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贯太郎:我也将成为一亿国民中,第一个英勇牺牲的人!

浅浅地看下历史吧 2025-03-26 20:27:03

铃木贯太郎是二战时期的一位日本海军军官,于1868年1月18日出生在和泉国凤郡伏尾新田,是关塾藩的武士兼奉行者铃木义哲和其妻清世的长子。

1871年,铃木贯太郎迁居千叶县东葛饰郡关宿町,又于1877年移居群马县前桥市。

在马桥学校、前桥中学、工学院毕业后,于1884年入海军学校。

一、参与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

一年后,铃木贯太郎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

他在威海卫海战中担任第三鱼雷艇队六号五式鱼雷艇艇长,在一次夜袭中因发射管故障导致鱼雷发射失败(战后,其部下上士神崎达次郎自认应为责任而自杀),但仍参与破坏威海卫防御工事及侦察任务。

接着,铃木贯太郎又以开门号航海士身份参与侵占台湾,并在比睿号、金刚号上任职。

1897年,他进入海军大学学习炮术,1898年以甲级生身份毕业。

同年,他与前会津武士大沼亲政之女丰阳结婚。丰阳的姐姐是出羽重藤夫人。

1903年9月26日,驻德国的铃木贯太郎得以晋升为中佐,但他对自己的军衔比比他年轻一岁的士兵还低而感到不满,甚至考虑退役。

然而,在收到父亲的一封信后,他改变了主意。

信中说:“日本和俄罗斯的关系已经变得紧张。现在是你报效国家的时候了。”

同年年底,日本海军为了准备对俄作战,迅速购买了阿根廷订购的、在意大利已接近完工的装甲巡洋舰自由号,并将其命名为春日号巡洋舰,铃木被任命为运输委员会委员长。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铃木担任春日号出航委员会委员长,率领其姊妹舰日进号出航日本。

到达日本后,铃木被任命为春日号的大副,并参加了黄海海战。

随后,他担任第五驱逐舰舰队司令,次年1月,即1905年,他成为第四驱逐舰舰队司令。

在第4驱逐舰战队中,他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以实现他的高速近距离射击理论,因此他的下属给他起了个绰号叫“鬼堪太郎”“鬼队长”或“鬼堪”。

作为第4驱逐舰舰队的司令,他参加了对马海战,用鱼雷击中敌方战列舰苏沃洛夫号、纳瓦林号和西索伊大帝号,为胜利做出了贡献。

日俄战争后,他在担任海军军事学院教员期间,详细阐述了驱逐舰和鱼雷艇射击误差理论以及军舰射程理论,为海军鱼雷炮兵的发展做出了理论贡献。

为了这一战功,他被授予三级金鵟勋章。

二、成为大侍从

1923年,铃木贯太郎任海军少将。

1924年,任联合舰队司令官,次年任海军参谋长。

1929年,应昭和天皇及太后贞明皇后的请求,以候补官衔出任枢密院大臣兼宫内大臣,也就是大侍从。

但铃木贯太郎本人认为自己并不适合在宫廷工作。不过他最终还是接受了这一官职。

而之所以接受大侍从这一重要角色,是因为铃木贯太郎不想让人认为他因为不愿降级而拒绝了侍奉天皇的光荣职位。

因为大侍从在朝廷中的级别比海军参谋长低了大约30个位次,而海军参谋长是他当时担任的海军中的最高级别。

虽然他将宫廷的大部分职责交给了经验丰富的内侍,但他还负责处理紧急事务并担任昭和天皇的陪伴,因此他被昵称为“大内侍”。

1930年,海军参谋长加藤宽二反对政府提出的修改《伦敦海军条约》并准备向幕府另外提出请愿时,身为内侍大臣的铃木贯太郎说服了加藤重新考虑。

然而通常情况下,一个正常的内侍大臣,此时应该做的事情是,如实向天皇传达消息,而不是私自让加藤重新考虑,这样的一种做法是极其不恰当,超越了内侍大臣所该有的权限。

但由于铃木贯太郎当时深受昭和天皇的信任,故而此种逾越职权的事情,并没有受到任何的追责。

当时,日本军队中存在着很多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和年轻军官们。面对这些年轻军官们未来可能武装进入皇宫的行为,日本宫内省早就有所讨论。

而对此,铃木贯太郎则十分鹰派地表示:“不管是不是军人,只要是违法的人,就一律枪毙。”

三、在二二六政变中遇袭

1936年2月26日,二二六政变。九名激进的皇道派年轻军官,率领1400名士兵,突然袭击了东京各处政府要员。他们试图通过“清君侧”来实现军部独裁统治。

事发前一天晚上,铃木贯太郎与夫人铃木畑高出席了美国驻日本大使约瑟夫·格鲁举行的晚宴,随后刚过11点就回到了位于麹町三番町的大侍从官邸。

凌晨5点左右,陆军上尉安藤照造指挥的一群士兵冲进了官邸。

铃木贯太郎原本是去取藏在储藏室里的刀,准备反击这伙人。

但是在袭击前,他把刀收起来了,所以铃木空手出去面对叛军。

一开始安藤不在,当时一些士官率先开口问道:“请问阁下是大人吗?”

