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新高,依靠最后半小时的勉力拉升,以上涨3.11%报收。
股票上涨,需要买盘强于卖盘。
当我们讨论能不能上涨时,其实变相就是在讨论,谁是边际上的新增量,新买盘。
许多人以为外资是那个转身慢的恐龙,并寄希望于外资买盘支撑后续上涨。
但看最新券商中国的《实锤!外资大手笔增持,最新数据曝光!》你就会发现,外资的出手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10月3日晚间,港交所最新披露的资料显示,摩根大通于9月27日分别买入中国太保H股2.67亿港元、比亚迪H股17.91亿港元、青岛啤酒H股2.42亿港元、香港交易所H股18.13亿港元。也就是意味着,一天时间内摩根大通耗资超41亿港元,扫货中国资产。
请注意,9 月 27 日,虽然已经是“9·24”日以来的上涨第四天,但还算是温和的一天。最猛的是此后的9 月 30 日。从这点而言,摩根大通席位上的扫货资金,算是相当快捷的。
或许正因为外资的出手不慢,后续补仓意愿不那么大,所以当十月港股交易进行到第三天时,很明显能感受到港股交易者拉高意愿的显著下降。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虽然在 10 月 4 日创出新高,但全日绝大多数时间,都在高点前徘徊,临近尾盘才拉高,勉强创出新高。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成交额继续萎缩。如果说 10 月 2 日的成交额显著萎缩是因为南下港股通通道长假关闭,那么随后的逐级进一步萎缩,说明市场抛压不重,所以不需要太大的成交额,就能收复失地,就能再创新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新高背后,是热点的小幅转化,从成长先锋疯拉模式,转向滞后板块、低估值板块的补涨模式。
是的,虽然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新高了,但是此前的领涨先锋,恒生科技,却并未能够新高。
新高,并猛拉的,反而是此前有些滞涨的恒生医疗科技,大涨 7.04%。
如果以中证港股通系列分行业指数对比看,自 9 月 24 日以来的行情,已经经历了两轮切换。9 月 24 日和 25 日,市场关注的还是借贷回购等利好高息股的政策以及央行对大行的呵护,所以香港银行指数涨幅居前,这是第一轮;到 9 月 26 日,市场开始逐步在了牛市思维,所以港股通科技领涨。在这波领涨中,科技跑赢医疗,这一点从 10 月 2日的涨幅和 10 月 3 日的回调幅度可见一斑,这是第二轮。
但显然,10 月 4 日,市场进入补涨行情风格,此前滞后的港股通医疗显著大涨。
其实炒“补涨”的逻辑,医疗只是一个体现。
下图是AH股中,A股溢价居前的 H股周五的表现。可以看到这些公司,A股往往相较 H股溢价 100%甚至 200%。这些H股相较 A股大幅折价的 H股,虽然基本面可能良莠不齐,但以 A股为评价标杆,便宜是真便宜,所以在捡便宜憧憬补涨的扫货心态下,就会涨幅非常显著,动辄两位数,甚至 20%+的涨幅。其实这轮港股券商股那么疯狂,除了券商股从来是牛市加 Beta 板块,也因为港股的券商股,相比 A 股实在是便宜太多。
这种内部轮动,我觉得或许体现的是一种“等韭菜南下”的心态。
平心而论,今年这波行情,对内地投资者,有些可惜,十一长假中断了交易的连续性,只能坐视港股交易又不能参与。
对港股玩家而言,在预期有大量韭菜等 10 月 8 日 A股开盘后会顺着港股通南下抢筹,多少是会有些惜售的。10 月 3 日长长的下影线,体面了市场的乐观心态,稍微跌一些,就有人抢筹。
但是,惜售是一回事,大幅拉高成就其他的港股投资者,就是另外一回事。恒生科技未能新高解放此前高点的买家,也正是如此。
所以港股玩家去买点滞涨便宜货屯着,避免被 10 月 8 日而来的南下资金捡便宜,也就成了一种可以想象的心态。
距离 10 月 8 日A股复市,还有下周一1个港股交易日。
按照目前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三个交易日上涨 8.61%来推算,除非下周一出现大阴线,否则 A股复盘恐怕在补涨心态下,又是一根大阳线。
A股这波疯涨,越发尴尬。
以信心而言,如此暴力的拉升,的确一下子扭转了市场的心态,甚至扭转了许多投资者对宏观经济、对消费的心态,这一点,是立竿见影的脱胎换骨。
但从股市的长治久安角度,这样的拉升,太猛,太多人来不及上车,如果出现类似 2014 年中到 2015 年中那样一年上涨 200%+的行情,尤其是 2015 年上半年那种疯牛,透支了 A股长期的潜力,那随后相比又是一波鸡飞狗跳的深度调整,杀伤力甚至可能比 2021 年初的核心资产更大,投资者的体验会更惨了。
如何让 A股从快牛向慢牛转化,是复市之后,考验顶层智慧的一道难题。
下图是万得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三年滚动年化收益率图,笔者对于此前底部未来回报的期待,是如 2015 年和 2021 年的高点那样,呈现相对稳健的 3 年年化 30%(即3 年 120%累计回报)的回报,而不是几个月走完这样的力撑。
作为一个希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而不是期待短期暴涨但同时“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老基民,还是希望这一波上涨,不要太猛,随后也能健康回调,再来第二波。
比较理想的,是类似 2019 年初,在万得全A 指数3 个月拉升 40%后,横盘了一年多后,才出现第二波拉升,在横盘过程中又有结构性的精彩。这样的行情,既有一定倒车接客的味道,让更多人能够深度参与这波牛市,同时也让市场的上涨和博弈更具技术性,善于选股的投资者和基金经理能有更多的超额。
当然,牛市,尤其是持久性比较强的牛市,得之我幸,也无法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