人防护,减少病毒摄入量,那么还是会比去年12月,更容易防住疫情。

假如,去年12月,做好个人防护,仍然有80%的概率会被感染。

但这一波疫情,我认为做好个人防护,顶多只有40%的概率会被感染。

而如果完全不做个人防护,被感染概率基本可以超过90%。

这是一个概率性问题。

我也不敢跟大家保证,只要大家做好个人防护,就一定不会感染。

但做好个人防护,在第二波疫情里,更有机会避免感染,即使感染,症状也有概率减轻。

因为我们体内还是有一些抗体,这时候如果病毒摄入量不多,即使感染了,症状大概率也不会太重。

现在不少二次感染的人,认为症状比第一次轻,也跟体内还有一些抗体浓度有关。

当然,二次感染出现的症状,是轻是重,是因人而异,有人症状更轻,也有人症状更重。

只能说,当前已经是疫情常态化,我们要做好每年面临2-3波疫情冲击的心理准备,每一次感染,都相当于开盲盒,你并不知道这一次感染,对你自己来说,是轻还是重,会不会有长新冠。

所以,从为自己健康负责,为家人健康负责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谁都不愿意生病。

我是一个身体素质还比较好,免疫力也比较强的人。

往年正常一年顶多感冒一次,即使感冒也最多咳嗽两天就好了。

我只有小时候发过一次高烧,长大后就没发过高烧。

结果现在有人跟我说,即使没有新冠,一年发烧两三次很正常。

我寻思着,身体健康的人,怎么就一年发烧两三次很正常了。

现在很多人就喜欢这样篡改人们认知。

老实说,我每周日固定发这个投票,是顶着很大压力。

我自己公众号的读者大都还比较理解和支持,但外面一些其他平台,比如今日头条这样的信息流平台,因为很多是路人读者,所以经常是一看到有人发疫情相关的文章,就进来破口大骂。

现在有不少人,是存在新冠PTSD现象,就是一看到新冠两个字就会有应激反应。

你一说大家要重视个人防护,正视疫情,他们就马上扣你一顶防控的帽子,对你破口大骂,说你居心不良。

就连我这里的读者里,也有极少数读者,不但不理解,还要一直骂你。

像昨天,还有一个曾经赞赏过我45次的老读者,也在留言里对我骂骂咧咧的。

像这些留言,我一般不会精选出来,是不想让大家看了也糟心、生气。

这些气,我自己受着就行,我写文章也5年了,也已经习惯如何去排解这种网络负面信息。

好在,至少在我的公众号读者里,这样的人只占极少数。

大多数人还是可以理解并支持我。

所以这个压力,我还可以承受。

每周日这个疫情投票,我仍然会坚持发,仅仅因为我觉得这对大家会有帮助。

我作为作者,信息接受面会更广一些,每天后台也有大量读者的消息,每次疫情相关的文章里,都有很多受长新冠折磨的读者留言诉苦。

所以,我比大家更能直观感受新冠病毒对少数个体的这种实际危害。

比如下面这一位读者,在3月26日文章里的留言。

这位读者说的“看到某些留言真的很难过”,是指看到一些动辄说“新冠只是小感冒”的留言。

因为长新冠让他低烧了三个多月,每天都是昏昏沉沉的,让他倍感折磨。

客观来说,类似于这位读者,长新冠严重到影响正常生活的程度,比例还是比较低的。

从美国数据来看,美国人口3.32亿人,长新冠人数2400万人,占总人口7.2%。

其中严重到都无法工作程度的长新冠人数,大约是200万-400万人,占总人口约1.2%。

所以,虽然绝大多数人在感染新冠后,不会受长新冠折磨,但长期下来,还是有大约3%-7%的人群,会受长新冠影响,但不至于无法正常生活。

但有1%左右的人群,长新冠是比较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生活,甚至无法工作。

那些因新冠失去生命的人,那些受长新冠折磨的人,我认为不应该被社会遗忘。

我们大部分人在享受正常生活的同时,也不要忘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在默默为我们承受着新冠的伤害。

我们需要负重前行,记住这些代价,我们才懂得珍惜。

而且,我们中间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未来漫长的时间里,有概率成为这样的“代价”一员。

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呼吁大家正视疫情,坚持每周日去发起疫情感染投票的原因。

我只是希望,可以通过我一点点努力,去尽可能降低疫情对大家的实际危害,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我只是希望,通过我的呼吁,让社会能有更多人愿意去正视疫情,愿意去积极做好个人防护,来尽可能降低疫情对我们整体社会的实际伤害。

虽然我知道,我人微言轻,实际可能也起不到多大效果。

现在舆论显然是有些两极分化,要么就是把新冠病毒渲染得极其恐怖,要么就是完全无视新冠病毒。

我是一直认为,过度渲染新冠病毒危害,和完全无视新冠病毒危害,都是不可取的极端化思维。

我们需要理性认知新冠病毒对整体社会的实际危害,也要认知新冠病毒对年轻个体威胁比较低。

但这种比较理性的声音,往往会淹没在一片情绪化的声音里。

越是这样,其实才越需要有理性的声音,能坚持发声。

大家可以沉默,但我作为一个有几十万读者的作者,我不能沉默。

这是我的责任。

疫情还在的情况下,我们确实不应该把自己眼睛遮起来,就当疫情不存在了。

当然,这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

这次世卫组织也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这并不意味着疫情结束,只不过疫情不再作为“突发”事件,已经实质性变成一个常态化疫情模式。

在这样的常态化疫情模式里,全世界范围内,国家层面去严控疫情已经告一段落了。

但这也意味着,个人层面去选择是否应对疫情的开始。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这句话其实是很沉重的。

因为我们需要为自己健康负责,需要为自己家人健康负责。

所以,我无权去干涉大家的选择。

有人觉得感染了新冠也无所谓,不愿意抵抗,这是个人自由,可以选择不看我每周日的投票,我并不强求。

但只要还有人,并不想感染新冠,并不想得病,想尽量少感染。

那么我就还会继续坚持去发这个每周日的新冠感染投票。

有数据,去帮助大家做判断,总比没数据,两眼一抹黑更强。

我一直坚信,恐惧来源于未知。

缺乏数据,才会导致我们更容易陷入恐慌和焦虑。

不透明,才会让谣言有更多滋生土壤,给了小道消息传播的空间。

我写文章,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用数据说话。

对于疫情,我也同样如此。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0 阅读:26

语兰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