铃木平静地回答道:“是的,我是铃木。您能不能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这么大惊小怪?”

士官们没有回答,最后安藤说“没时间了,就开枪吧。”

话音刚落,旁边的士官当即命令士兵开枪。铃木一下子便被连射四枪,肩膀、左腹股沟、左胸部和侧面均中弹,随后倒地不起。

当叛军走后,铃木贯太郎方才自己站起来,一边让人给自己止血,一边让人赶紧去宫城,通报情况。

此时,每当铃木贯太郎说话的时候,血就会从伤口涌出。

接着,铃木贯太郎又被想办法送往日本大学医学院饭田町医院急救,但此时他已经因失血过多而失去意识,心跳也停止了,铃木贯太郎奇迹般地恢复了意识。

他的头部、心脏、肩部和大腿均中弹,情况危急,但幸运的是,射入他胸部的子弹稍稍偏离心脏,向右偏出,射入头部的子弹穿过他的耳后穿出。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铃木贯太郎完全可以取出留在他体内的子弹,但他最终拒绝了,这些子弹最终铃木贯太郎的身体留了一生。

后来,当安藤被处决后,铃木对记者说:“我认为,因为他处于与主谋类似的地位,所以他别无选择,只能这么做。但我认为,从他的意识形态来看,他是一个真正无辜的年轻人,我们失去了一位伟人。”

四、进入枢密院工作

二二六事发后仅一个多月,即四月中旬,铃木贯太郎康复并重返岗位,但在11月20日,他因年老而辞去大侍从一职,成为专职枢密顾问。

同一天,他被授予男爵头衔,以表彰他多年的杰出服务。

1941年12月8日,日本对美英宣战,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

到了1945年4月,战况愈下,已出任枢密院议长的铃木参加了政要会议,决定由谁来接替同月5日辞职、为战局恶化负责的小矶国昭。

本次,政要成员包括6 位前首相、内政大臣木户浩一和枢密院议长铃木。

期间,若槻礼二郎、近卫文麿、冈田启介、平沼喜一郎都推荐铃木自己出任内阁总理大臣。

但铃木感到很惊讶,他回答道:“正如我以前对冈田阁下所说的那样,我认为军人进入政界会毁掉国家。罗马帝国的覆灭、德皇的命运以及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都是如此。”

“因此,从我的原则和信念来看,我很难进入政界。而且我的听力也越来越差,所以我想推辞。”

但是,当时各部已经开始为推举深受昭和天皇信任的铃木出任首相做准备。

资深政治家会议也决定推举铃木担任政府继任者。

在听取了长僚会议的结论后,昭和天皇召见了铃木并命令他组阁。

铃木汇报内阁成立情况后,皇太后让铃木坐下,泪流满面地说道:“陛下年纪轻轻,却站在国家命运的十字路口,日夜忧心忡忡。”

“陛下本无意挑起这场战争。然而,随着战败连连,祖先传承下来的日本正面临灭亡的危险。铃木应该比任何人都更了解陛下的心情。请您像父母一样,消除陛下心中的忧虑,拯救众多国民免于无法忍受的痛苦。”

五、成为日本首相

铃木出任日本首相时,已经77岁零两个月的他,是战前和战后日本最年长的首相。

他在出任首相后,通过媒体发表了如下声明:“我想,很多同胞都会对我被委以重任感到惊讶。事实上,我虽然一直致力于服务人民直到今天,但已经快80岁了,却从未参与过政治。”

“鉴于此,这显然不是我们能接受的模式。但是,战局已然如此紧张,既然天皇下达了这项命令,我便视之为我的最后服务,同时,我也将成为我一亿国民中第一个英勇牺牲的人。”

“我深信,人民将踏过我的尸体,为改变国家的命运而奋勇前进,所以我谦卑地接受了这项命令。”

铃木内阁的核心任务,其实就是尽力推动日本“体面终战”。

故而到了1945年6月9日,随着战况愈发恶化,一些主战派代表正在嚷嚷着要本土决战,和一亿玉碎。

此时,铃木在帝国国会上院和众议院全体会议上发表演讲,阐述了战斗到底的准备,并直言美国的“残暴”。

随即,他话锋一转介绍了1918年访问旧金山时的情景,称“太平洋,顾名思义,是和平之海,是日美贸易的上天赐福。若用它来运送军队,两国必将遭受天罚。”

