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开药方惊魂记:当机器人医生遇上老病号的"胃贵疡"

霖落看文化 2025-02-26 05:27:08

AI开药方惊魂记:

当机器人医生遇上老病号的"胃贵疡"文/老张

引子

前晌社区药房的塑料帘子刚掀开,就听见赵婶的嗓子吊得老高:“这电子方子要害死人啊!”

她攥着处方单的手直哆嗦,泛黄的纸边蹭着玻璃窗吱吱响。

药剂师小姑娘急得鼻尖冒汗:“系统显示您老伴三年前病历没写过敏史……”

我凑近一瞧,“阿司匹林肠溶片”几个打印字刺眼得很。

忽然想起三十年前批改作业——有个娃把“胃溃疡”抄成“胃贵疡”,我罚他抄了二十遍,如今这AI开药,连个纠错的机会都不给病人留。

上周三社区义诊,白大褂们支起台“智能问诊机”,说是三分钟出药方。

隔壁老王佝着腰去试,机器问“是否反酸”,他老实答“晌午喝了碗酸梅汤”。

结果吐出一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处方,红章盖得比当年粮票还鲜亮。

夜里他儿子从省城赶回,翻出半年前的胃镜报告——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跟AI开的药八竿子打不着。

老王攥着报告直叨咕:“这铁疙瘩还不如村头赤脚医生!”

昨儿蹬车去城南“智慧药房”探虚实。

玻璃橱窗里杵着台会说方言的机器人,胸屏滚着“AI诊断准确率99.9%”,声调活像早年间百货大楼的促销喇叭。

穿粉褂的导购拽住我胳膊:“叔,试试‘中医面诊仪’,拍舌苔照就开方!”

我佯装咳嗽两声,机器“滴”地吐出个方子:川贝枇杷膏配金银花。

它没瞧见我舌根发紫,也没问是不是饭后咳——这要换成卫生院李大夫,早该听出是老哮喘的痰鸣音,跟拉破风箱似的。

回家翻出孙女落下的《AI医疗白皮书》,扉页上还粘着她吃薯片的油指印。

里头写着“需百万级病例训练模型”,突然想起去年暑假——小丫头用作业帮查“鸡兔同笼”,结果愣是解成“猫狗同窝”。

这AI看病不就像娃儿糊弄作业?

把“腹痛”当填空题套,哪管你是胃炎还是心梗前兆。

老伴端着药罐子嗤笑:“当年你给我煎中药,还晓得看火候尝药性呢!”

今早撞见社区卫生院的李大夫遛狗,他摸出手机给我看“医师版诊疗系统”:“您瞧,输‘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能弹出三十篇新指南,还标红药物相冲——但开方这步,非得我亲手点确认。”

他食指在屏幕上划拉,指甲盖还沾着蓝墨水印,跟三十年前在黑板上写处方的架势一模一样。

脚边的泰迪犬突然吠起来,惊落几片梧桐叶,正盖住手机屏上“人工审核”四个红字。

湖南这回新规,严禁使用AI自动生成处方!

倒让我念起供销社年代买雪花膏——玻璃罐上贴着“沪产高级货”,柜台老师傅总要先拧开盖子,用小木片挑点膏体让你试香。

电子处方流转平台就是那玻璃罐,AI是流水线挤的香膏,但拧盖验货的还得是药师那双老手。

昨儿见药房新贴的告示:“电子处方需双药师签名”,墨迹未干,在穿堂风里轻轻晃。

傍晚赵婶拎着蒸槐花上门,说起她闺女在省医院用AI看胸片:“说是能标出肺结节,可最后定夺的主任,还是得把老花镜推到头顶,脸贴着灯箱细瞧。”

她拈起块槐花糕,“就跟咱蒸糕似的,火候到了才不夹生。”

窗外玉兰树爆出新芽,嫩绿里裹着毛茸茸的壳。

忽然想起汪曾祺先生写《五味》时的念叨:“医家讲究望闻问切,厨子注重色香味形,万事万物,总少不得人的体温。”

那些急着把药方塞进二维码的,怕是忘了治病救人最要紧的,是望见患者眼底的惶惑。



0 阅读:136
评论列表

霖落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