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源,根在河南!
河南洛阳是一座文质彬彬的城市,没有洛阳就没有了中国文化,所以有了洛阳,心灵才有了诗和远方!
西安6000多年前的半坡遗址发现早,博物馆建设早。
但是,半坡文化属于河南裴李岗文化后裔西迁的古文化。
河南裴李岗文化距今9000年到7000年。
2001年在河南贾湖遗址发现了9000年前的小麦种子。
2001年4月张居中领队在贾湖进行第七次发掘,发现了碳化的小麦,石磨盘上遗存有小麦淀粉。
贾湖遗址出土,小麦淀粉距今9000年,小麦碳化颗粒距今8000年。
河南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距今9000年,遗址发现比半坡晚几十年,但是贾湖遗址创下了10几项世界之最,贾湖遗址考古公园已经建设好,正在发掘环壕,正在争取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指日可待了。
类似半坡的姜寨遗址,地面几乎没有多少遗迹。能发现的,皆是专业考古所发掘当时的生产工具或者生活用品,以及房址、灰坑等遗迹,这类遗址较为特殊,大多在发掘完之后就会回填,地表几乎是看不到任何遗址的迹象。因此,几乎没有太多的观赏性及体验感。
距今六千多年了,半坡类型的姜寨遗址直观现状目前就是一片被荒草覆盖的垃圾土堆。
冰冷的“姜寨遗址”文保碑,共计有两块国保碑,一处位于人民北路西侧人行道边,一处位于遗址北侧中部的拆迁废墟中。
作为国保单位的姜寨遗址或许又太过久远,毕竟六千多年前的时光,有些过于漫长,那些甚至有些简陋的彩陶瓶瓶显示这处地下的遗址能有更多的存在感,于是荒草疯长,不受待见成为常态。
姜寨遗址上并未建设可观赏性的博物馆。姜寨遗址公园,迟迟未见多大建设的动静。姜寨遗址上,人民北路两侧的人行步道建为木板式,但一年多了,两侧耸立的路灯几乎从来没有亮过,乃至每当到了晚上,黑乎乎的马路上如果没有疾驶而过汽车或者电瓶车的灯光外,就又仿佛回到了几千年前黑乎乎的史前时代。
唯一一个不在首都带“国”字的博物馆是:河南中国文字博物馆。
在国家备案批准的正式名字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私自挂个中国青铜器博物院这不存在的招牌,给自己贴金,全国人民都知道吗?
兵马俑上,没有秦始皇亲爱签名吧?
丰镐遗址没有周都也不叫丰京镐京遗址,为什么隐掉周都或者京呢?害怕什么呢?
太平遗址无青铜容器。
三十多年前,国家二里头考古队都已经发现二里头遗址。当时在电力公司电力设施建设中,需要栽一根电线杆,这就需要挖坑,挖坑的地方正好是二里头考古队禁挖范围。所以考古队和施工单位就产生了交涉。这个考古队在二里头遗址工作最早不晚于1988年。
目前二里头夏都一直在,权威媒体都是二里头夏都。
二里头遗址不单纯是夏都遗址,四期已经进入了商朝纪年范围(二里头四期年代为公元前1565-前1530年),属于夏商交替的文化,所以用二里头遗址为名更全面。二里头夏都博物馆展出的只有夏代都城文物,名为夏都博物馆是没问题的,名正言顺。
二里头夏都遗址,正在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下进行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重点强调的是夏文化遗产,没见那个“都”单独申报文化遗产。
虽然石茆石头军事堡垒遗址比二里头夏都遗址早千年,但是官方认定的石峁遗址的所谓“祭坛”因为没有“血祭”的痕迹被最后认定为警戒瞭望所。
西周时期,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大多数都是从洛阳北窑铸铜遗址发货过去的,洛阳北窑才是正宗的青铜器制造商。
对哦滴哦滴都四哦滴陕西民间考古白痴来说,陕西媒体对中国的官方考古发现时很会迎合抢掠中国古代大量文物的西方国家所谓的专家的看法!
陕西的古代新石器文明地层不连续,没有传承。没有后稷。也就是说,和西方国家考古一样,突然就发现青铜器了,说不出青铜铸造遗址在哪里。他们自己的文明都来历不清不楚,却对河南中原古文明的历史评头论脚!
中国的地下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考古活动,属于官方的行为。
从考古的权威性来看,文物遗迹认证历史文物都是有规律的!夏、商、周、春秋、秦朝、汉朝和唐朝等等每个时期物件都不一!,土层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更科学的办法对土层也能找出年代基因!
对二里头夏朝遗址,应由国家文物局、国家历史研究院和考古学者找出答案,通过论证会下定义!
