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尚武是日本二战时期的一名政治家,于1882年10月30日出生在大阪府,是田中君六的次子。
田中君六原为弘前藩的武士,时任大阪府警察总长。
后来,他被另一位弘前武士和外交官佐藤芳麿收养。

佐藤尚武毕业于旧圣翔初级中学,于1904年从东京高等商业学校全科毕业。
过后,他就读于同一所大学的领事系。
在一桥,他与同学向井忠治和福岛清重争夺最高职位。
后来,有人邀请向井担任驻美国大使,但他以讨厌飞行为由拒绝了。
1905年,佐藤尚武通过外交、领事考试,进入外务省。曾任日本驻俄大使馆助官、驻哈尔滨领事、日本驻瑞士大使馆一等秘书、日本驻法国大使馆参赞、驻波兰公使等。
俄国革命爆发时,他正任驻哈尔滨总领事, 1917年12月,布尔什维克军队企图夺取哈尔滨时,他联合驻哈尔滨的其他盟国领事组成领事团,请求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介入。
很快,哈尔滨的布尔什维克有关人士便被中国军队驱逐出境。
此后,哈尔滨出现了一场主要在军队中支持谢苗诺夫和霍尔瓦特等反革命人物的运动。
1918 年8 月,日本决定向西伯利亚派兵,佐藤是外交部众多热心派兵人士之一。
1926年9月8日,佐藤尚武担任驻波兰大使期间,被任命为国际联盟组织委员会委员。之后,相继担任了国际联盟帝国秘书长、伦敦海军会议秘书长、驻比利时特命全权大使。

1931年9月,佐藤在任驻比利时大使期间,出席第12届国联大会,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消息传到了佐藤的耳中。
随即,在国联第65届执委会上,佐藤遭到了中国委员的批评。
下一次议会会议,即第66次会议,是在第一次上海事变后举行的,在会上,佐藤面对全世界的批评,阐述了日本的立场,并呼吁各国保持克制,但却坚持承认满洲国。
1933年2月24日,国际联盟特别大会以42票赞成、1票反对(日本)通过了基于《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的决议,明确指出“满洲国”主权属于中国,否认“满洲国”的合法性,并要求日本从中国东北撤军。
佐藤作为代表团成员与首席代表松冈洋介、日本驻法国大使长冈春一一同离开了会场。
这一事件标志着日本与国际联盟的公开决裂,并最终导致日本于1933年3月27日正式宣布退出国际联盟
同年,佐藤任驻法国特命全权大使。
1935年,在入职30周年之际,佐藤提出辞呈,并于次年退休。
1937年,佐藤回国后不久,担任林内阁外务大臣。
他向林首相等人提出了入阁的四项条件:和平合作外交、通过平等谈判解决与中国的争端、与苏联保持和平、改善与英美的关系。
在确认了这些条件后,佐藤接受了这一职务。但就任后不久,佐藤在帝国国会上主张对华谈判,并称战争爆发的危险取决于日本的想法。
因此,佐藤被军方和右翼批评为“软弱外交”。
随后,佐藤加入以日中贸易协会会长儿玉健二为团长的经济代表团访华。
该代表团于3月12日从神户港启航前往中国,与蒋介石会面,并与中国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举行了多次会谈和座谈,直至26日。
但是,佐藤却随着林内阁集体辞职而辞职。不久之后,卢沟桥事变发生。
1938年9月10日,为应对中日战争,佐藤与有田八郎一起被任命为新设立的外事顾问,因中国机构问题于同年9月29日辞职。
1940年,任驻意大利特命全权大使。
之后,相继担任了外务省外交顾问、苏联特命全权大使等职务。

