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2月11日报道西班牙《国家报》网站2月9日发表题为《照顾老人的人形机器人:中国应对人口问题的对策》的报道,报道指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养老领域政策的国家之一。
报道注意到,中国国务院年初发布文件,加快养老科技和信息化发展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人工智能等技术产品研发应用。
报道称,人口问题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之一。问题迫在眉睫:据媒体报道,中国目前需要1000万养老护理人员。
报道指出,中国政府探索技术解决方案来减轻冲击。特大型城市上海已经率先制定了人形机器人管理规则,北京也公布了一项为期两年的行动计划,以便完善机器人提供情感陪伴、监测健康状况和帮助完成家务劳动的能力。其他一些城市也正在规划自己的路线图。
社会学家指出,在配备了机器人护理员的养老院里,老人的情绪健康得到了改善。使用人工智能的陪伴机器人通过对话、游戏和记忆练习与老人互动,有助于减少孤独感。
但专家也承认,许多老年人还难以适应这样的技术设备,或者对人工智能心存戒备。因此,专家建议开展教育和培训计划,提高这一人群的接受度,在老年护理领域发展人工智能不能仅仅依靠技术进步,还必须整合老年医学、老年心理学和福利经济学的知识。
科学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复旦大学推出了人形机器人“光华一号”,它可以解读面部表情,还可以在面部屏幕上作出喜、怒、哀、乐等4种表情。
报道称,中国的数字化转型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中国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融入其中。机器人护理员可能会比预期更快成为中国人养老的常态。(编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