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
关于婚姻,我一直都很认同一个观点:好的婚姻,是像对待自己一样去对待伴侣。
你自己在婚姻里是什么样,那就得容忍伴侣是什么样,因为,即便是结了婚,两个人都只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人们总是说,婚姻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相互体谅、相互包容,但更多的我觉得是,我们需要设身处地为伴侣着想,也应该在小事方面大度一些、不予过多计较,但同时,自己的“个性”一定不能丢。
换言之,伴侣若有些小缺点,我们可以包容或者忽略,毕竟人无完人,谁都不是完美的,但如果伴侣在说话做事方面,触及到了我们的底线、或者是对我们一点也不公平,那么,我们就不该一味地忍让,而是一定要及时说出来,表达出自己的不满。
因为,有太多的人,最初过日子时还能顾及到另一半的感受,可一旦长久地相处下来,ta就很容易,只按自己的喜好去要求另一半,甚至是把另一半所做的事都看作理所当然。
这种“只顾自己自在”的做法,长此以往,就会把婚姻变成了一个人的“独角戏”。
罗曼·罗兰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婚姻中,每个人都要付出代价,同时也要收回点什么,这是供求规律。”
深以为然。
没有谁能在婚姻里独善其身,完全靠一个人就能经营好的婚姻,基本上都不存在。
作为夫妻,伴侣对你报以理解与尊重时,你也一定得“回馈”伴侣对应的温暖。
32岁的艳艳(化名)结婚已有五年,在同龄人的孩子都能上学的年纪,她却刚怀孕两个多月。
对于自己的晚孕,艳艳也看得开,“我和丈夫都觉得,经济条件好一些了,再要孩子,才没有那么多的矛盾,所以,结婚这几年就把心思全部放在了事业上。”
艳艳和丈夫大刘的家庭条件都很一般,也正因为觉得只能靠自己,自从结了婚,他们两个人都非常拼。
这几年,眼看着经过两个人的努力,房子、车子逐渐置办妥当,于是,他们便把生孩子一事提上了日程。
也许,是注定今年也该要孩子,一次偶然的情况下,艳艳发现自己怀了孕,在告诉大刘这个好消息之后,她便满心欢喜地开始为迎接新生命作准备。
就在艳艳考虑有了孩子后,是请月嫂还是去月子中心时,一天中午,丈夫突然告知她,婆婆已经来了家。
“我妈要来帮忙,你抓紧准备一个房间,别等我把妈从车站接过来,房间都还乱糟糟的,搞得咱们多不欢迎妈来一样!”
听着丈夫大刘的话,艳艳顿时呆住了:婆婆要来家里这件事,她一直都没有听大刘说过,如今,刚得知消息,婆婆却已经到了车站,她觉得太突然了;当然,让她更接受不了的是,大刘为什么自始至终都不和她商量,而是到了跟前儿,才着急忙慌地“通知”她?
想了想,艳艳还是耐着性子问了一句,“婆婆来家里,我怎么一直都不知道啊?你为什么不提前和我说一下,那样,我也好有时间准备准备。”
大刘理直气壮,“我妈把我养那么大,她难道还不能来家里吗?更何况,她是过来照顾你的!现在和你说又不晚,就收拾一下房间,还需要怎么准备!”
