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医生,每天上班坐在诊室里,周围围着一群人,有患者也有患者的家属。
作为医生,我很严肃,因为是一个严肃的职业。患者与患者家属,大多愁眉苦脸,也是一种严肃的面孔,所以诊室气氛有些沉闷。日复一日的沉闷,机械式的问答,常常出现信息偏差。
终于有一天,抑郁了的我,决定做回自己。自己曾经是一个诙谐幽默的人,何必因为职业为难自己呢。
清晨,走进诊室的第一个患者,一如既往的愁眉苦脸。我一改风格,春风拂面,招招手:请坐。
患者拘谨的坐下,不是常规的问答,哪里不舒服?而是从家常唠起:从哪里来呀?患者轻轻地回答:远方,老远老远的地方。
噢,我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原来是一个诗人。
患者一脸懵:我不是诗人。
就是诗人,诗人和远方吗。进一步肯定结论。
有多远啊?他告诉我说:一千多里呢?
比西半球近多了?他一愣,然后脸上露出来笑容,诊室的气氛轻松了,患者与医生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接下来的病情讨论,似乎在讲述一个传说的故事。
患者拿出来片子,好几张,告诉我说:长了一个不好的东西,医生说需要手术,然后还要化疗,感觉人生走到了最后。
我认真的去看片子,去对比,然后问了一个不相干的问题:你会玩找找看游戏吗?
患者奇怪的看着我,还是老老实实地点了点头。
那好,你来看看这几张图,找找看有什么不一样。他听话的凑近片子找起来,好长时间,无奈的摇摇头:看不懂,也没有找到不一样。
你确定?我又问他,他肯定的点头。
恭喜你答对了,我也没有找到不一样,他更加疑惑了,不知道我要说什么。
我严肃起来,发现这个东西三年了,一直没有变化,人家老老实实地带着,惹它干什么,扯呢,不用手术,继续观察。
诊室里,弥漫着欢声笑语,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