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影里的变态狂,很多都喜欢听古典音乐?

东恒的记事本 2025-02-07 19:56:53

作为一个电影爱好者

春节假期这几天

除了去影院里支持《哪吒》

在家里也刷了不少电影

刷着刷着我突然发现

很多电影里涉及到

“变态杀人狂”的情节

往往都会搭配上古典音乐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种特别的设定

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变态杀人狂”

真的都喜欢古典音乐吗?

01

“古典音乐”和“变态狂”

人设很符合

首先给大家列举几个

影视剧知名“变态狂”——

《沉默的羔羊》汉先生

人高马大、非常绅士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唯一的缺点是“喜欢吃人”

《老无所依》吉先生

不抽烟、不喝酒

生活习惯极其自律

唯一的缺点是“杀人如麻”

《此房是我造》杰先生

智商超高、沉迷艺术

在建筑设计上追求完美

唯一的缺点是“喜欢用尸体造房子”

不知道老爷们发现没

这些影视剧“变态狂”

没有哪个是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的

反而一个个的

都是“高端精英人士”的形象

穿上西装

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

直接就是华尔街大拿

但转头把西装一脱

就成了一刀一个的恶魔...

众所周知

影视剧吸引观众的眼球

人设上的反差感

是重要的方式之一

而变态狂听古典乐

也是制造反差的一种手段

老爷们可以设想一下

画面上是血腥的杀人、分尸

背景音乐却是端庄大气的古典乐

这极强的反差感、割裂感

能完美匹配上“变态狂”的设定

类似的设定

在影视行业是有“官方认定”的

学名是“有修养的反派”

02

“古典音乐”和“变态狂”

节奏很匹配

除了营造反差感

古典乐在节奏上

也和变态狂特别搭

变态狂在作案的时候

并不会手忙脚乱慌慌张张

反而是不紧不慢、心如止水的

这样的“慢节奏”

只有古典乐能搭配得上

爱听古典乐的老爷肯定知道

它几个乐章听下来

动辄就是几十分钟

这给“变态狂们”

留出了充足的“烹饪”时间

而大部分现代流行乐

基本都是3到5分钟的长度

完全不够变态狂发挥

再往更深一层分析

古典乐虽然节奏缓慢

但其中的情感基调是波澜壮阔的

这和变态狂表面平静

内心扭曲的状态非常契合

这里再举个例子

《这个杀手不太冷》大家都看过吧

开头屠杀女孩一家的那段

反派耳机里放的

就是经典乐曲《月光奏鸣曲》

整个乐章

有“慢-快-慢”的节奏变化

而反派的杀人过程

也经历了“杀-检查活口-继续杀”的变化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

古典乐的严密逻辑性

能激发身体的“莫扎特效应”

提升空间推理能力、创造力

综上所述

影视剧创作者给“变态狂”配上“古典乐”

既有制作方面的需要

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剧情

而且敢在影片里用古典乐的

基本都是大制作

因为古典乐们“身价”不菲

想用得付版权费!

好了

今天就想说到这儿

咱们下期再见~

博士一分钟,姿势涨不停

我是好奇博士

很高兴认识你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