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中疾控阳性率明显上升,要开始提防第二波疫情

语兰说国际 2023-05-01 12:53:05

本文会对4月30日的读者投票数据,结合中疾控数据、海外疫情数据,来对第二波疫情做一个综合分析。

本周中疾控的新冠疫情数据出现明显的上升态势,所以就把中疾控先放在开头分析。

(1)中疾控数据

中疾控是每周六会有“全国新冠感染疫情情况”的报告。

这个数据,现在虽然没办法涵盖所有人,但也可以当做是“抽样数据”,那么就可以看抽样数据一个趋势变化。

中疾控数据显示,4月27日的阳性率为4.4%,比上一周的1.7%阳性率有较大幅度上升。

我把过去一个月中疾控的阳性率数据,做了个表格。

可以看到,4月20日这个阳性率都还在一个较低范围内波动,但4月27日的阳性率一下子上升到4.4%,还是需要注意。

并且,中疾控提供的每天检测阳性数,也在4月24日开始,有逐日持续上升的态势。

4月23日,中疾控检测阳性数还只有2600多例。

但到了4月27日的检测阳性数已经上升到6752例。

从阳性数和阳性率来看,已经开始有第二波疫情抬头的趋势。

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过很多次,日本去年的3波疫情,间隔时间差不多都是4个月左右。

这个主要是因为,国外有很多研究都显示,感染新冠后,在3个月内会保持较高的抗体浓度,不容易二次感染。

但感染超过3个月,体内抗体浓度会开始大幅下降。

一般感染过4-5个月,如果暴露在较高病毒载量的环境里,那么二次感染的概率会增大。

所以,国外去年的疫情间隔时间,基本都是4-5个月。

我们基本都是在去年12月中下旬集中感染,到现在是刚好满4个月。

这个时候出现第二波疫情抬头的趋势,是很正常的。

这也是我之前一直跟大家分析,5月份可能出现第二波疫情的原因。

另外,再看一下发热诊疗人数的趋势。

目前发热诊疗人数,在前段时间持续下降后,当前处于一个企稳状态,但还没有明显上升。

这个可能是因为,当前还处于第二波疫情初期,疫情数据才刚抬头,所以要传导到发热人数大幅上升,应该需要1-2周的传导时间。

另外,流感阳性率是持续大幅下降,现在已经基本过了流感疫情周期,接下来的发热数据,可以基本排除了流感干扰。

再来看看,上周日我的读者投票数据。

(2)读者投票数据

我每周日的投票,平均参与人数大概有1.5万人,这个样本数已经不低了,具备一些可参考性,至少会比身边统计学靠谱。

但这个投票仅代表我读者群体的一个感染情况,会有样本数据偏差,仅供参考。

截止4月30日,我的读者投票数据结果如下:

4月30日,“过去7天,有发烧、或其他症状(因感染新冠)”的选项比例是1.01%。

这是3月份以来,该选项比例首次超过1%,之前平均0.3%左右,这次也出现明显上升,跟中疾控的数据是可以互相印证的。

整体走势如下图,可以看到有一个明显上升。

另外,4月30日“正在发烧(确定感染甲流)”的比例是0.36%,持续下降。

中疾控的数据,也显示甲流疫情周期基本过去。

所以,接下来我认为可以暂时排除甲流的干扰。

下周我会把甲流选项去掉。

在甲流干扰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不确定感染了什么)”选项里,可能主要就是新增的新冠感染者。

4月30日,“过去7天,有发烧、或其他症状(不确定感染了什么)”选项比例是2.22%,比上周也有所上升。

这个选项的比例虽然上升幅度不大,但考虑到甲流在大幅下降,意味着新冠感染者的实际上升比例是更高的。

所以,综合我的读者投票数据,还有中疾控数据,都显示当前有第二波疫情开始抬头的迹象。

我觉得是可以拉响预警了。

同时也是得强调一下,我这个投票是覆盖全国范围,具体到地区是会有偏差的。

根据第一波疫情的经验,各地方的疫情爆发节奏,是有时间差。

比如,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往往是疫情会先爆发的地点。

也就是,大城市的地方疫情爆发时间,会比全国疫情爆发时间,要提前1-2周的时间。

所以,大家在参考投票数据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这种地方和全国的疫情时间差。

中疾控数据显示的疫情抬头现象,原因大概率是因为4月上海国际车展,还有广交会这类大型展会,吸引了大量外国人参展。

而海外当前还处于疫情快速变异的阶段,特别是新加坡、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还有印度,目前都处于新一波疫情爆发的阶段。