任命驻苏联大使的主要目的是在日本的战争形势恶化之际,维持日本对苏联的中立,因为苏联已经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
1944年3月,佐藤按照时任外相松冈在签订中立条约时的承诺,成功实现了北萨哈林岛石油和煤炭权益的转让,以及日苏渔业条约的续签。
此外,日本还请求佐藤担任德苏和平谈判的调解人,佐藤答应了这一请求。
但佐藤向外交部发了一封电报,称两国在意识形态和其他问题上完全对立,因此两国不可能达成和平协议。
由于佐藤对德苏和平进程持消极态度,日本陆军内部甚至出现要求撤换佐藤的呼声,但外相重光葵对此表示反对,而是与苏联谈判,并派前首相广田弘毅作为特使前往苏联,安抚陆军。
基于此,佐藤于1944年9月向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请求派遣特使,但被以“派特使的目的不明”为由拒绝。
然而,重光葵根据陆军的命令,不断要求佐藤加强日苏关系,并就德苏和平条约进行谈判,但佐藤一再予以否定,称“维持中立本身就成了问题” 。
战后,佐藤回忆说,他曾“嘲笑”这些来自日本的“日苏改善论”,说:“这不是比我曾经被称为软弱的外交,还要更加软弱的外交吗?”
随着距离中立条约到期日还有一年时间,通知终止中立条约的最后期限(1945年4月25日)日益临近。
德国并不安心,甚至祈祷上帝能够让最后期限过去,等待自动延长。
然而,当4月5日佐藤与莫洛托夫会面时,却被当场告知,该条约一年后将被废除。
佐藤对此致电日本,称苏联此举意在讨好美英,并不代表其要对日开战。而且此举甚至可能被美英视为麻烦,加剧美英与苏联之间的摩擦。
与此同时,佐藤也提到了另一种可能性,称“如果雅尔塔会议做出了决定,随后又发出了解除合同的通知。那么我的看法就会被彻底推翻”,但他对此轻描淡写,称“问题没那么严重”。
1945年5月德国战败后,日本国内兴起一场运动,寻求通过苏联进行调解,实现“非无条件投降的和平”。
佐藤判断战争结果已定,苏联作为调停者的可能性不大,因此他向东京外交部发送了密电,敦促尽早结束战争。
7月,决定由昭和天皇派遣近卫文麿作为和谈特使前往莫斯科。
7月12日外相东乡重德指示佐藤请求莫洛托夫派遣特使。
但由于波茨坦会议的筹备工作,佐藤未能与莫洛托夫会面,于是他向外交人民委员副所罗门·洛佐夫斯基转达了他的请求。
佐藤按照东乡外相的指示行事,但再次向外务省发送电报,指出无条件派遣特使的请求不会让苏联动心,唯一的选择是接近无条件投降的和平条约。
7月18日,佐藤收到洛佐夫斯基的回信,拒绝了使者,理由是“天皇的讯息中没有具体建议,使者的使命也不明确。”
佐藤受东乡的委托,再次请求苏联派特使前来。
另一方面,在1945年7月20日《波茨坦公告》发表前夕,佐藤在发给东乡的长电中,要求早日缔结近乎无条件投降的和约,唯一的条件是“保全皇室”。
他说:“即使我方已经丧失抵抗能力的士兵和国民全部战死沙场,也不能拯救我们的国家。七千万人已经枯萎,天皇一个人能安然无恙吗?”
佐藤一直向莫洛托夫请示,关于日本派遣特使进行和谈一事,最终在8月8日克里姆林宫的会议上,莫洛托夫向佐藤通报了对日宣战的消息。
战后,佐藤说:“我无法接受自己浪费了宝贵的一个月。”

1946年,佐藤出任枢密顾问官。
1947年4月,参加青森县选举区第一届参议院议员定期选举并当选。
他随后在第三届和第五届定期选举中获胜,连续任职三届。担任参议院议员期间,参与了绿风会的创立。
佐藤是提出放弃阿波丸号事件赔偿权利决议案的人之一,但对决议案的内容提出批评。
1947年出渕胜俊去世时,佐藤向参议院全体会议提交了唁电。
在参议院,他于1948年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委员长, 1949年任参议院议长。
此外,1953年至1971年,他还担任伊势神宫支援协会创始会长。
他还曾任日本联合国协会主席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日本委员会主席。
1956年12月,日本加入联合国时,佐藤作为日本政府代表陪同外相重光葵出席联合国大会。
1965年7月,他没有参加第七届定期选举而退休。
1970年10月27日,他被授予第四届鹿岛和平奖。
佐藤尚武最终于1971年12月18日去世。
佐藤能说流利的法语和俄语,还学习了英语和德语。
在加入外交部后,他立即被任命为圣彼得堡的助理外交官,在那里接受了三年的俄语和法语私人课程。
当时,法语是沙皇俄国领导层的通用语言,佐藤担任助理外交官期间,他的法语水平比俄语提高得更快。
当时佐藤驻扎在哈尔滨,这里已经修建了中东铁路,相当于俄罗斯的殖民地,通用语言是俄语,所以佐藤在哈尔滨提高了俄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