铃木的此番言论,当即引起了陆军大臣阿南维几等主战派代表的不满。

在两天后的在众议院委员会,一个叫作小山亮的人站出来提出质询,要求天皇作出解释,打消人们对演说言论可能给民众带来负面影响的疑虑。

此人表示:“民众是相信天皇敕令中的‘天意’而参战的,丝毫没有想到会受到天罚”。

对此,铃木做出回应,并引起了会议厅的一片哗然。

当铃木试图再次解释时,小山亮反倒平静地表示,“这样我就不能对内阁有信心了”,于是他不再提问并离开了会议厅。

关于铃木的国会演说,后世有日本学者认为:“铃木的目的是呼吁日本的立场(爱好和平的天皇和国家的立场),并让盟国改变坚持无条件投降的立场” 。

不管怎样,铃木的这番话语,直接引起了内阁和军部之间的激烈对立。

1945年6月8日,在天皇出席的会议上,通过了《战争领导大纲》,将战争目标定为“保卫帝国本土”和“维护国家政体” 。

6月22日,日本帝国会议上,决定请求苏联调停,与美、英达成和约。

虽然苏联拒绝延长《日苏中立条约》,但该条约按照条款规定仍然有效至1946年春。

此外,苏联没有签署要求“日军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也给当时日本政府带来了一定的希望。

然而,斯大林早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向罗斯福作出承诺,他将在欧战结束后,对驻扎在满洲国、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等地区的日本军队宣战。

《波茨坦公告》发表的第二天, 7月27日凌晨,日本政府通过外交部获悉了公告内容,立即召开最高战争领导委员会和内阁会议,商讨应对措施。

对此,外务大臣东乡茂则表示:“由于这一宣言实际上是一项有条件的和平提议,拒绝它可能会产生严重后果。”

“因此,我们应暂时推迟对此发表意见。与此同时,我们希望继续与苏联进行谈判,并根据苏联的反应采取适当措施。”

也正因为如此,日本政府便采取了,不对《波茨坦公告》发表官方观点的政策。

对此,米内深感忧虑,建议“政府应该发表声明,表示它无视《波茨坦公告》”,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于是,铃木在28日下午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我认为联合声明(波茨坦公告)是开罗会议的翻版,政府不承认它有什么重大价值,将保持沉默,坚决推进战争的完成”。

铃木此番话语的本意是,对《波茨坦公告》不予置评。

但到了第二天,经过各大报纸大肆报道后,却被同盟国误解为日本政府拒绝《波茨坦公告》,这是铃木的失算。

也正因为如此,美国那边迅速决定,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来迫使其接受《波茨坦公告》。

但也有一些日本学者认为,向日本投掷原子弹,是美国早就定好的,与铃木的声明毫无关联。《波茨坦公告》实际上是为了证明投放原子弹的合理性而发布的。

话说回来,从8月6日广岛原子弹爆炸,到9日苏联参战,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直至15日战争结束。

在这段时间里,已经77岁高龄的铃木一直在为结束战争孜孜不倦、不懈怠地工作着。

昭和天皇的愿望是“以军民之间不产生混乱的方式结束战争”,而铃木则认为“要以民众可以接受的方式结束以天皇名义发动的战争,对此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天皇本人的神圣决定”。

8月10日凌晨,在天皇的出席下,最高战争领导会议(天皇会议)上,围绕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期间,昭和天皇含泪地表示支持立即接受《波茨坦公告》,但由于外务省与军方对《波茨坦公告》有关国政条款的解释存在意见分歧。

故而8月14日又召开了一次帝国会议,再次寻求天皇的神圣决定。

帝国会议于8月14日中午结束,决定日本投降。

8月15日凌晨,以陆军大尉佐佐木武夫为首的民族主义分子袭击了首相在小石川的官邸和私人住宅,铃木在千钧一发之际被其贴身警卫所救。

同日,铃木向昭和天皇提交辞呈,铃木内阁集体辞职,但继续履行职务直到8月17日 东久国内阁成立。

六、去世

1945年12月15日,枢密院院长平沼喜一郎因涉嫌战争罪被捕,铃木再次出任枢密院院长。

1946 年1 月,昭和天皇赐予他一只刻有皇室徽章的木制酒杯,以及清酒和零食作为礼物,还特别允许他在宫廷中携带手杖。

6月3日,他因受到《公职免除令》的制裁,辞去枢密院顾问官一职,将其移交给枢密院副议长清水澄,并返回家乡关塾。

1948年4月17日,铃木因肝癌在关宿去世,享年81岁。

在他去世前,他用非常清晰的声音重复了两次:“永远和平,永远和平”。

铃木熟知中国古典文学,尤其热爱《老子》 。即使在空袭中失去了最珍贵的财产之后,他仍然读了他的孙子在旧书店买的《老子》。官房长官迫水久继引用《老子》中的一句话“治大国犹如烹小鲜”,指出了努力结束战争的关键。

1 阅读: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