新加坡疫情最新公布的疫情曲线图如下。

越南的疫情数据,也处于明显的新一波疫情爆发过程。

这波东南亚疫情,基本都是由新型变异毒株大角星带来的。

大角星是奥密克戎的衍生亚型毒株XBB.1.16。

大角星是今年1月下旬首次在印度被发现,导致印度感染病例激增,甚至出现单日破万例的情形,印度一些疫情严重的邦再次强制实行口罩令,医院也处于红色警戒状态。

世卫组织在3月下旬宣布XBB.1.16为“监视下的变异株”,并称它是迄今为止传播性最强的新冠变种毒株。

而刚好,现在也是我们体内抗体浓度开始下降的过程。

诸多因素叠加下,这时候开始疫情数据抬头,并不奇怪。

这里比较关键的是,刚好五一假期到了,这个五一假期预计有2.4亿人次出游。

所以,我个人是认为,五一过后,第二波疫情是可能会开始爆发。

(3)如何应对第二波疫情

其实只要是能比较理性客观去认知新冠病毒的人,对于第二波疫情的到来,应该都不会感到意外,这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

这并不是说,我们希望第二波疫情到来,我们谁都不希望会有第二波疫情。

但疫情是否到来,并不以我们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并不是说我们大家都无视了疫情,疫情就不存在了。

并不是我们无视了疫情,感染新冠病毒就不会发烧。

并不是无视疫情,就可以让老人群体可以免受新冠病毒的威胁。

无视疫情,只会放大疫情的危害,而没有什么好处。

同时,我们正视疫情,并不是说我们就得走回老路去严防严控,这个显然是不可能的。

我们肯定不能为了阻止第二波疫情到来,就不去开这些展会。

包括五一假期的庞大人流量,会助推第二波疫情的爆发,但我们也肯定不可能去限制五一假期。

除非有明确证据表明,奥密克戎变异出更危险、致病性、致死性更高的变异毒株,那么别说我们了,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可能重回严防严控。

但目前还没有这样的证据表明,奥密克戎有变异出致死性更高的变异毒株。

包括最新这个大角星,也只是传染性更强,毒性目前还没看到有明显增强。

奥密克戎的变异,仍然主要往免疫逃逸方向去变异。

所以,现阶段,我们也只能是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优先。

奥密克戎所带来的疫情代价,全社会如果觉得还可以接受,那么我们就不可能走回老路。

凡事都得取舍。

经济发展停滞的代价、疫情代价,可以放在天平的两端。

如果未来某一天出现致死性更高的病毒,导致疫情代价大于经济停滞所带来的代价,那么社会和国家层面,自然会选择优先控制住疫情。

如果经济发展停滞所带来的代价更大,那么社会和国家层面只能是选择优先发展经济。

但这不代表,我们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同时,就得完全无视疫情。

事实上,优先发展经济,和正视疫情,我认为是不冲突的。

有些人喜欢脑补国家在无视疫情,但这只是个人选择当鸵鸟的行为。

中疾控每周六的新冠疫情报告,就是国家层面提供的监测数据。

只要这个报告还在,就说明国家层面并没有无视疫情。

在优先发展经济的同时,去正视疫情,让个人去选择要不要做好疫情防护,这样才可以在社会层面去尽可能降低我们整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优先发展经济的前提是确定的,那么我们自然要尽可能去降低疫情可能对我们整体造成的代价。而不是无视疫情,去放大疫情对我们整体造成的代价。

我觉得这个道理,应该是很直白的。

(4)平常心

我们很多人,都被去年12月的疫情搞怕了,特别是那种防不胜防,让不少积极做好个人防护的人也最终感染,这容易有很强的挫败感,觉得做好个人防护没有用。

我这里还是要给大家加油打气一下。

大家不要觉得第二波疫情也会跟第一波疫情那样防不胜防。

第一波疫情之所以会集中感染,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准备不足,而且当时我们大多数人疫苗都是一年前打的,体内抗体浓度早就没剩多少了,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去年12月,可以说都处于一个易感染状态。