看到大刘的态度,艳艳有些生气。
实话讲,这是这五年以来,大刘第二次这么强硬地怼她,第一次是前年买房时,她们还缺八万块钱,当时,因为母亲“资助”了五万,艳艳便想着让公婆也支持一下,谁知,婆婆以“还要养老”为由毫不犹豫地拒绝。
想着自己结婚时车房彩礼都没要,就只是双方父母坐在一起吃了顿饭,婚后几年也从没花过公婆一分钱,如今有了难处需要他们帮一把却还这么难,艳艳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她还未说一句“别人的父母都知道力所能及地帮一下子女的小家”,就被大刘怼了回来:
“我爸妈留点儿养老钱咋了?他们既然靠自己,那以后就不会再给我们添麻烦,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见大刘把话都说到这份儿上,艳艳觉得自己也不好再要求什么,再加上她和婆婆也只局限于每年过年时见个面、吃顿饭,其他时间,两个人从未有过任何联系,她思考了一下,便默认了大刘的说法。
“我想的是,既然和婆婆一直都这么平淡又客气地相处着,彼此互不打扰,那就继续维持原状,对她、对我和大刘都好,毕竟婆媳关系,远香近臭嘛!我若从不求她,以后自然也不欠她。”艳艳如实说道。
她的确很自觉,自从被大刘怼了之后,不管遇到什么事,都绝对不会再提让父母们帮一把,就连生孩子以及以后带孩子的事,她都没打算让婆婆来帮她。
所以,当知道婆婆突然来家帮忙时,艳艳是既意外又疑惑,她不知道到底是大刘把婆婆叫过来的,还是婆婆主动要求的。
但,想到既然婆婆大老远都过来了,她也不能再把婆婆撵回家,那样做,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毕竟只要不和大刘谈到公婆,大刘平日子里对她的态度也很不错,就算是为了他们自己,她也不能让大刘为难。
就这样,尽管心里有点小情绪,但想到婆婆住一段时间还会回去,艳艳便精心地准备了一番,从浴巾到拖鞋、毛巾、牙刷,她但凡能想到的用品,基本上都是新买的。
只不过,艳艳还是“失算”了,因为就在婆婆到家后不久,在和她客套了几句后,婆婆直接表示,以后就留在家里,帮她和大刘照顾好孩子、做好饭。
“我是觉得你们年轻人在外拼工作,太劳累,所以,趁着现在还能动弹,就帮一点,我看房子是三室,也不会太挤,等艳艳生了孩子后,再让你爸过来,到时候,你们俩就会轻松一些!”
看着笑意盈盈的婆婆,再看一看一声不吭地大刘,艳艳傻了眼:怪不得,当初买房时,大刘口口声声尽量买大一点!说是住得舒服!原来如此,他早已想到了今天!
沉默了一会儿,艳艳挤出了一丝笑意,“妈,您这说的是什么话?您养大大刘不容易,您就安心在这里享清福。”
或许,是没料到艳艳有这样的反应,不只婆婆,就连大刘都惊喜不已,他上前拥住了艳艳,又是让她赶紧坐下休息,又是问她饿不饿、想吃什么饭。
眼前的这一幕让艳艳受宠若惊,实话讲,她结婚这些年,这是第一次因为公婆,大刘给她好脸色,以往只要提一提公婆,大刘就会不耐烦,称她总想着靠着老的。
艳艳觉得好笑又好气,她虽说劝自己要表现得大度一些,但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主意。
当天晚上,艳艳给母亲打了一个电话,在和母亲大致说了情况后,她让母亲第二天一早就坐车赶来。
和婆婆一样,母亲到了车站后,艳艳才通知大刘,在面对大刘“你妈怎么突然过来了”的询问时,她也毫不犹豫地怼了回去。
“你妈都能不打招呼地过来,我妈就不行吗?你放心,我妈住的房间我会自己收拾,绝不会麻烦你。你别忘了,咱买房时,我妈可给了五万块钱,再说,咱们俩的工资也不相上下,这个家有你的一半,自然也有我的一半,我妈把我和我妹妹养大也不容易!”
