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论何时来归,朕,朕将抛弃前嫌,出宫远迎,因为你是国家之栋梁,朝廷之忠臣,钦此!
康熙皇帝哭了,眼泪顺着脸庞流淌,但请诸君注意,但凡领导当着你的面流着泪动了情,你就一定要注意了,套路的概率非常大。
“三藩之乱”正值焦灼状态,手握八万重兵,坐镇陕西的王辅臣,成为康熙皇帝和吴三桂争相拉拢的关键人物,毫不夸张的说,这位爷的选择几乎能够直接影响战局的走向。
奈何此时的王辅臣,既没有接受吴三桂的拉拢,也没有明确表示对朝廷的效忠,康熙皇帝只能通过书信的方式,再来一波拉拢。
只是年轻的康熙皇帝为何会有如此手段?
来领略一下孝庄太后的“榜样”力量:
大老远的,把大伙儿请来,就赏一碗茶喝,为什么呢?大家知道,大清国危在旦夕呀,有难哪,大伙儿如果不保大清,咱们哪,很快连这碗茶都喝不成了,是不是啊。
吴三桂举兵造反以后,察哈尔也趁火打劫,率军直逼京城,而此时朝廷的兵力,又全部集中在对付吴三桂的南方,孝庄太后便开始“电话摇人”,直接从娘家叫来了昔日的家奴,今日的勋贵,准备组建一支特殊的武装力量,平定察哈尔的叛乱。
只是,求人就的有个求人的态度,就算孝庄是主子,大家都是家奴,基本的人性规矩还是要遵循,基本的利益原则还是要照顾。
如何才能让别人听自己的话?
要么威逼,要么利诱,再或者将对方牢牢绑在自己的船上,想办法让对方明白“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的道理。
所以孝庄太后才会有如此开场白:大清国是基础,是你们享受荣华富贵的基础,如果大家不保,那就一损俱损。
行了,主子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奴才们还能说什么。
赶紧顺应上意 给出主子想要的回答吧:
太皇太后,在座的这些人呢,说到根上都是您的家奴啊,我们这些人呢跟太后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呢,您有什么旨意,只管吩咐吧。
对呀,老祖宗您就下旨吧,咱是要人有人,要银子有银子,这实在不够啊,咱们还有这条老命哪。
好,既然如此,孝庄消耗也不用再客气。
那就直截了当吧:
我要你们大伙儿啊,把自个儿的院士、兵勇、家奴、佣工,统统都借给我,我要组成一支虎狼之师,我要打败察哈尔的叛军,你们大家要是乐意的话,明天晚上日落之前,就让你们的这些家奴们自个儿带上兵器,到这个南海的兵营集中。
孝庄太后糊涂了?
用这些兵勇、家奴和佣工,就想对付察哈尔的正规部队?
这些自称“家奴”的大佬们,皆为皇亲国戚,皆是显贵人物,家里的兵勇、家奴乃至佣工,都绝非等闲之辈,如果再委派一位悍将统领,可不就是一支虎狼之师吗!
另外,再请注意孝庄太后的“客套”:“如果大家乐意的话”,虽然是主子,但人家还是用了商量的口吻,可这句话像极了大家教训明楼的那句,“你跪下 姐求你点事儿”。
如果大家不乐意呢?
如果不乐意的话,我孝庄也不怨你们,等会儿把这碗茶喝完了,咱们也就恩怨两绝了。
试问有哪位爷敢不乐意吗?
学着孝庄太后的样子,康熙皇帝给王辅臣的儿子,于朝廷任职的王吉贞下达了一道圣旨:
魏东亭:奉旨,请户部右侍郎王吉贞入宫品茶。
王吉贞:臣领旨,魏大人,罪臣在家等死已经半个多月了,怎么皇上这个时候才想起来呢。
“语言艺术”的重要性再次体现,王吉贞的这个问题就是在试探魏东亭,想问一问康熙皇帝这道圣旨的真正目的,只不过不能也不敢直接问罢了。
康熙皇帝决定杀我了?
来听听魏东亭的回答:
魏东亭:王大人,您多心了,皇上只是请您进宫品茶。
王吉贞:喝茶?罪臣在家度日如年,不奉旨还不敢死,今儿个,总算有人请我喝茶了。
好了,有了魏东亭的回答,王吉贞踏实了,可来到御前,王吉贞再次遇到了“语言艺术”的考验。
我们来逐句翻译:
康熙:王吉贞啊,最近西北方面有没有家书啊。
王吉贞:禀皇上,自从三藩为乱,父亲再无信来。
康熙:关于朝廷和吴三桂,你父亲到底要如何选择,给你通过气吗?
王吉贞:不清楚
康熙:想你父亲吗?
王吉贞:家父首先是天子之臣,其次才是在下之父。
康熙:你支持你父亲的做法吗?