但第二波疫情到来时,我们大多数人刚感染4-5个月,虽然体内浓度整体开始大幅下降,但不同人的体内抗体浓度下降速度是不一致的。

有的人,抗体浓度会下降快一些,有的人抗体浓度下降会慢一些。

这就会导致,第二波疫情很大可能不会出现集中感染的现象。

第一波疫情是一个非常尖的高峰,疫情周期只有一个月。

而第二波疫情,可能是一个峰值比较低,但疫情周期可能会拉长到2-3个月。

只要不是集中感染,那么做好个人防护,要避免二次感染,我认为会比第一波疫情,要容易得多。

第一波疫情真的是防不胜防,想不被感染,更多是看运气。

但我也一直跟大家说,真正考验在第二波疫情。

做好个人防护的人,二次感染概率会降低。

不做个人防护的人,二次感染概率就会比较大。

我们从为自己健康考虑着想,也应该尽量减少重复感染次数。

一个一年内感染3次的人,其身体健康情况,肯定是不如一年只感染1次的人。

二次感染,有的人比第一次症状轻,有的人跟第一次症状差不多,也有人是症状更严重,这个因人而异,不好一概而论。

每一次感染,都像是在开盲盒,你不知道自己下一次感染,到底症状轻还是重,到底会不会有长新冠。

大家现在自己感染过新冠病毒,也都很清楚新冠对人体健康和免疫力的伤害。

这次甲流会盛行,跟大家普遍感染新冠,免疫力下降有关。

把免疫力下降甩锅给戴口罩,是很不靠谱的。

有些人在感染新冠后去做过体检,结果一些免疫力指标都出现下降,比如T淋巴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水平。

戴口罩会让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吗?这个显然是不可能。

外面很多人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承认新冠病毒对我们整体造成的实际伤害。

但新冠病毒对我们健康的伤害,还是比较显而易见的。

所以,能少感染几次,就尽量少感染。

同时,面对可能即将到来的第二波疫情,我们要保持一个平常心。

大家也都经历过第一波疫情了,最糟也不会比第一波疫情更糟糕。

而且很大可能因为疫情拉长到更大周期,就没有第一波疫情那么严重。

所以,我们保持好平常心,做好一些基本必要的个人防护,尽量远离三密场所,那么要避免二次感染,我认为会比第一次要容易得多。

此外,大家也可以有一些针对性的防护。

比如我在4月27日就去打了加强针,这样可以在第二波疫情到来的时候,保持体内较高抗体浓度,增加避免二次感染的概率。

当然,要不要这时候去打疫苗,这个也是大家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自行选择。

去年12月,我们付出的代价有多大,大家也很清楚。

我会顶着压力,每周日去固定发起这样的投票,目的也只是想尽可能降低我们整体所要付出代价。

我只是希望能帮助大家去保护好自己的健康,保护好家人的健康。

现在都说“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所以,不管是我的投票数据,还是中疾控的数据,都只是提供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大家是否要去升级个人防护,是大家需要独立思考,自行选择。

有人觉得感染了也无所谓,那么可以无视这些数据,这是个人自由。

但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发烧生病的,那么在疫情数据有明显警示的情况下,去适当做好个人防护,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的。

有很多读者跟我说,正是有我这个投票,让他在过去两个月的小道消息轰炸下,仍然可以确定当前处于疫情低谷期,避免焦虑,保持正常生活。

3月份开始,就有很多国外疫情的消息,还有国内疫情的小道消息,如果没有这些可靠数据,很多人可能3月份就开始升级自己个人防护,那就很浪费自己精力。

把精力耗费在疫情低谷期,可能反而在真正疫情高峰期到来的时候,已经处于精疲力尽的状态,那么反而更不容易防住疫情。

所以,我们是一定要有可靠的数据,去帮助我们判断到底是不是疫情低谷期,第二波疫情何时到来。

正常人心态应该是能不生病,尽量不生病。

以前,我一年都不会发烧一次,要是让我现在一年发烧3次,我是肯定不愿意的。

所以,大家需要有这样一个投票,来明确告诉大家现在是不是疫情低谷期,可以保持轻松,避免焦虑。

一旦有第二波疫情,也可以及时去预警,让大家可以做好个人防护。

这样一来,我们才可以劳逸结合,避免全年都保持一个紧绷的个人防疫状态。

我们在疫情低谷期,做好休息,养精蓄锐。

这样面对疫情高峰期,才更有精力去做好个人防护。

这样才能在疫情常态化的现在,在保持自己正常生活的同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去保护我们自己的健康,保护好家人的健康。

这就是我的初衷,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仅此而已。

也希望大家都能平稳度过第二波疫情。

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谢谢!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0 阅读:160

语兰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