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九千年贾湖到距今2280年秦王朝建立,中国文化中心主要在河南

朴木说过去 2024-07-14 10:42:33

裴李岗等一系列史前遗址无疑是历史瑰宝。

自1977年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发现以来,围绕裴李岗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已经开展了48年。

贾湖一期遗存仍属裴李岗文化,是该文化最早阶段的遗存。

裴李岗文化的绝对年代约为公元前7000~5000年。

陶鼎最早见于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以罐形鼎和盆形鼎为主。

体现在用鼎传统上,陶鼎不是关中地区的典型器物。豫北、豫中、豫西南等地区的用鼎传统延续下来,并演变出罐形鼎、釜形鼎等多种形制。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关中及汉中地区半坡类型基本不再有鼎。整个渭河流域全境及其以西的甘肃中部、青海东部等地均不见鼎类器物。与之相应地,整个仰韶文化区的鼎类器自东向西呈递减态势。

仰韶文化中期时,关中地区没有用鼎的传统,更不见有随葬陶鼎的葬俗。如近年来经过大规模发掘的高陵杨官寨遗址,在属于仰韶文化中期的灰坑、房址、墓葬中,均未见陶鼎的踪迹。在较长的时间内,关中地区等仰韶文化西部区域既无用鼎传统,又无随葬陶鼎的葬俗。

裴李岗文化人群主要在嵩山东麓的山前台地和沙澧河、淮河上游的浅平洼地附近活动,这里植被繁茂,水域宽广,动植物资源丰富,极其适合早期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裴李岗文化遗址有专门墓地,墓葬分区分组,排列整齐,表明裴李岗文化已经出现了最早的族葬习俗。族葬制度与祖先崇拜观念,反映了裴李岗文化重视社会秩序的特点。这又与当地农业生产有关,为在此长期稳定的农耕生活提供了正当理由与“合法性”。

属于裴李岗文化的河南新郑裴李岗、郏县水泉、舞阳贾湖等墓地,墓葬或分区分群,或成排成列,有一定空间秩序,体现了现实中同一氏族(宗族)的人群在亲疏关系、辈分大小等方面的秩序。

裴李岗文化是中原地区农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裴李岗文化富有活力且强盛,对周边文化影响强烈,后因气候变化等原因,裴李岗文化向西传播,与地方文化融合,孕育出早期仰韶文化,可以说仰韶文化是在裴李岗文化西进的基础上诞生的。

裴李岗文化的西向迁徙影响,使得渭河—汉水上游地区出现农业和壶、钵、罐等陶器,促成了白家文化的诞生;北向影响使得冀南地区文化面貌大为改观,在本来属于筒形罐系统的磁山文化当中新见大量壶、钵等泥质陶器;东向影响导致淮河中游地区双墩文化的产生;南向也对彭头山文化有一定影响。

河南境内前仰韶文化中,裴李岗、沙窝李、莪沟墓葬中人头朝南,说明裴李岗人群来自北边;石固头朝东,因为从西边的贾湖迁来;贾湖、水泉头朝西,是因为贾湖古人来自中国东海古大陆架平原露出来时,同期末次冰期陕西覆盖冰川时没有发现人类遗迹。

大地湾遗址考古报告显示,大地湾一期不早于7800年前。

距今7800年时,继承了裴李岗文化的古人西迁,所以大地湾文化头朝西。

8500年前的裴李岗、沙窝李等文化为粟为食、主要工具为石器。

9000年前的贾湖文化以稻为食、石器、骨器、陶器并用。

关中地区最早的仰韶初期遗存是老官台遗存,是受裴李岗文化影响而出现,并存在从东向西的拓展过程。

众所周知,半坡文化不能发展为庙底沟文化。 半坡类型的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 河南没有发现半坡文化。

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位于伊洛河汇入黄河地理位置独具的“洛汭”地带,现存面积117万多平方米,是迄今经发掘确认最大的仰韶文化遗址。

河南省灵宝市10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93处。

从渭河中游地区单纯类型遗址的面积看,半坡类型10处,其中不足3万平方米4处,3~4万平方米4处,最大30万平方米2处;庙底沟类型31处,其中不足3万平方米13处,4~9万平方米7处,12~30万平方米10处,最大120万平方米1处;西王村类型15处,其中不足2 万平方米5处,3~6万平方米4处,11~15万平方米5处,最大17.7万平方米1处。总的是庙底沟类型比半坡类型遗址面积大都明显扩大,前者最大的遗址面积超过后者数倍,但西王村类型遗址面积比庙底沟类型的又普遍有所缩小。

伏羲本身就是传说中的人物,哦滴哦滴都四哦滴说是甘肃的,这个本来就是没有对错,无法考证的事。

西周铭器上面有楚荆,难道成周就是楚荆吗?

所以,青铜器出土地跟生产地不是一回事,要综合多重证据分析。

类似石峁那样没有洛阳北窑28万平方米的大型铸铜作坊遗址、南阳黄山大型玉器制造遗址,丰镐只是个军事聚落遗址,没有太大发现。

哦滴哦滴都四哦滴听说过武王定鼎天下吗?

哦滴哦滴都四哦滴知道定鼎是啥意思吗?

鼎就是权力的象征。

鼎在哪里。哪里就是权力的中心!

问鼎在洛邑,丰镐咋成了都城呢?

成周如果是丰镐,那西周在哪里呢?

0 阅读:1

朴木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