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超过一小时,为什么对身体有害?

东恒的记事本 2024-03-11 23:38:34

上周末和几个老同学聊天

彼此了寒暄了几句

了解了一下工作现况

其中一位同学

因为拥有两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

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你可以睡两个小时的午觉?

这也太令人羡慕了吧?”

“其实……午睡的时间太长

……反而不太好”

我说

“博士,你这是: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吧”

什么?

竟然有人质疑(博学多才,帅气逼人的)我?

这我可得来劲儿了!

今天非得给你们好好讲讲

午睡的时间太长会发生什么

首先,关注我的老粉们都知道

我经常给大家讲

睡眠周期理论

我们先一起来

复习一下这个知识点

人在睡觉时会经历睡眠周期

一般为90-110分钟

第一个睡眠周期的完成

往往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

——从清醒到睡眠

但一旦你的午睡时长

超过了“一个小时”后

究竟进入一个新的周期状态

——深度睡眠期

在你沉睡的这段时期里

你的大脑也没闲着

它们开始悄悄累积消极情绪

这是因为大脑中有两个部分

新皮层和旧皮层

它们两者相互对立

新皮层是“天使”

负责理性相关的认知功能

而旧皮层则是“魔鬼”

负责掌管较为原始的消极情绪

“魔鬼”旧皮层更具有活力

在午睡被唤醒后

能立即带着负面情绪侵占大脑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被强行叫醒后

会出现“起床气”的原因

除此以外

在深度睡眠期强行起床后

还会感觉“丧丧的”

但这种负面情绪

基本也就持续个五分钟左右

这是因为

新皮层会在五分钟后逐渐苏醒

开始制裁旧皮层

消除有害情绪

当新皮层发挥作用

我们的积极乐观就会

重新夺回阵地

重新掌控大脑的情绪

以上过程用一个专业名词概括就是

“睡眠惯性”

也是出现“午睡后变丧”的现象的原因

历史上有一个叫陈抟(tuan)

他似乎就不受这些睡眠惯性的影响

他发明了一套睡眠功法:蛰龙法

是一种毛孔呼吸配合一定姿势的

卧式睡眠法

据传这套功法

可以让人迅速恬静安详地睡着

并且能让睡眠时间发生慢反应

让自己感觉睡的时间很短

但实际上睡了好几个小时

这种方法的休息程度很深

使人醒来后精力充沛

不会有负面情绪

因此他也被称为“睡仙”

或许你没有听过“睡仙”

但你一定听过睡仙的徒弟

——张三丰和周敦颐

其实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

基本也只有亚洲人有午睡的习惯

欧美人除西班牙外基本都不午睡

这其实与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亚洲人的饮食结构中基本都是高碳水

比如我们的午饭都会吃饭或面

而欧美人的午餐中

通常碳水化合物比例偏低

受碳水的影响就较少

碳水中的升糖指数(GI)较高

一碗米饭下肚后

体内血糖升高

导致大脑中的血清素迅速升高

血清素会使大脑产生困倦感

因此,如果想在中午少睡或不睡午觉

就需要控制午餐的进食量

吃七分饱即可

并且注意降低午餐的碳水含量

毕竟午睡这个事情

真的是会越睡越困的

严重了甚至还会出现“鬼压床”

“鬼压床”其实和“鬼”没有关系

它指的是人睡醒后

无法移动或说话的情况

在医学上叫做“睡眠麻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睡眠时我们会处于两种交替状态下

快速眼动期(REM)

非快速眼动期(NREM)

快速眼动期时

眼球会快速转动

大部分的梦境也出现在这段时期

此时肌肉处于“关闭”状态

如果在这个时期醒来

就无法移动或说话

有相关专家认为

“睡眠麻痹”是一种保护机制

防止人在做梦时

出现一些危险的举动伤害自己

并且研究认为

这种机制或许从人类祖先时期

就出现并遗传了下来

用以防止远古人类梦游时走出洞穴

在睡着时被野兽吃掉

那么为什么午睡会越睡越困呢?

那是因为你睡觉的时长不对

在30分钟之内的睡眠

不会进入快速眼动期

并且身体已经得到了休息

足以应对下午的工作

既为精神状态充了电

也避免了睡醒后沮丧昏沉的情况

那为啥在人类的设定的中

不允许我们睡觉的时间太长呢?

这可能是因为

“生前何必久睡,死后必定长眠”

在希腊神话中

真的就有一位叫修普诺斯的“睡神”

他掌管着宇宙万物的睡眠

并且在人死亡之际

会给人恒久的睡眠

因此,你睡的太久后感觉“丧丧的”

或出现“起床气”的负面情绪

大概都是修普诺斯的警示:

睡觉虽好,但不能贪睡哦~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