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定了,生育升格为地方“一把手工程”,什么信号?

讲述社会故事 2024-11-10 22:28:54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包括“生育服务”“育幼服务”“教育、住房、就业”“社会氛围”的方方面面。

这项重磅文件明确要求: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新时代人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各地要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精心组织实施

全文考虑全面,措施非常具体,目的极其明确,就是要建立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提振中国的出生率。

为什么近些年生育支持的政策,各地都出了不少,国家还是要把生育上升为“一把手工程”?

为什么建设一个“生育友好型”社会,长远来说对大国战略极为关键?

为什么2024年就业压力、延迟退休、生育重任,一个个扑面而来,背后有着怎么样密切关联?

一个新时代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生娃作为国家重任,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使命。事实上,目前地方也已经积极行动,开启了一系列的生育激励计划。全国各地,大江南北很多省市县区都拿出了生育补贴政策,诚意满满。

除了发钱,打电话催生、文化

上引导生育,则是最新动向。据财新报道,多地网友反映接到社区人员的电话询问,“你怀孕了吗?”“有生孩子的打算吗?”简直比家里人还关心你。

今年10月,全国首条新型婚育文化街在长沙落成,街道上部分标语标牌,写着“我愿意带崽”、“带孩子最牛”、“生三胎最牛”、“在江湖,先嫁一步”,令人有些无语。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医疗领域里,辅助生育纳入医保则是个更明显的信号。

对全世界的发达国家来说,生育率下降、人口减少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迟早都要面对。只不过,由于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人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路,工业化、城镇化迅猛推进,女性受教育水平急速飙升,生育问题更早摆上了桌面。今年3月,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曾针对中国不婚不育少育群体的生育意愿和影响因素,做了一项研究,得出了一个简单清晰的结论:未来,“真不打算结婚”的只有23.34%,“真没有生育想法”的也只有22.5%。想生但是还没生,说白了还是被现实所迫,因此改善生育环境,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就变得极为重要。该论文也研究发现,影响不育晚育群体决策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能否获得生育支持,细化为“是否有人照料孩子,社会大环境和生育支持政策”。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不能生,推迟生育。可见,真正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是关键的一环。这正是当前国家致力于推进的生育支持工作。为什么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原因就在于此。生育工作牵涉面广,尤其需要方方面面形成合力,光靠卫健委、教育部门等几个是远远不够的。可见,全力支持生育,各地还有充分的施展空间,远远不是简单喊喊口号、贴贴标语、搞搞宣传就能解决问题的。地方领导们面对新的KPI,可得好好想想办法、开动脑筋。毕竟,国家说了“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可不是开玩笑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henanbaoshe@163.com

0 阅读:0

讲述社会故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