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纪(四)打击豪强地主,隋朝强盛自是必然

见史简谈天下事 2024-05-01 11:45:07

要么说老祖宗迷人呢。

豪强贵族阶级,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大顽固毒瘤,南北朝时期长期的分裂割据,天灾人祸,一个接一个统治者的荒淫无道、不作为,更是让世家大族的扩张,愈演愈烈。

隋朝初期,面临的也是一样的威胁,但是隋文帝杨坚,却在极短的时间内,只用了两道诏令,就消除了世家大族对隋朝皇权的威胁,正式确立了开皇之治的基本盘。

并由此将华夏后世百姓与豪强地主阶级上千年的斗争基调,再次拉回了正轨。

先说第一道诏令。

公元581年,少内史崔仲方向隋文帝建议,废除北周六官制,恢复汉魏旧制,隋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这里我们其实就可以提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废除北周的六官制?

那么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是六官制。

公元556年,西魏大丞相宇文泰,仿照《周礼》官制,并杂糅汉魏官制,构建了以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等六府机构为主体的六官制度。

其中天官府负责军政大事,设大冢宰一人为长。

地官府负责土地、户籍、赋税徭役等事务,设大司徒一人为长。

春官府负责礼仪、祭祀,历法、乐舞等事务,设大宗伯一人为长。

夏官府负责军政、军备、宿卫等事务,设大司马一人为长。

秋官府则负责刑法狱讼、及诸侯、少数民族、外交等事务,设大司寇一人为长。

另外还有冬官府,则负责各种工程制作等事务。设大司空一人为长。

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六官制权利划分明确,同时每一官设一人为长,对应六卿之一,加上六官各自职能划分,基本就已经覆盖了社会体系的方方面面。

也就是说,在六官制的体系之下,政治权利基本尽皆落于六人之手。

但这么一来,皇权的作用就被削弱了,如果这六人稍有异心,尤其是其中负责军政以及军备的天官大冢宰以及夏官大司马,势必就可能面临一个皇权旁落、甚至是颠覆的尴尬局面。

比如宇文泰,之所以能牢牢控制西魏皇室二十余年,主要就是因为西魏时期,宇文泰自己就是大冢宰,手握军政大权。

宇文泰去世以后,本来是由他的儿子宇文觉世袭罔替,继位太史、大冢宰,但由于那个时候宇文觉还小,所以又委托宇文护辅政。

可这么一来,也就相当于是给了宇文护夺权的机会,一番操作,直接让宇文觉登基称帝了,成了北周第一位君主。

大冢宰的位置也就落到了宇文护的手上。或者也可以理解成,宇文觉从本来的实权大臣,变成了一个傀儡君主。

宇文护更是凭借手上的军政大权,权倾朝野,三年内连杀北周三位帝王。

这就是六官制的影响力,在六官制体系之下,皇权的影响力极为薄弱,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被完全架空的,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北周武帝宇文邕,设计除掉宇文护以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决定亲掌军政大权,直接让大冢宰,或者说天官府成了一个虚职。

同时,这也是隋文帝杨坚,为什么决定废除六官制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是因为六官制体系之下,皇权影响力过于薄弱,而且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力薄弱,并不局限于我前面列举的军政大权。

除非隋文帝也想让自己在称帝后不久就变成一个傀儡皇帝,否则他就必须去想办法调整隋朝的政治结构,而且方向明确,就是强化皇权,削弱相权。

有了这个大方向,后续的改革调整也就好操作了。

公元581年,隋文帝参考汉魏旧制,设五省六曹制。

其中五省分别为内史省、门下省、尚书省以及秘书省和内侍省。

尚书省下设六曹,则分别为吏、礼、兵、都官、度支以及工等六曹,这也是三省六部的雏形,六曹对应的其实就是六部,都官即为刑部,度支即为户部。

这里面的秘书省和内侍省,分别掌管书籍历法和宫廷宦官,基本不怎么涉及朝堂政务,所以隋朝实际的核心政治机构,主要还是由内史省、门下省以及尚书省三省。

其中的内史省,其实就是中书省,主要负责政令政策的制定,相当于立法权。

门下省,则主要负责政策政令的审查,如有不当之处,有权对其进行回退或驳斥,也就是封驳权。

至于尚书省,则主要负责政策政令的执行,相当于执行权。拿到皇帝诏命以后,分类下放给六曹执行。

换句话说,五省六曹制的主要核心,其实就是分权。

不过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六曹对应六部的同时,也对应着六官制的六府。

区别就是将其核心长官剥离了出来,独立组成了三省,或者也可以理解为,将相权一分为三,进行了分割。

综合隋文帝执政时期,尚书令设而常缺,所以尚书省的实际权利,主要归属于左右仆射,又进一步的对相权进行了分割,从而有效避免皇权旁落的风险。

这就是隋文帝为什么要确立五省六曹制的主要原因。

要确立一个稳定的社会体系,就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体系,古代皇权家天下,也就是需要一个稳定的皇权。