二里头时期的文字早已腐烂在有机物上。
比二里头早的陶寺都有毛笔字。更何况二里头时期。因此,二里头夏都遗址发掘出土毛笔字的时间早晚会到来。
二里头陶文与甲骨文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是毫无意义的刻符,而是夏代文字,属于甲骨文之前的文字。
甲骨文不是突然成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存在演化基础,即在二里头文字等的基础上,商朝才能演化出更成熟的甲骨文字系统。
众所周知,陶寺遗址存在暴力屠杀、摧残女性、疯狂毁墓等极端现象,还有临汾下靳墓地、芮城清凉寺墓地的大中型墓葬也几乎全部被毁。显然,外来的战胜者极为残暴。现代考古已经找到答案,陶寺遗址的施暴者就是老虎山文化的先民。
距今4100年左右,中国气候变得干冷,北方农业环境变得异常恶劣,内蒙岱海地区老虎山文化聚落群骤然消失,与此同时黄河中下游出现老虎山文化因素。显然,在恶劣天气的趋势下,老虎山文化开始南下。在这一时期,原本有斝无鬲的陶寺遗址,出现大量双鋬鬲等,换言之陶寺遗址被老虎山文化攻占了,于是发生了上述惨剧。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的“后稷放帝朱于丹水(豫西南丹水)”,又称“稷放丹朱”,所对应的应该就是这件事。陶寺晚期文化延续了300年,在距今3800年时突然离开,向西北迁徙了。
洛邑有宗庙,西周时称新邑、成周。新邑即成周在洛阳。
成王在位期间常居成周,这从献侯鼎、士上器铭文可以看出。
成周是周王朝统治东部的中心,设置有很多贵族官僚,也有克这样执行王命而居留一段时间的。
对于西周青铜器,出现在同一篇铭文里的不同地名不是一个地方。
西周铭文常涉及王和贵族的活动,成周和周曾被同时提到(颂器、小克鼎、应侯视工钟),成周和宗周也曾被同时提到(士上诸器、静方鼎、史颂诸器、小克鼎);这都是铭文涉及两个都邑的例子。
古代铭文的作者们确实不会不加说明地在一段话里用两个不同地名指称一个地方,造成令人费解的混乱。
丰镐遗址目前都还没有发现城址,沣东、沣西8-9平方千米的遗址内不太可能容纳5平方千米的城址。
丰镐遗址在客省庄、花园村、落水村等处发现有27座夯土基址,规模最大的4号基址面积1800多平方米。
文献中的镐京,在西周大部分时间内不是首都。丰即沣西;镐京,在沣东。
西周时期的镐京,有王室的大型苑囿园林,周王逗留期间可以宴享、赏赐贵族、渔猎游乐、训练贵族子弟;由于宗周距离镐京只有几日路程,周王也可以专程来此,偶有一些祭祀、行政活动。
根据考古挖掘和分子人类学技术的应用等研究成果,得出的新发现,周人的起源和出身。
对于周王室在父系血统上,不属于现代中国人的主体类型,许多人不能置信,从感情上更不能加以接受。
根据当代中国男性抽样检测的数据,以及和姬周王族有关古DNA《长子西南呈西周墓地》,《河南三门峡地区虢国人群基因组研究》的成果表明,周王室的父系血统属于N—F1998类型,这个类型可能对应周文王。
父系血统N—M231类型根据其后代的主要分布区域,被区分为N南支,主要分布在中国境内,和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东欧和北欧地区的N北支。
这表明周人的直系祖先,曾经由中国往北迁徙,进入了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而后和其他兄弟支系分离,从西伯利亚进入蒙古高原折返,迁徙回到了中国北方地区。这一历史时期跨度大约在1万年前到4000年前之间完成。
周王室所属的N—F1998类型恰好属于N北支。
这一父系血统现存的后代,除了中国之外,在俄罗斯,东欧和北欧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尤其是在北欧的芬兰,有60%以上的芬兰男性在父系血统上属于这一谱系。
这样,绝大多数中国人并非所谓周文王的直系后代。周王室所属的父系血统类型,并非中国人的主体族群类型。
O—F175的后代,占到了中国男性人口的56%,是中国男性父系血统的主体族群。
周人的祖先其实是一个从西伯利亚而来的远客。N—F710类型,始祖生活在大约3400年前,占现代中国男性人口的0.88%,近620万人口。
N—F710类型的后代支系N—F1998类型,始祖生活在大约3000年前,占现代中国男性人口的0.55%,超过380万人。
父系血统N—M231类型,是该父系血统谱系上所有男性最早的始祖。仅占到了当代中国男性人口的6.42%。
这样,如此的人口规模,和周王朝统治800年,宗室子孙分封无数的结论来看,完全是不成正比例的。
根据现有的史料和铭文记载来看,周王室可靠的祖先起源于一个叫弃的人,他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地区。周人最早生活在甘肃的东部,后来累次迁徙,抵达了周原,即现在的陕西岐山一代。
弃又被称作“后稷”,稷指的就是粟,小米这种农作物。弃在当时掌握了先进的农耕技术,让周人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机遇。
世界上现在发掘的最早的小麦遗址是肥沃新月地带,距今大约有一万年,也是世界认为小麦的起源和驯化的地方。
