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控制过度抱怨以免伤身,对待事物应有长远眼光,放宽心胸去衡量。
此诗乃毛主席赠柳亚子,勉其少牢骚,放大格局,致力于新中国建设。
实际上,周恩来是最先认为柳亚子“牢骚过多”的人。
1949年4月22日,周总理与妻子邓颖超宴请柳亚子夫妇。得知柳亚子言行后,周总理当即面色骤变。
我无暇与他共餐,且需对他进行批评。
席间,周总理先举杯祝贺,对柳亚子夫妇的出席表示欢迎,而后转入正题。
当柳亚子欲举筷夹菜时,周恩来开始讲话。
我到北平二十多天,因工作繁忙未及拜访先生,深感不妥。
先生心情烦闷可以理解,但不应为难颐和园员工。
请先生着眼未来,拓宽视野,放大格局。
柳亚子听后脸色红白交加,显得极为难看,内心深感复杂,这番言辞直击心灵。
周总理未顾柳亚子内心想法,径直起身离开,仅留邓颖超相伴在侧。
周总理以温和知礼著称,却难得在公众场合令柳亚子尴尬。柳亚子的行为究竟为何,竟引得周恩来如此不悦,令人好奇。
【01】
柳亚子是民国著名诗人,颇具文人风骨。皖南事变时,他因不满国民党暴行,毅然拒绝合作,坚决支持民族大义。
这位爱国志士与毛主席志趣相投,关系十分契合。
1949年3月,中央在北平邀请了多位民主人士,柳亚子夫妇亦在其中。
抵达北平,中央派北平市长等数十名高官迎接柳亚子一行,给予极高礼遇。
初抵北平的柳亚子,满心春风,意气风发,志向实现,满心欢喜。
很快,柳亚子的笑容敛去。
3月26日,中央为表尊重,在六国饭店设宴款待前来参与和谈的国民党代表。
柳亚子等原居六国饭店的人士需迁离,转至颐和园居住。
颐和园雅致,然居住条件远逊于设施完备的六国饭店,柳亚子内心不悦。
柳亚子素来反对与国民党政府和谈,对其持有严重不满态度,视之极为不顺。
柳亚子当时需为他人让出空间,心中极为不满。
3月29日,柳亚子入住颐和园,其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均由部队负责安排与照顾。
鉴于柳亚子身为文化名人,身份尊贵,部队特派两名队员照料:一人负责其出行安保,另一人则负责其日常生活起居。
尽管周总理忙于建国事务,无法亲见柳亚子,但对他的关怀却无微不至,体现在方方面面。
柳亚子未能理解周总理的用心,行为失当,有违体面。
【02】
柳亚子居六国饭店时,由专业服务生照料,此等服务非颐和园队员所能及。
队员们身着麻布粗衣,略显朴素,脚踏硬底山地鞋,行走间发出啪啪声响。
柳亚子常抱怨队员们步伐沉重,影响他专注工作与休息。
柳亚子认为,即便队员们在交谈,他们的嗓门也过大,令他感到头疼。
住颐和园期间,柳亚子每日皆感不适,周遭诸事皆不顺心,仿佛处处与他为敌。
颐和园位置偏远,然外界未忘柳亚子,常有访客前来探望这位著名民主人士。
柳亚子的心情因众人的追捧与拜访而更加郁闷,原因是他最为期盼的与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会面,却始终未能如愿。
闻悉毛主席与周总理相继接见代表团其他要员,柳亚子内心焦灼,犹如置身沸油之中,备受煎熬。
那段时期,柳亚子声称始终反对蒋介石,力挺共产党。然而,建国之际,他却发现自己被置于边缘位置。
他怒气渐增,内心愈发失衡,对颐和园中的一切人与事愈发不满。
4月5日,他首次与颐和园工作人员产生直接矛盾。
当日,柳亚子心情愉悦,外出逛市集时,偶然淘得一尊孙中山先生的石膏像。
他携带石膏像,边走边哼小曲,前往颐和园方向,计划回到住处仔细观赏这宝贝。
门卫误以为柳亚子是亲友区住户,遂将其拦住,并要求核实其身份。
柳亚子心情骤降,怒斥道:“我已在此居住七八日,你竟还不知我是谁?”