话是这样说,但大刘还是“有所顾虑”,他又是“两个妈都在这,会不会有矛盾”,又是“不如等你生了孩子,再让你妈过来”,只是,对于他的“建议”,艳艳全都置之不理。
如此,在婆婆和大刘的面面相觑下,艳艳让母亲住到了仅剩的一间房里,她当场表示,以后有两个妈帮着分担,她和大刘一定会更加努力工作。
就这样,艳艳的家里由夫妻两口突然变成了四口人,虽说刚开始大家都不太习惯,但基本上也相安无事。
母亲来家的第二天,大刘再次找到了艳艳,“你有没有想过,咱们都上了班,两个妈在家会不会尴尬?而且,突然之间这么多人,有没有想过我一个大男人会不会太不方便?要不,让你妈先回去吧,有我妈在这伺候你就行了!这本来就是她作为婆婆,以及奶奶应该做的。”
艳艳一脸无所谓,“没事儿,我妈毕竟了解我,她伺候我,我也自在。以前你不是总说,不让我总想着靠公婆吗?就让婆婆歇着吧,不能累着她,她身体保持好了,其实也是给我们攒的福气。”
眼看着艳艳拿以前说事儿,而且也听不进去自己的话,大刘只好叹了口气。
艳艳母亲来家的第三天晚上,发生了一场“意外”。
考虑到艳艳有孕吐反应,她的母亲特意做了一些清淡的饭菜,谁知,却被婆婆拦了下来,婆婆觉得艳艳本来吃的就不多,再吃那么清淡,太不利于肚子里的孩子发育。
两个妈“都为了孩子着想”,谁也说服不了谁,到最后,弄得一家人都没有好好吃饭。
当天晚上睡觉前,大刘又耐心做了艳艳的思想工作,声称“再这样下去,家里早晚会大乱!”
“你想的太多了,妈肯定都比我们有分寸!等过一段时间,她们磨合好了就行了!本来嘛,要是只有我和婆婆,估计也得闹不快,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哪能总是一致呢!咱俩就各自看好各自的妈,只要她们不打起来,就没啥事!”艳艳乐观地安慰。
虽说艳艳表面上看似很平静,但她也想好了“后路”:若是有一天大刘“忍无可忍”,非要强迫她把母亲送回去,那她也不会客气。而且,刚好能从这件事,看出大刘处理问题的方式,他只要有偏颇,那以后自己也绝不会让婆婆留在家里帮忙。
谁知,出乎意料的是,艳艳母亲到家的第四天,一大早,大刘连饭都没顾上吃,称老家有急事,得趁早把婆婆送去车站。
看到大刘的举动,艳艳的母亲也很识趣,当天中午,她收拾好房间、打扫完卫生后,自己坐车去了车站。
看到两个母亲陆续离开,大刘瞬间也明白了过来,他不满地抱怨,“你不想让我妈在这就早说,何必要那么为难我!非把一个家弄得乱七八糟的你才乐意?”
艳艳笑了笑,很是平静,“婆婆来家,你提前一声都不吭,可我仍给了你面子,一句吵闹都没有,就连婆婆在家这几天,我对她都是轻声细语,从不使唤她、从没有过不好的脸色,我做成这样你还有啥不满意的呢?仅仅因为我把我妈喊了过来?
不能这样吧?你妈来就可以,就随时想来就来,我妈怎么就不行了呢?这个家难道只是你一个人的?你真有本事,就自己花钱再给婆婆买一套房子嘛,我一句话都不多说。”
大刘张了张嘴,最终是无言以对。
其实,生活中,因为“孝顺父母”的事,太多的夫妻都发生过冲突。
我个人是觉得,夫妻之间,在对待父母的问题上,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双方父母都明事理的情况下,就更不能有所偏颇。
因为,对每一个人来说,“孝顺父母”都是ta最该尽的义务,哪怕是已经嫁出去的女儿,如果父母辛苦养育了她,她就得给父母尽孝。
作为儿女,对父母知感恩、懂回报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好事,但若是结了婚你就要明白:孝敬父母一定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你可以孝敬自己的父母,体谅自己父母的不易,同样,你的伴侣也可以。
大家都是父母含辛茹苦养大的,谁的父母,又能容易呢?
只是,不管男女,在孝顺父母和自己的小家之间,也要拎得清、有分寸,不能为了父母不顾小家、忽略了伴侣的感受,同样,也不能光想着小家,一点儿也不愿意去管父母。
一个家,是由夫妻两个人共同组成的,凡事有商有量,互相理解,争取拿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方案”,这,才是“一家人”最好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