王吉贞:我忠于朝廷,忠于您,父子之情应该往后排。
康熙:朕想问问你,如果你父王辅臣举兵为乱的话,你何去何从呢?
王吉贞:在下当守臣子之节,与父亲绝义。
康熙:这话朕听了舒服,但是朕并不信以为真,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也算是皇亲国戚了,可是吴三桂一反,吴应熊照样夜袭皇宫,取朕与老祖宗的首级。
最后一个问题不用翻译,康熙皇帝当然清楚王吉贞会怎样回答,他也绝不会相信王吉贞的回答,只是康熙皇帝为王吉贞举了一个例子,夜闯皇宫,试图弑君的吴应熊就是一个负面典型。
啥意思?
和朝廷作对,下场悲惨的吴应熊就是例子!
有了这个提前,康熙皇帝开始进入“拉拢”程序:
王吉贞,朕要给你父亲王辅臣写一封书信,劳你代笔。爱卿如面,而今爱卿音容笑貌仍在朕的眼前,你坐拥雄兵,虎视西北,窥测天下,满朝大臣都料定王辅臣必反,独有朕以为未必,所以今天借令郎之笔,送你两句话,其一,朕必胜,吴三桂必败,其二嘛,你无论何时来归,朕,朕将抛弃前嫌,出宫远迎,因为你是国家之栋梁,朝廷之忠臣,钦此!
为何要让王吉贞代笔,我们待会再讲。
重点来看康熙皇帝的两句话:
第一句,这是康熙皇帝发出的必胜决心,有着“正义必胜”的宣传效果,不要小看这句话的威力,这就是“统战”的特殊魅力。第二句,康熙皇帝流泪了,当然是留给王吉贞看,并希望通过王吉贞传达给王辅臣。
这是一句兜底承诺,相当于给王辅臣吃了一颗定心丸,感情至深,容不得王辅臣不相信。
写完这封信以后,康熙皇帝还有一句话:
吉贞哪,如果你父亲执意要造反的话,你只管带兵来打,在此之前,朕仍将视你们父子为朕的异姓骨肉。
啥意思呢?
按照周培公的建议,只要王辅臣按兵不动,朝廷就算赢了,就能集中精力对付吴三桂的主力部队。
康熙皇帝的这句话就是这个目的,就是要让王辅臣感叹于康熙皇帝的真感情,保证王辅臣能够始终犹豫不决,为朝廷争取足够的时间。
那么康熙皇帝为何要让王吉贞代笔呢?
王吉贞返回陕西,将康熙皇帝的书信交给父亲以后。
王辅臣给出了这样的回应:
吉贞哪,昨天夜里,吴三桂也给为父来了一道亲笔密信,也是情理并茂,感人至深,吴三桂在信中向为父盟誓,要和我平分天下。
啥意思?
全都相信就等于全部不信,王辅臣这句“也是”,就说明他承认了康熙皇帝的书信,同样情理并茂感人至深,只不过王辅臣仍然未能做出最后决断,还是处在犹豫的阶段。
这个时候,王吉贞亲自代笔的重要意义,康熙皇帝当场留下眼泪的重要意义来了:
父帅,据儿臣看来,康熙是当朝圣君,而吴三桂只是旧主,两个人的心胸气量不同日而语呀,朝廷虽然暂时战局不利,但是他们毕竟是以全国敌一隅,钱粮、兵勇、文臣武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越往后朝廷越占据上风,儿恳请父帅三思,万勿与吴三桂玉石同焚,成千古之恨哪!
康熙皇帝套路王吉贞的目的达到了,王吉贞真就相信了康熙皇帝的真感情,并成功加入了劝说王辅臣的行列。
要知道康熙皇帝和吴三桂再是深情并茂,都不如自己的亲儿子劝说管用,因为王吉贞不会有任何私心,就只会一心为了父亲好。
奈何此时的王辅臣还没等到自己想要的价码,奈何此时的战局还非常的不明朗,所以王辅臣就连儿子的劝说也没听进去。
还是决定继续保持当前的犹豫:
古人曰,引而不发,跃如也,咱们越沉得住气,他们两边就越得求咱们,咱们也就越值钱,我再等等看吧,据禀告,吴三桂在近期将与官军决战于岳州,待此战结束,再行定夺。
只可惜王辅臣忘了,忘了此时正是自己最值钱的时候,一旦形势明朗王辅臣就只能被动选择,而不再具备讨价还价的资格,就算王辅臣手握八万重兵足能赢得暂时的善待,但最终也会被冷血报复,落得悲凉下场。
孝庄太后紧急召集的“虎狼之师”,马上就要奔赴战场,平定察哈尔就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察哈尔被平,王辅臣就是下一个被踏平的目标,到那时王辅臣又该何去何从?
让我们拭目以待,等待王辅臣该有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