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由于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中国炼油企业对美国石油的采购量大幅削减了90%,转而以空前规模从加拿大进口原油。报道称,加拿大西部的跨山管道扩建项目去年投入商业运作,为中国和其他东亚石油进口国获取艾伯塔省油砂区的丰富原油储备拓展了渠道。今年3月,从跨山管道终点附近的温哥华港运往中国的原油进口量飙升至前所未有的730万桶,这一数字有望在4月进一步上升。中国从美国进口的石油量已从去年6月的峰值2900万桶下降至每月300万桶。
石油开采(资料图)
报道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美国天然气对中国买家来说将不再具有经济效益。报道还认为,这可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或加强中国与俄罗斯的能源关系。此外,美国和墨西哥正在进行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终端大规模扩建项目,而中国停止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可能会对该项目的可行性提出质疑。“这将产生长期影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天然气专家索菲·科尔博表示,“我认为,中国液化天然气进口商再也不会签订任何新的美国液化天然气合同了。”“鉴于贸易战持续,中国不太可能进口更多美国石油,”加拿大加中能源与环境论坛主任姜闻然在电话采访中表示,“中国不会只指望俄罗斯或中东,任何来自加拿大的石油供应都将是好消息。”报道称,尽管中国从北美进口的石油与中东、俄罗斯相比相形见绌,但加拿大的油砂是少数几个致密、高硫原油的来源之一,中国许多最先进的炼油厂都具备加工这种原油的能力。同日,英国《金融时报》刊文称,特朗普执意对华挑起贸易战,令美国石油生产商感到不安。加拿大不仅填补了美国市场的空缺,还借此机会进一步巩固了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关系。这并非个例。除了石油,中国还减少了从美国进口大豆,转而向巴西采购。据统计,中国从巴西购买的大豆数量创下新高,这让巴西成为全球大豆出口的最大赢家。而对于美国的农民和石油企业来说,这些订单的流失无疑是雪上加霜。
加拿大总理(资料图)
另据路透社披露,从6月起,将有40艘装满大豆的货船自巴西启航驶往中国,而中国还计划从巴西采购至少240万吨大豆。这波采购潮并非仓促决定,而是早在特朗普上台前便已铺陈的战略蓝图——中巴签署扩大农产品合作协议时,就为今日的贸易“脱钩”预埋了伏笔。美国人打着“卡脖子”的算盘,中国却早已备好替身。当美豆自毁出局,巴西笑纳订单,并一跃成为主力供应国。从农场到港口,从内陆到码头,每一条通往中国的航线,都是特朗普无法收回的市场遗产。德国数据统计公司预测,2025年中国对美出口将骤降77%,听上去惊悚,但另一组数据立刻补足了答案:中国对北美其他区域出口增长25%,南美增长9%,非洲增长5%。真正的韧性,从来不是正面硬刚,而是如水般转向,四处开花。特朗普的施压,不但没让中国市场崩盘,反倒让它完成了全球重构:不再把鸡蛋放在美国篮子,而是去非洲播种、在南美开矿、于中东炼油、向加拿大订货。所谓阳谋,便是当你正举刀相向,发现对方已不在原地。
特朗普(资料图)
中美贸易战的最新进展表明,中国通过调整采购策略成功应对了压力,并推动了全球供应链的重组。加拿大和巴西等国因贸易战获益,也进一步削弱了美国的经济主导地位。面对美国遭受的经济损失,特朗普首次松口,暗示降低对华关税。这场贸易战的教训清晰地告诉我们,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性远超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带来的短期收益。未来,国际社会只有以更加开放和务实的态度,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才能推动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