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舌诊:从舌头了解你的身体健康

若菱评健康 2024-05-23 09:14:14

从中医理论来看,舌为心之苗窍,人体有很多经络与之相通,故受病之经络脏腑、营卫气血、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的病情变化,皆可形之于舌,观舌色可知疾病之性质,正气之虚实;看舌苔可辨邪气之浅深,胃气之存亡;再审其润燥,可验六淫病邪之变化,机体津液之耗伤。

观舌苔

舌苔是胃气所生,身体健康之人,只有一层薄白苔,干湿适中。察苔,主要是察苔色、苔质两个方面。

01 苔色

苔色的变化,主要反映病邪深浅及病邪性质。

白苔:多主表证、寒证,舌苔薄白而舌边、舌尖偏红。外感燥邪,常见苔薄白而干;外感湿邪,多见舌苔薄白而滑或微腻。

黄苔:主里证、热证。黄苔为热邪熏灼所致。一般苔色越黄,反应热邪越重。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极。

灰苔:主里证,见于里热证或寒热证。舌苔灰而干燥无津液,多见于热证;舌苔灰而湿润多津,多寒湿内阻。

黑苔:主里证,主热极或寒盛。黑苔多由灰苔发展而来,常见于疾病的严重阶段。黑苔燥裂,甚则生芒刺,多为热极津枯。黑苔滑润,多为阳虚寒盛。

白苔

黄苔

灰苔

黑苔

02 苔质

厚薄:反映病邪轻重及病情时退。薄苔多为疾病初期,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为病邪在里,病情较重。舌苔由薄转厚,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舌苔由厚转薄,是邪气由里出表,病情由重转轻。

润燥:正常舌苔是滋润的,舌苔的润燥,反映津液的盈亏,舌燥,精糙起刺,为津液亏耗;舌苔滑湿,多为水湿内停。

腐腻:腐是苔如腐渣,楷之即去,是胃中浊腐之气上升;腻是粘腻,舌面多有一粘液,腻苔剥之不去,多因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所致,故其主病为:湿浊、痰饮、食积、湿热、顽痰等。

剥脱:指舌苔消失。舌苔消失不再复生,为光剥舌,是胃气大伤所致。

察舌质

察舌质,主要是察舌质颜色和舌体形态两个方面。正常舌质呈淡红色而润泽,舌体柔软灵活。

01 颜色

淡白色:舌苔较正常浅深,称淡白舌。因气血亏虚,血少不能上荣于舌;或因阳气衰,运血无力为气血两亏所致。

红舌:舌色深于正常,称红舌。是多因里热亢盛,气血上壅于舌所致。主热证,有虚实之分,舌鲜红,舌苔黄燥者属实热;舌鲜红而苔厚腻,为湿热邪盛;舌尖红者为心火亢盛;舌边红者,为肝胆火旺。

绛舌:较红舌更深的红色舌,称为绛舌。多因热入营血,耗伤营阴,血液浓缩,血热充斥于舌。内伤杂病,则见于久病重病、伤阴耗血之人。

紫舌:舌色暗红呈紫色,称紫舌。绛紫而干,为邪热亢盛阴津耗伤,气血郁滞之症。淡紫或青紫而湿润,为阴寒内盛,血脉瘀滞。

02 舌形

胖大舌

舌体胖大而嫩,舌质色淡,齿痕明显,多属脾肾阳虚,津液不化,水饮痰湿阴滞所致。舌体肿胀满口,舌质色红,多属心脾热盛。

裂纹舌

舌上可见有明显裂纹,多为津液亏损,舌体失于滋润。舌质红绛而有裂纹,多为热盛津伤;舌质淡白而有裂纹,则为津血亏虚。

齿痕

舌底边侧,印有牙齿痕迹。多因舌体胖大被牙齿压迫所致。所以,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并见,多数脾虚。

芒刺

舌象乳头增生和肥大,高起芒刺,摸之棘手,称为“芒刺”,多为热盛。芒刺多见于舌之边尖部分,亦可全舌皆有。是因脏腑热极,热入营血,营热郁结所致。根据芒刺部位,可分辨邪热所在脏腑。如舌尖有芒刺,则多为心火亢盛;舌边有芒刺,则多数肝胆火盛;舌中有芒刺,则主胃肠热极。

舌强

舌体强硬不灵活,不能转动,致使语言蹩涩,称为舌强。多因外感邪热亢盛,均伤阴津,舌脉失养;或因内伤痰浊蒙蔽心窍,舌失其主;见于内伤杂病,则多为中风征兆。

舌歪

舌体不正,伸舌时偏斜于一侧称为舌歪,多因风邪中络或风痰阻络所致,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缩舌

舌体卷缩不能伸出口外,称缩舌。无论因虚因实,皆属危重证候。舌淡湿润而缩,多为塞凝筋脉;舌质红干缩短,为热病伤津;舌胖而缩短,为痰湿内阻。

舌颤

舌体在运动或不适动时不自主的战抖,称舌颤。久病舌颤,为气血而虚,或肝风内动;舌绛红而颤,多为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

正常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不正常的舌象却各有各的特点。以上内容,医生可借鉴参考,也可转发给您的患者,作为日常观察身体健康的依据。

0 阅读:71

若菱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