国语•周语记载:“昔我先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数百年之后,直到商朝武乙时期,古公亶父迁岐。
由于后稷占领陶寺遗址,与位于洛阳一带的大禹势力相距不远,双方交流就相对便捷了,于是后稷才能辅佐大禹治水,辅助“禹征三苗”。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著名古文字学家丁山提出,夏启之居在今新郑市与新密市之间,"黄台之丘"即为黄台冈,黄台冈不远有"夏启之居"。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认为,位于河南省新密市的新砦遗址,极有可能是中国考古界苦苦寻找多年的夏代开国之君夏启的都城。经2005年最新碳14测定,新砦遗址始建年代不早于公元前1900年,下限不晚于前1700年,处于夏王朝统治时期。
新砦遗址发现的"三叠层",即下层为龙山文化层,中层为新砦期文化层,上层为二里头早期文化层,证明了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确实存在新砦期,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头文化早期缺环的空白。
新砦遗址位于新密市东23公里刘寨镇新砦村西部,残存面积约100万平方米。
新砦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批重点六大都邑之一。
新砦城址内出土的遗物有制作精美的陶器如子母口瓮、簋形豆、双腹豆、猪首形盖钮等,还出土有玉凿、红铜容器等高规格遗物以及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牌饰纹饰相类似的兽面纹、雕刻精细的夔龙纹等,反映出这一遗址的都邑性质。
河南龙山文化末期,龙纹遗存以新密新寨遗址为代表。新砦遗址出土陶器盖残片上的龙纹,以阴线刻出龙首纹样,面额近圆角方形,蒜头鼻,两组平行线将长条形鼻梁分刻为三部分,梭形纵目,弯月眉,两腮外似有鬓。其龙首特征与石峁一致,体现出前后继承关系。
据史书记载,大禹治水的主要助手东夷伯益以及妻子涂山氏都与东部地区有着紧密的联系。而新砦遗址中正好发现了大量东夷文化痕迹,这进一步证实了夏朝初期与东夷文化的紧密联系。
新砦遗址,这个位于二里头遗址东部的遗址,被考古学家们寄予厚望。遗址面朝具茨山,南依双洎河,总面积庞大,且存在外壕、城墙和内壕三重防御设施,中心区有大型城址,显示出其作为都城的宏伟规模。夏代早期城址内就修筑有具有防御功能的内外三重城壕,这一重大发现打破了多年来众多夏文化遗存不曾发现城墙的沉寂局面。
在城址中心区还初步探明一座东西长50多米、南北宽14.5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很可能是一座宗庙建筑。在中心区以外,发现有手工业作坊区,区内有一个盛放骨头料的窖穴,这个作坊区可能是加工骨器的场所。
在城址中心区中央偏北,处坐落一座东西长92.6米、南北宽14.5米的面积1342.7平方米的大型建筑基址,已清理出部分夯筑墙体、柱洞、红烧土和活动面等重要遗迹,为新砦期晚段多次使用的大型浅穴式露天活动场所。
经过深入挖掘和研究,他们发现这里不仅存在与二里头文化相似的遗迹,更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显示出与夏朝初期的紧密联系。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新砦遗址考古队领队赵春青指出,新砦期前后历时约150年,其下限与二里头遗址相承接,上限则接近夏朝初期。这一发现无疑为寻找“前半夏”提供了重要线索。
北白鹅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英言乡北白鹅村(现为英言镇白鹅村)东,属于北白(鹅)遗址的一部分。东南距洛阳不足80公里。据“三普”调查数据可知,该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发现有新石器、商、周时期文化层和灰坑等遗存。鉴于该遗存的重要性及保护的迫切性,2020年3月获得国家文物局抢救性发掘考古执照。
考古发掘自2020年4月至12月,总发掘面积为1200平方米。
根据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的研究,对北白鹅遗址发掘,最重要的收获是发现带有铭文的铜器近50件套,铭文内容丰富,文字清晰,计14篇。其中,M3:21(簋)、35(簋盖) 及铭文盖内铸有铭文12行94字,含重文2字。
唯正月初吉/王才(在)成周/庚午(格)于大室/井叔内(入)右夺/即立/王乎(呼)内史微册令(命)夺曰/令(命)女(汝)(司)成周讼事眔殷八(师)事/易(赐)女(汝)赤巿(銮)旂用事/夺(拜)䭫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令(命)/用乍(作)朕皇且(祖)中氏朕文考(釐)孟宝尊簋/夺其万年眉寿永用/子子孙孙宝”
北白鹅墓地北依王屋山,南眺望黄河,与成周洛阳的直线距离不到80公里。综上分析,北白鹅墓地是一处两周之际位于成周王畿之内的周朝王卿高级贵族的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