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娃?
想象一下,首尔一间40平米的小公寓要价5亿韩元(约270万人民币),东京一套普通公寓的首付需要攒10年工资。
年轻人连自己都活得紧巴巴的,哪里还敢生娃?奶粉、尿布、兴趣班、学区房……在日本和韩国,养大一个孩子的总成本,相当于普通家庭年收入的7-8倍。
有韩国网友自嘲:“生孩子不如买爱马仕保值。”

首尔街头
生娃=失业?
在首尔某科技公司,怀孕的女员工会收到HR的贴心建议:“您要不要考虑辞职专心带娃?”
日本职场更夸张,女性生娃后七成被迫离职,回归职场后却只能当临时工。导致现在韩国的社会观念,流行“4B运动”,即不结婚、不生育、不约会、不性行为,日本年轻人更是把“低欲望”当座右铭。
东京大学教授山田总结:“他们不是讨厌孩子,是讨厌这个让人喘不过气的世界。”

东京街头
政府发钱也没用?
面对低生育率,日韩政府不是没有努力过。
日本政府给每个刚出生的孩子发100万日元(约4.6万人民币),韩国生三胎可免大学学费。
但首尔街头采访的90后直言:“这点钱连早教班都不够!而且托儿所下午5点关门,我基本天天加班到八九点。”

1. 劳动力市场大震荡:便利店招不到人,机器人当服务员
走进东京银座的便利店,你会看到机器人收银员和AI补货系统。
日本已有1/3企业面临“用工荒”,连殡仪馆都开始用自动驾驶灵车。
而韩国到2050年,劳动人口将锐减35%,相当于全国突然消失1/3的打工人。

2. 消费市场变天:从婴儿奶粉到老年尿布的世纪转折
首尔明洞的母婴店陆续改成保健品专卖店,东京秋叶原的动漫店开始卖助行器。
日本65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达30%,韩国即将迈入“超老龄社会”,迫使企业不得不转型,比如日本某知名奶粉企业转产胶原蛋白肽,韩国童装品牌开始主打银发时尚。

3. 养老金黑洞:年轻人养不起老人?
“我的工资1/3交了养老保险,可等我老了估计连毛都没有。”
这是一位大阪90后程序员的吐槽。
目前日韩养老金体系正面临崩塌,现在2个年轻人养1个老人,30年后要变成1个年轻人养1.5个老人,政府不得不把退休年龄调到70岁。

1. 机器人能拯救世界吗?
现在日本便利店已实现70%自动化,韩国工厂正在用AI质检替代工人。
但经济学家警告:“机器人能拧螺丝,却创造不了新需求。”
在创新领域,日本科研主力军集中在50岁以上,年轻人数量断崖让科技突破后继无人。

2. 移民能补缺口?
日本曾尝试引进东南亚劳工,但街头马上就出现“保护纯正大和民族”的极端标语。
相比之下韩国比较保守,外劳占比不足3%。
一边是劳动力枯竭,一边是排外情绪,这个死结在老龄化社会真的很难破解。

3. 重新定义“人的价值”
种种问题之下,有企业开始尝试革命性改革。
东京某IT公司推出“带娃上班日”,首尔政府试点“做四休三”。
还有日本某小镇把空置学校改成“共享育儿社区”,年轻人可以用志愿服务抵扣房租。
但在某种程度上,日韩的今天,或许就是很多国家的明天,这场生育率危机,正在让人类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社会公平和生活的本质。
点击关注,每天阅读一篇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