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千年精粹观古今之变辽宁省博物馆(六十四)

杖游说历史 2024-06-13 08:58:11

十七号展厅  古代院 辽宁 展(三) 辽宁 历史(七)第四组 丧葬习俗

古代的人们不仅仿制死者在阳间所用器物以'事死如事生',并且还随葬一些神煞明器用以镇墓护主、庇佑子孙, 比如 镇墓兽、十二生肖俑、具备神奇力量的人首动物身俑等。 黄河路唐墓是迄今为止在 朝阳 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唐墓。墓为砖筑圆形单室,主室直径七米,前有甬道和墓道。虽受到破坏,但仍丰陶俑八十余件,包括武士俑、骑俑、侍女俑、生肖俑、马、骆驼俑和镇兽俑等。

各类随葬的陶俑,大体作用或镇恶辟邪、保卫墓主人灵魂的安宁,或继续供墓主人驱使。这里展示的陶俑主要分为这样几类:1、人俑:文吏俑、武士俑、男女侍俑等,其意义就是供墓主人阴间调遣、驱使的。2、器物俑:此处展出的就有车、灶、井、碓等阳间随葬器物,让逝者在阴间继续享用,即“事死者如事生”。3、镇墓兽:古代人认为阴间有各种野鬼恶鬼,会危害死者的鬼魂。镇墓兽可避邪,以佑护死者亡魂的安宁。镇墓兽有人面的,也有兽面的,但长相都非常凶恶。4、十二生肖俑:是古代人们用来"压胜"、"辟邪"的。5、人首动物身俑:古代先民对人首动物身的“异形”抱有一种崇敬之情,希望这些拥有超凡神力的“异形”神人们能够保佑他们,引领他们升天成仙。6、特殊姿势的人俑。

黄河路唐墓场面宏大(图片来自桃李不言)

陶墓龙和陶仪鱼。这两个东西都是人首动物身(图片来自桃李不言)

人首鱼身俑出现的较早。自旧石器时期开始,人们就已经有了捕鱼活动。鱼是人类除了植物种子、果实外最主要的副食之一。在古人眼中,鱼是维持生存的食物,是生命的象征。隋唐时期,人们在墓葬中放置各类随葬器物已不仅仅是为了守护逝者,更是为了庇佑生者,泽福子孙。 陶仪鱼其人面显然是女性形象,并不似镇墓俑那般凶煞、狰狞,大多数反倒较为 平和 。因此,有学者认为仪鱼俑并不仅仅承担着镇墓辟邪的作用,还要肩负起陪伴墓主,指引逝者的任务,若形象太恐怖,又怎能陪伴墓主千秋万代?

伏听俑(图片来自桃李不言)

伏听为一种殉葬佣,佣伏身地下做谛听状,唐宋墓中即已出现,属厌胜性质神煞明器(旧时 中国 民间一种避邪祈吉习俗。系用法术诅咒或祈祷以达到制胜所厌恶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据成书于金元时期的《大汉原陵秘葬经》记载,自天子至庶人墓中皆置仰观、伏听。

仰观俑与伏听俑(图片来自桃李不言)

仰观俑常与伏听俑相伴出现,它或立仰,或跪仰,双手执笏,举头仰观,感应天意,是观察“天曹”种种情况的神煞俑。而伏听俑匍匐在地、全神贯注,是专职倾听“地府”有否动静的神煞俑。它们忠心耿耿,陪伴并守卫墓主的亡魂千秋安宁、永无殃咎。

哭丧俑(图片来自桃李不言)

与跪伏的官员俑不同,还有一类就是哀思外露的坐地俑,它们都是对逝者离去表示哀悼的哭丧俑。

陶鸡生肖俑

陶虎生肖佣

这二件勇士佣造型也很风趣,他的胯部在扭动

在唐墓中发现有随葬石俑极为罕见,而 朝阳 市黄河路唐墓中的辫发石俑更是第一次发现,从辫发的样式看,这两件石俑形象皆非汉人,而是 东北 地区的古代少数民族粟末棘辐族人的石像,这件石俑的发现对研究古代 东北 地区民族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靺鞨,又称“靺羯”,自远古以来便 生息繁衍在 东北 地区,最早可追溯到商周时期的“肃慎”和战国时的“挹娄”,北魏时又称“勿吉”,隋唐时称为“靺羯”,宋辽时又恢复了最早的“肃慎”,明清时汉语中改为女真或女直。

唐 龙纹石棺板 朝阳 唐墓出土

唐 虎纹石棺板 朝阳 唐墓出土

第五组  丝路东延

唐代中外交通路线图

釉陶胡人俑(左)、釉陶昆仑奴俑(右)

彩绘骑骆驼俑

0 阅读:3

杖游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