皇权稳定,即为社会稳定,南北朝时期为什么长期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核心政治权利过于分散,比如前面的六官制,社会权利尽皆落入六人之手。

然后又围绕这六人,形成了大量各自独立的利益集团,以及地方割据势力,只要各方势力存在大量利益冲突,那社会秩序混乱,就是一个必然事件。

文官问题解决了,还剩下一个武官的问题。

南北朝时期是府兵制,六官制之下,六大柱国各辖两位大将军,然后每位大将军又辖两位开府,每开府领一军。

宇文泰之所以确立六官制,也跟这个有关。

前面说的六官制所导致的政治权利分散,皇权旁落的问题,宇文泰他能不清楚吗?相反,宇文泰很清楚,因为六官制究其根本,其实只是为了维护相权利益。

或者说,只是宇文泰寻求政治平衡的结果,是刻意为之。

宇文泰当时在西魏掌权,但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西魏、东魏以及萧梁三足鼎立,而且西魏处于弱势。

如果想要保证西魏的生存,势必就需要想办法去获得其他世家大族的支持。

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宇文泰首先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就是不能与这些世家大族为敌,换句话说,宇文泰需要掌权,同时还需要能够获得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

可是明摆着,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掌权意味着会动摇其他世家大族的利益,不掌权那宇文泰自身利益就会受损,因为要给其他世家大族放权。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宇文泰最终决定作出一定的取舍。既然不能大权独揽,那么就想办法让自己和其他世家大族平起平坐的同时,还能保证自己具备控制其他世家大族的能力。

也就是说,宇文泰只要能够控制军政大权,其实也就足够了。

所以宇文泰让苏绰、卢辫等人把魏晋以来复杂的省、台、寺、监等官全部融合到一起,然后重新划分,纳入六官,跟其他世家大族各占其一。

这么一来,不论是宇文泰,还是其他世家,起码在名义上,都是平等的,都是六卿之一。区别就是各有分工,每个人负责的领域不同。

但是实际上,核心军政大权,依然在宇文泰的手上,因为这就是宇文泰自己所负责的领域,自然而然,只要能维持跟其他世家大族的关系,那么其他五府的府兵,也就必须接受宇文泰的调度。

但是宇文泰没想到,宇文护为了夺权,直接扶持宇文觉称帝了。

相当于强行将一个为了维护相权利益而生的政治体系,套用在帝王统治体系上面,这么一来,六府的平衡就被打破了。

虽然宇文护获得了大司徒于谨的支持,然后又采用各个击破的办法解决了五柱国的问题,消除了其他世家大族对宇文家族的威胁。

但是却也激发了其他世家大族的逆反情绪。

既然各自都有府兵,凭啥宇文家族就能高高在上,当宇文家族没办法调动其他世家大族兵马的时候,那宇文家族手上的军政大权,还叫军政大权吗?

这才是宇文家族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隋文帝杨坚登基称帝以后,军权上面临的也是一样的问题,所谓府兵制究其根本,其实就是朝廷免费给百姓派发土地,但是百姓相应的就必须履行一些义务。

这个义务,就是要在不耕种的时候参加军事训练,等爆发战争以后,更是要自己准备战马、盔甲、上阵杀敌。

但是隋朝初期,大量的土地集中在世家大族的手里。

这也就相当于隋朝初期,大量的兵力其实还是集中在世家大族的手中。

虽然隋文帝通过五省六曹制度的确立,加强了皇权,但这么一来,其实也相当于是跟众多世家大族站在了对立面。

所以这些世家大族,依旧也还是隋文帝的威胁。

堂堂开国帝王,却无亲兵可用,就问尴尬不尴尬。

所以公元582年,隋文帝杨坚下诏颁布均田令,宣布在北齐北周均田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均田制。

规定成年男丁每人受露田80亩,种植五谷,再受永业田20亩,妇人没人受露田40亩,不给永业田。

但是这里多了一条,露田在耕田者死后,要归还国家。

这一条才是核心,这么一来,归隋朝朝廷统辖的土地,就会越来越多。

相应的,因为府兵制和土地捆绑的关系,也就相当于属于隋朝皇权的府兵,会慢慢的越来越多。

那么当隋朝皇权自身兵力,大于这些世家大族所拥府兵的时候,这些世家,自然也就不太可能再对隋朝皇权构成威胁。

至此,隋朝的政治体系,才算是正式确立完整。

开皇之治的基本盘,也正式宣告确立。

0 阅读:0

见史简谈天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