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世界版图上,阿富汗位置特殊。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这片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延绵起伏、气势磅礴的山峦,仿佛大地的脊梁,撑起了阿富汗的历史与现实。
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阿富汗自然地理最典型的特征,那无疑就是“山”。而在阿富汗众多的山脉之中,兴都库什山脉地位重要,它影响着阿富汗的地理格局、历史进程与文化发展。

兴都库什山脉,作为阿富汗最大的山脉,其走势极具特色,从东北向西南倾斜,犹如一把利剑,横贯整个国家。
它的发端,位于那号称“万山之王”的帕米尔高原。在帕米尔高原,亚洲的众多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等,纷纷在此汇聚,当然,兴都库什山脉也不例外。这里堪称整个亚洲的脊梁,无数山脉从这里出发,向四面八方延伸,塑造着亚洲的地形地貌。

形象地说,兴都库什山脉就像一只巨大的手掌,从东北向西南斜插下来,略有倾斜地覆盖了阿富汗的大部分地区。它的手腕靠近帕米尔高原,而几个手指的位置,分别坐落着重要的城市。东侧的赫拉特、南侧的坎大哈,以及靠近手腕处的喀布尔,共同构成了阿富汗最主要的地理形状。
令人惊叹的是,这只“手掌”占据了阿富汗全境面积的约4/5,也就是说,阿富汗4/5的国土面积都被高山所覆盖,且这些高山平均海拔高度超过5千米,兴都库什山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阿富汗这个国家的脊梁。
同时,它还是重要的分水岭,往北流的阿姆河、往南流的印度河及其一系列支流,都因它而有了不同的流向,它在阿富汗的水系分布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兴都库什山脉的存在,自然而然地将阿富汗切割成了三个独特的地理区间。山脉以北的北部地区;地势逐渐趋缓,形成的倾斜山地;阿姆河向北流的沿河平原。
由于阿姆河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这里成为了阿富汗主要的农业产区。阿富汗的农业主要依靠灌溉,阿姆河以及地下大量的坎儿井,为这片土地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北部地区堪称阿富汗真正的粮仓,其人口较为稠密,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4。

阿富汗地处亚热带纬度,却异常干旱,年均降雨量还不到300毫米,且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其他季节基本无雨。这使得农业对河流和地下水的依赖程度极高。
一旦灌溉系统遭受破坏,就如同历史上阿富汗陷入连续几十年战乱时那样,从苏联入侵的80年代,到后来的十年内战、90年代内战,再到美国长达20年的反恐战争,灌溉系统严重受损,农业基础随之瓦解,给阿富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兴都库什山脉以南的南部地区,则呈现出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自然风貌。这里主要是高原、沙漠和戈壁等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地区靠近巴基斯坦,临近中巴经济走廊,在地理位置上具有重要意义。

而兴都库什山脉本身,是高耸的山地,有许多台地,周围环绕着深切的河谷,沟壑纵横,海拔极高。阿富汗中部高山与深谷纵横交错,除了东面的帕米尔高原因海拔高进入困难外,从北、西、南侧都相对容易进入。
历史上,众多帝国试图征服阿富汗,但都以失败告终。英国、苏联、美国,这些世界顶级的帝国,都在兴都库什山脉面前折戟沉沙。因为要征服阿富汗,就必须征服海拔5千米以上的兴都库什山脉,而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著名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其名著《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中专门探讨过山的问题,他指出,山地远离文明的世界,文明是城市和低地的产物,山区始终处于缓慢传播的文明潮流之外,文明很难进入高地的世界,只能一点一点地渗透进去。
山是文明的障碍,但也是传统和自由的藏身之所,它排斥伟大的历史及其带来的一切好处和坏处,或者说只是勉强地接受历史带来的东西。
这一观点对于理解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同样适用。兴都库什山脉使得阿富汗在历史上与外界文明的交流相对缓慢,其独特的山区环境,保留了许多传统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同时,由于山脉的阻隔,阿富汗在面对外来侵略时,能够凭借复杂的山地地形进行顽强抵抗,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但也正是因为山脉的存在,阿富汗在吸收外界先进文明成果方面相对滞后,经济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理解了兴都库什山脉,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阿富汗的文化乃至宗教。在这高耸的山脉之间,孕育着阿富汗独特的文化,宗教信仰在这里扎根生长,与山脉所带来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形成了阿富汗别具一格的人文风貌。
兴都库什山脉,不仅塑造了阿富汗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农业分布,更在历史的长河中,影响着阿富汗与外界的交流、战争与和平,以及其独特文化和宗教的形成。
它是阿富汗的灵魂所在,承载着这个国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文本来源@宋鸿兵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