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涵美一
图/来自网络,图文无关
问大家一个问题:夫妻之间,在钱的问题上,应该要如何正确地对待?
我个人的观点是:如果是夫妻两个人的共同财产,那么,两个人只要商量好了,怎么花全凭夫妻两人决定;但若是牵涉到一方父母的资产,那另一方就无权过问,或者是有其他想法,甚至是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
就像借钱,如果是小夫妻遇到了困难,不管向谁的父母寻求帮助,那么,问题解决后就要痛痛快快地把钱还上,而不是用钱的时候,想到了找伴侣的父母,可一到还钱,却全部推到了伴侣的头上。
有这样一句话:“不要轻易把钱借给别人,借出去会使你人财两空;也不要随便就向别人借钱,借进来会使你忘了勤俭。”
深以为然。
虽说大家都希望自己遇到难处时,周围人可以伸手帮一把,但一遇事就开口找人借钱,哪怕是向父母借,终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伸手向别人借的,永远比自己辛苦赚来的要容易的多,而太轻易得到的我们往往又不会珍惜。
真正有骨气的人,非但不会在落难时把希望寄托在别人(包括伴侣和父母)身上,反而会想着靠自己的加倍努力去渡过难关,即便是一时受了别人的帮助,他们也会铭记于心,在事情得到缓解后立即去“回报”,这样的人,很值得帮,也更加让人看得起。
有时候,一个人穷不要紧,跌落到了谷底也无所谓,最可怕的是人穷心更穷,遇事不想着怎么样去改变现状,只想着让别人多帮一帮自己,把自己的不幸全部归咎于他人的置之不理。
这样的人,真的没必要伸手去帮。
35岁的林梦(化名),因为“借钱”一事和丈夫大齐发生了冲突。
还是得从三年前说起。
三年前,大齐一声不吭就辞了职,和一个朋友一起开了家儿童培训机构。
当时,虽说林梦心有怨言,但听到丈夫口口声声地解释:“我也是为了这个家好,为了让你们母子过上好日子”,最终她只好点了头,拿出了大部分两人积攒多年的积蓄,以支持大齐的“事业”。
“我那时想的是孩子毕竟还小,也就刚上幼儿园,家里一时也花不了太多的钱,既然是自己的丈夫,能支持的还是支持一下,不求他能赚大钱,至少能维持家用,我就心满意足了。”林梦这样说道。
好在大齐确实也努力,每天他早出晚归,不管大事还是小事,全都亲自参与,整个人比上班时还要积极、用心。
后来,眼看着大齐的机构渐渐有了起色,林梦便开始放宽了心,她本想着投进去的钱只要能不亏本儿,也算是大齐的“功德”,可谁知,就在她乐观地憧憬未来时,一场突如而来的疫情,打破了她的“幻想”。
那几个月,房租、工资以及家长的退费,让大齐把之前赚的钱几乎赔了个精光,他的朋友,因为受不了打击,在复工后三个月,毅然决定退出,转身又回到了职场。
只有大齐,坚信“咬咬牙就能挺过去”,即便期间也有一些“挫折”,但他就是不肯罢休,一直到今年的暑假,因为陆续发生了几件事:当地整顿培训机构,再加上又发生了疫情,实在是支撑不下去了,大齐才算是接受了现实。
本来林梦想的是,男人折腾了一圈,看到自己没有经商的能力,就该接着好好上班,反正为时也不晚,未曾想,大齐在给她说了生意失败的事后,非但没有说放弃,反而第一反应竟是让她开开口找娘家人“想办法”:
“你家条件本就比我家好一些,不如让你爸妈想个办法先帮帮咱吧?本来嘛,你们家现在也没什么压力,你哥嫂又都有出息,每月还会给你父母钱花,他们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我真是舍不得扔下自己这么久的心血!”
林梦一脸无奈,“让我爸妈怎么想办法?他们又没有做过这种生意,我哥嫂也只是开个小饭店的,就更不懂了!”
大齐挠挠头,笑了笑,“我知道……要不你找父母借点钱吧,待生意恢复后,我一定第一时间就归还的!”
听到丈夫的话,林梦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只是,大齐怎么还好意思再提“借钱”?
去年十一,婆婆住院做手术需要十万块钱,姑姐以“过得不好”为由,只给了一万,公公找了老家的亲戚,再加上自己攒的钱又凑了四万,至于大齐,因为当时他的生意不太好,也没赚到什么钱,眼看着还差五万块钱,他把目光便放到了林梦身上。
“我妈毕竟帮咱带了一年的孩子,你和她以前就算再有不快,也不该在这个时候袖手旁观,你就找你父母帮一下吧,今年咱们这么难,也真是没啥办法了!”
看到大齐一脸为难的样子,林梦也于心不忍,实话讲,虽说婆婆帮带孩子期间,的确因为看不惯她养孩子的方式,和她闹了一些矛盾,但想到大齐对自己还算不错,林梦也不想驳了他的面子。
她想了想,最终还是向父母开了口,就是在把钱转给大齐前,她千叮咛万嘱咐,以后不管赚多赚少,大齐都要拿出一些钱给她,她得还给父母。
大齐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谁知,去年底,当林梦开始和他提还钱的事情时,他不是躲躲闪闪,声称“娘家人帮自己女儿,哪能还算得那么清”,就是“那是你出面借的,你自己想咋还就咋还”,甚至就连婆婆,林梦给她打电话,她也是支支吾吾,表示自己“没求林梦,更没钱”。
丈夫一家人的态度,让林梦觉得可笑又可气,这样没有一点诚信的人家,怎么就让她碰上了呢?这些年,从她结了婚,她就从没向婆家人伸过手,即便是婆婆来家带孩子时,她也是每月会给两千块钱,反倒是她的父母,担心她压力大,总是时不时贴钱给她。
对她的父母,大齐不知道感恩就算了,反而还如此理直气壮,那自己巴心巴肝地帮他还有什么意义?
