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夕,玉山县委副书记李晨明主动投案接受调查,消息一出,引起社会关注。
这位出生于1970年的副处级干部,仕途轨迹的骤然逆转,成为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打虎拍蝇”的又一典型案例。
据资料显示,李晨明是江西余干人,毕业于上饶师专,学的数学专业,先是在中学从教,后来“教而优则仕”,进入仕途。

2011年底,李晨明出任万年副县长、公安局长,后来调任玉山县工作,担任过县委常委、农工部长,2021年出任玉山县委副书记,直至如今被查。
值得注意的是,在3月份的时候,网络曾有匿名评论称“等候官宣”,暗示其出事早有苗头。
与其他一些被查干部不同的是,李晨明选择的是主动交代问题。中纪委网站曾刊发评论文章《主动投案才是唯一正道》,敦促违法违纪人员主动走出来向组织交代问题,唯有如此,方能得到组织的谅解,也才能有一条光明之路。

有分析指出,李晨明主动交代问题,应该是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之下的策略性选择:一方面,“倒查二十年”政策持续加压;另一方面,其一些问题可能已经暴露,掩耳盗铃、讳疾忌医无济于事。
过去在任时,李晨明也曾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腐败的危害以及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比如,2022年玉山县“四风”治理工作会上,他要求与会人员“带头守规矩”;又比如,2024年怀玉乡巡察整改会上,他提出“从理论源头破解发展难题”。

行为与表态脱节,说是一套,做又是另一套,这是典型的“两面人”做派,回头来看,讽刺得很!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李晨明被查是一记沉重的警钟,提醒我们反腐败斗争必须持之以恒。唯有扎紧制度笼子、强化监督力度、培育廉洁文化,才能真正实现“海晏河清”。正如中央纪委所言:“任何权力都不能超越法纪的边界,任何侥幸都终将付出代价。”这既是对腐败者的震慑,更是对全体党员干部的深刻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