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铜钱为什么是“外圆内方”的造型?

国学传播 2024-05-03 02:15:43

引文

作为世界上唯一有数千年历史记载的文明古国,中华文明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形成了以铜钱为主流货币的货币使用趋势,并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

在古代,铜钱也被戏称为“孔方兄”,究其原因,铜钱的造型为圆形,其中有方孔,因此得名。

那么,为什么铜钱会被制作成“外圆内方”的造型呢?

制作工艺的原因

古代铜钱最初采用熔铜铸钱的工艺进行制作,因而铜钱的轮廓难免凹凸不平,并不齐整,硬质的金属边缘也容易对人造成伤害。

为了使铜钱的边缘平整顺滑,就必须由匠人进行修锉。但如果每次只能修锉一枚铜钱,难免消耗大量人工。于是,就在铜钱当中开一个小孔,将一串铜钱穿在一根棍子上,这样就可以一次性锉好几十上百枚铜钱,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铜钱中间采用圆孔,穿在棍子上的铜钱就会来回转动,降低修锉的效率。

于是,工匠们就将铜钱中间的孔制作成方形。当一整串铜钱穿在棍子上,中间的方孔会卡住棍子固定住铜钱,修锉时就可以效率更高地一次性将几十上百枚的铜钱边缘打磨光滑。

了解了铜钱的整个制作工艺,圆形的外部轮廓配合中间的方孔确实是最符合批量制作且不妨碍大众使用的最佳方案。

流通的便利性

作为最基础的货币单位,铜钱在使用中常常以复数为单位,这就导致了古人要随身携带若干铜钱才能应付日常需要。

既然如此,铜钱的易于携带特性也是极为重要的。

而外圆内方的造型刚好符合了便于携带的要求,用细绳将若干铜钱串在一起进行携带,使用时从细绳中取下相应的铜钱即可。

文化原因

从文化角度来思考,外圆内方的铜钱造型也是最符合中华文化传统的一个选择。

《易经》中,乾为天,为圆。坤为地,为方。

天地定位,天在外,地在内。

对应到为人处世,一个有智慧的人在对外与人交往时要学习“圆”的特性,与人和融而不争,不宜太过方正,否则难与他人相处。

而在内心的坚守上,则要遵循方正的态度,要始终坚持原则,不可有丝毫退让。

这也是古人最推崇的做人态度,于外和而不同,于内坚持原则,唯有如此,才是做人的正道!

了解了以上的三个原因,我想大家自然可以明白“外圆内方”的造型确实是最符合铜钱制作、应用以及文化属性的最佳造型!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