想到这里,林梦于是毫不犹豫地怼了大齐,“我凭什么还要找我父母借钱?你的事轮不到我父母来帮!觉得日子难过是吧,要么承认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痛痛快快地撒手,要么就让公婆想办法,公婆出多少我就让我父母帮多少!到时候,要还钱,双方父母的就都还,要不还,就都不还。”
或许是没想到林梦是这样的态度,大齐愣了一下后,有些不耐烦,“你这说的是什么话?帮我难道不是在帮你?我生意好转了,受益的不还是你和孩子吗?我父母若是有钱,我肯定会找他们的,他们不是也没有办法吗?你为啥总是爱斤斤计较,一点儿也不知道体谅我、支持我呢?”
林梦冷笑了一下,“别的不说,我就问你,借的钱还不还?谁来还?是不是又像去年一样,把还钱的事情推到了我一个人的头上?到最后,拖来拖去就是不想还我父母的钱?你父母没钱你能体谅,那我父母为啥就得拿出钱来帮你呢?你为啥就不能理解一下我呢?
我找娘家父母借钱,不还,就像是间接找他们要一样,还吧,自己一个人根本也承担不了,你又是事不关己的态度,你光知道自己困难,考虑到我什么处境吗?我能陪着你渡过难关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把生活过成这样,是你自己的错,怨不得我,更怨不得我父母,你若是还有点儿骨气,就自己想办法东山再起!”
听到林梦的话,大齐撇了撇嘴,他说了一句“女人就是目光短浅、爱胡搅蛮缠,现在不愿帮我,以后也别求我”,之后便夺门而出。
一直到现在,大齐还在盯着他的培训机构不放。
而林梦,眼看着孩子越来越大,消费也逐渐增多,她觉得自己快坚持不下去了,她每月九千的工资,除去房贷和日常花销后,基本所剩无几。
她无奈地感叹,“我真不知道大齐是真心想创业,还是只想躲避上班,都已经这样了,他怎么就不能先踏实工作、赚点钱养家呢?反正以后若是有什么事,我可以和他一起承担,但绝不会再开口找我父母借钱,他和婆家人总觉得是理所应当,让我借钱时一个样,借来了钱就换了另一个面孔,光靠我自己还娘家钱啥时候能还完?真的太里外不是人了!”
林梦说得有一点我挺认同的,那就是:
女人婚后不要轻易就向娘家父母借钱,即便是借,也要弄清楚“谁出面借”,因为,一旦处理不好,往往会“里外不是人”:还钱吧,婆家人肯定会不管不问、让你出面,说是你自己要借的;不还吧,太不懂事、也不地道,父母辛苦攒的钱,你就像“变相”要了过去一样。
可能有些人会说,那小夫妻在生活中遇到了难处,不管是岳父母还是公婆,出资帮一下怎么了?
当然可以帮,但前提是:值不值得帮。
对于那些不诚信、又有心计的人来说,ta可能让伴侣找父母借钱时是一个样,可真到还钱了就变了脸,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和伴侣是一家人,伴侣的父母帮ta也是在帮伴侣,不应该要分那么清,这种“用完了别人就翻脸不认”的人,根本就不值得帮,或者说帮ta一次,绝不能再帮。
女人在婚后若是需要向娘家父母开口借钱,一定要明确两点:
第一,借的钱是你们小夫妻借的,还是婆家人有事儿,让你当中间人去借?谁出面借钱?钱,能不能还上?或者说有没有能力去归还?
第二,按照你对丈夫以及婆家人的了解,会不会出现借完钱后翻脸不认账的情况。
真的,有些女人非常容易感性、不理智,总是想着娘家父母给力一点,自己在婆家就能站稳脚跟,或者说被优待、被高看,若是遇到娘家人不愿帮时,甚至还会不满、埋怨。
其实,一个女人,在婆家的地位从来都和你的娘家无关,只能靠你自己,你自己独立、有主见、有原则,不软弱可欺,那么,娘家父母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相反,你若没有一点主见、唯唯诺诺、任人宰割,那娘家人做得再多也无济于事,甚至只会让你的丈夫和婆家人觉得你们一家人都“好拿捏”。
我们常说一句话叫:真心留给值得的人。
人品好、值得帮的人,再难都能帮ta,但心眼多、爱算计的人,帮一次后认清了ta的面孔,就要及时止损,拿出自己该有的态度。即便对方是你的伴侣,也要懂得拒绝。
除此之外,不管帮谁,都应该循序渐进,一点点的来,而不是一口气就拿出太多的“恩惠”,这样,很容易让对方觉得是理所应当,养成不劳而获的心理。
不管男女,都该如此。
遇到一个好的伴侣,那么,一定要好好对待ta以及ta的父母;若是发现了伴侣心思深、遇事就想着“利用”你,那么,就不动声色地保护好自己和父母的权益,而不是在甜言蜜语里傻傻地为“爱”付出。
不盲目、有原则、懂感恩,这,不但是成年人应该有的底线,也是夫妻之间最应该有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