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农村人都在腌腊货,我也去了几个农贸市场,我们这边农贸市场冷冷清清的,一个消费者也没有,商贩们不知所踪,只有摊位上摆着农副产品。于是我驱车几十里到另一家农贸市场,只见人山人海,农贸市场外面是一条公路,公路两边也摆上地摊了,消费者把公路都堵起来了,交警在维持秩序。为什么两个农贸市场冰火两重天,一个生意兴隆,一个无人消费呢?我们社区农贸市场商品价格贵,尤其是元旦春节前后蔬菜副食品价格翻几番,消费者也不傻,货比三家,看谁的价格便宜就去哪里消费购物。我们这边集市不仅元旦春节生意惨淡,平时也没有什么生意。猪肉价格比其他地方贵3元钱一斤,服装鞋帽、茶叶价格也不便宜。所以没有人去集市上购物了,买服装鞋帽、水果干果大多在网上购买,周边农贸市场蔬菜副食品价格便宜,我们这边人平时也到周边农贸市场购买猪肉、禽类、淡水鱼等。

我们这边年轻人全部外出务工了,平时都是老人在家,不太愿意消费,尤其是荤腥怕吃了,有慢性病,平时不吃荤腥的。服装鞋帽都是子女买,过年过节快递回家。老人去集市大多是买药吃,或是买快餐小吃。农村人自己家房前屋后种植点蔬菜吃,所以农村平时没有消费的。商贩们只能是加价销售,一天卖出两斤茶叶就能挣个200元,一天卖出四分之一头猪肉,就能养活一家人。价格只能是上涨,决不能下降的,大多数门店门可罗雀,大有“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样子。价格越贵,老人们越没有消费意愿。集市上平时连个人影也见不到。集市上冷冷清清的,有点“卷”了,商贩们也像“佛系”一样,“躺平”了。我们这边老人都是退休人员,有消费能力的,商贩们正是觉得老人们有钱,花不完,所以把商品价格喊的高高的,也不能讨价还价的。我们只能舍近求远了,去周边农贸市场看看。

早就听说周边农贸市场猪肉价格便宜几元钱一斤,禽类价格便宜并包屠宰脱毛剖腹。消费者口碑就是无形广告宣传,哪家农贸市场价格便宜,我们都打听清楚了。于是我们几个老人相约去离家几十里的农贸市场购买猪肉、禽类、牛羊肉。一到集市马路两边已经摆满地摊,还有外地商贩在叫卖水果、佐料什么的。马路两边全是购买商品的人,堵塞交通了。我们直接去了农贸市场里,4个猪肉摊位人头攒动,人山人海,都是灌香肠、买猪肉的。猪肉价格13.5元一斤,比我们当地农贸市场猪肉价格便宜了3元一斤。一个摊位上有4个人在忙活,每天销售猪肉3000斤以上,商贩们说,赚的就是薄利多销的钱,价格便宜才能吸引人购买,平时也没几个人消费的。是的东西便宜,消费者回去一传十,十传百的,能不吸引消费者吗?不仅仅是蔬菜副食品价格便宜,质量也有保障,我们看到鱼桶里鱼,非常活跃,非常漂亮,一下子增加了购买欲望了。

有人说农村集市生意惨淡与年轻人全部外出务工有关系。农村消费“主力军”还是中青年人,没有中青年人消费农村的生意不好做。但我们都是农场退休人员,有养老金,如果价格便宜还是就近消费的,谁愿意多跑几十里路消费呢?人都有省钱节约的情结,都有贪便宜的心理,农村人,能省下一分钱也是好的。但每年元旦春节商品价格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攀升,上涨好几倍,谁还愿意消费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串通涨价会事得其反,一天到晚卖不出去一两肉的商贩们,晚上睡觉把枕头枕高一点想想,为什么生意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