柳亚子声音变得尖利,显然已愤怒至极。
柳亚子言罢,举起拐杖朝门卫挥去。
门卫迅速抬起右臂欲挡拐杖,但见柳亚子白发苍苍、步履蹒跚,恐反击致其摔倒,遂卸力忍受了这一击。
柳亚子坚持不退让,在门卫处持续吵闹,引来数名队员,他们纷纷上前,不断对柳亚子进行劝解。
队员连连致歉后,柳亚子的情绪才得以平息。
柳亚子怒气未消之际,两日后又生一事,再度激起他心中熊熊怒火。
【03】
4月7日,柳亚子偕夫人前往景福阁,意图借此地散步以消解心中郁气。
当日,杨尚昆主任及干部恰在景福阁开会,为确保会议内容保密,哨兵被安排在景福阁执行站岗任务。
柳亚子夫妇登景福阁时,被哨兵阻拦。柳亚子十分愤怒,对哨兵严厉斥责。
哨兵严格遵循规定行事,即便柳亚子情绪再激动,也坚决不允许其进入。
最终,柳亚子愤怒离席。
当夜,周总理于颐和园设宴款待邵力子。
柳亚子闻讯再生怒气,认为周总理既已至颐和园,却未探访,必定是已将他忘却。
柳亚子心生怒气,大发脾气,声称:“若毛主席与周副主席再不回应,我或将投昆明湖自尽,或在益寿堂悬梁,一死以求解脱。”
周恩来时任副主席,工作繁重,既要与南京和谈代表团交涉,又要筹备新政协的各项工作,双线并进。
这些都是重要事务,周总理极为繁忙,无暇顾及寻短见的柳亚子。
周总理无奈吩咐照顾柳亚子的人员,要尽量迁就他,满足其需求,以避免再生事端。
队员接令后,对柳亚子照料更为周到,言行谨慎小心,唯恐不慎激怒他,再次引发其不满。
柳亚子性格难以侍奉。
4月12日,柳亚子要求品尝几道清炒菜肴,强调必须使用当天最新鲜的食材进行烹饪。
管理员担忧柳亚子重怒,奔波数个菜场,自东向西,唯黄瓜与扁豆角两味食材尚未购齐。
这两种食材非当时流行之选,普通市场难以购得,实属常理之中。
管理员认为柳亚子身为读书人,定能理解其中缘由,不会责怪自己,故而打算向柳亚子详细解释,以求化解误会。
柳亚子闻言脸色骤变,似觉再遭轻视,随即抬手给了管理员一记耳光。
你未履行应尽的职责,无需找借口掩饰。事实清晰明了,责任在于你自身未能达标。
管理员乃军人出身,曾立战功,为新中国贡献力量,以脚踏实地赢得功勋荣誉,堪称体面人物。
挨巴掌后,管理员脸部剧痛,深感侮辱,但念及对方是柳亚子老先生及上级嘱咐,只能强忍愤怒,默默接受这份委屈。
即便如此,柳亚子仍大为不满,抱怨未能尝到心仪的美食。
管理员向高富有队长诉苦,语气中满是委屈。
柳亚子是与孙中山共创同盟会的革命先驱,乃国民党中备受尊敬的元老,且积极支持我党工作,是绝不能惩处的重要人物。
即便高富有得知此事,也只能建议管理员忍让,并细心照料柳亚子的日常生活。
尽管如此,高富有意识到不能让柳亚子继续这般,必须采取措施纠正其行为。
【04】
高富有深知,柳亚子无论是打骂门卫管理员,还是寻死觅活,其根源并非仅对颐和园生活条件不满,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柳亚子抵达北平已逾半月,仍未得见毛主席与周总理,心中颇有不满,认为自身未获足够重视。
高富有迅速向李克农部长汇报了柳亚子的行为,期望部长能将情况转达给周总理。
周总理闻讯后紧锁眉头,随即表示将抽空会见柳亚子,并决定对其提出严肃批评。
4月22日,周总理事务暂告一段落后,致电高富有,安排携夫人邓颖超共同宴请柳亚子及其夫人。
赴宴前,周总理细致询问了柳亚子与门卫发生争执的全部经过。
这是周总理的一贯作风,处理任何事情前,他都会进行反复核实。
饭席上,周总理直言不讳,指出柳亚子言行不当之处,未留丝毫情面。
进城初期,事务未妥,致先生不悦。然先生亦有过激之举。哨兵门卫尽责而已,若人人自由出入,安全何存?不仅柳先生,我等皆曾被门卫阻拦。
周总理的话语让柳亚子面露羞愧,他试图开口,却未能找到合适的言辞进行辩解。
见柳亚子似有所悟,周总理接着说道:
柳先生欲跳湖自尽,绝不可行。国家正待重建,需我等共力。念您年迈体衰,故未扰。未参新政协筹备,不代表无政府任职之机。望保重,未来重任在肩。
柳亚子听后,心情明显安定,这番话无疑起了定心作用,他的表情随之缓和。
周总理见状起身告辞,表示有要务需处理,随后留下邓颖超陪伴柳亚子夫妇。
离行之际,周总理叮嘱高富有务必妥善照料柳亚子,食材若菜场难寻,则往他处或北京饭店购,确保柳先生不失待遇,勿让其感生活不如人。
柳亚子的“牢骚太盛”或许让周总理有所感触,因此对他给予了特别的关怀与照顾。
入夏后,周总理于柳亚子生日设宴,但因车辆紧缺调派受阻,柳亚子未能准时抵达香山。
柳亚子未表态,周总理随即致电责备相关工作人员。
周总理或已将柳亚子的不满告知毛主席,随后毛主席迅速亲临益寿堂探望柳亚子。
受重视后,柳亚子心中的疑虑消散,对身边工作人员的态度转好,不再故意刁难。
柳老爷子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相比之下,颐和园中发生的那场闹剧,实在微不足道,不足挂齿。
柳老爷子因心中不安,故而摆起了架子。
在周总理的规劝与批评后,柳老爷子认识到自身错误,及时调整了心态。
建国后,柳亚子如愿担任要职,他亲自处理每项工作,全心全意投入新中国的建设,倾注了所有精力。
随着年龄增长,他因长期革命积累的旧疾逐渐浮现,但仍心系公务,直至1958年去世,终年71岁。
柳老爷子的功绩与贡献,相较于闹剧,才是我们应当恒久铭记的要点。
凤凰资讯报道,《史海回眸》系列:周恩来曾指出柳亚子怨言过多,并附有图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