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又希望回归集体经济,这呼声在网上很高。但也有人说,集体经济走不通,已经是被不证明,被检验了,是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现在如果发展集体经济,没有“出勤不出力”、“磨洋工”现象了,因为不用人工种植和养殖了,哪里来的“懒汉”养呢?另外现在生产力、生产方式也与过去比大幅度提高了,种子优良,土地是高标准农田,机械化、规模化、设施化、智能化生产了,粮食产量不可能再低了,现在连续9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今年迈入1.4万亿斤台阶,不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贡献的,而是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方式,先进生产力贡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证明,发展集体经济现在正当时了。乡村振兴包括生产力振兴、生产方式提升,农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现在发展集体经济,很简单的,土地集中起来,机械化、规模化、智能化、产业化、设施化生产经营,年终分红给村集体成员。

我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达到80%以上了,基本上不需要人力资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10.5亿亩,力争把18亿亩耕地全部改造成高标准农田,生产力大幅提高,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种植业、养殖业上基本上不需要人工管理了,个别省份设施化水平也比较高。我们看到实际上,农业生产上仿佛是“大集体”一样,干农活的都是打工的,只是干些机械化干不了的活。现代化农业使我们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在1.3亿斤以上,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会有“懒汉”了,不会“出勤不出力”、“磨洋工”了,因为农村人没有出勤日了。所以农民希望回到集体生产方式上,自己土地变成股本,自给自足也就心满意足了。发展农业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的需要,是共同富裕的需要,是保障供给的需要。必须要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生产,才能发展振兴乡村。

农业规模化已经是势在必行,小规模种植只能是解决温饱问题,不能使农民富裕,村集体经济没有积累,乡村无法振兴。小规模种植成本非常高,利润微薄,农民丰产不丰收。农民开始意识到小规模种植局限性,认识到农业生产必须要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设施化、智能化。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依靠村集体,依靠国有集团公司的力量,农民个体是无法实现的,再说了,农村也只剩下老人们了,没有梦想了。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乡镇大办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让农民在企业里上班,农村城镇化也就实现了。乡村振兴关键是在人,没有人乡村振兴无从谈起,选好一个带头人、领头羊十分重要。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必须要一个不少的带上农民,让农村人口在家门口就业,让农民在集体经济里有股份。发展集体经济中国农垦集团、中华供销总社、中储粮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发展农业产业链,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使农业有奔头,农村有希望,农民能富裕。

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不是回到过去的集体经济时代,而是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设施化、智能化、现代化的需要,是乡村振兴的新发展模式,是财富分配均衡化,不发生系统性、集体性返贫的策略。发展集体经济不会养“懒汉”,因为农业生产不需要人力资源了。发展集体经济有利于城镇化建设,农民有工资性收入,有财产性收入,使农民增收。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不会使粮食减产,不会出现饥荒,反而粮食更安全,有保障的。因为现在有优良种质资源,粮食育种走在世界前列。因为有设施,生产技术完善,管理标准化,科学化种植,不仅成本下降,产量更高。有产业链,农产品不再是原料价,而是终端市场消费价格,使农业产值翻番。发展农村的集体经济,村集体有积累,村委会不再是空架子,啥事干不了,村集体有钱了,就能为村民带来更多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