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AM对轰战机战斗方式的改变

云海翻腾不息 2024-12-07 10:18:18

“JDAM对轰战机战斗方式的改变”

战略轰炸始于1917年

在最近几十年轰炸机在战争中的使用方式发生了彻底革命,很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人类第一次战略轰炸行动开始于1917年,当时一群德国双翼重型轰炸机从比利时起飞,意图袭击伦敦市内的火车站。尽管这些轰炸机飞行速度仅为65 mph。17架轰炸机投下了72枚炸弹,但只有三枚炸弹真正击中了目标,其余的都落在了目标大约一英里半径范围内。

1943年,要击中目标,需要地毯式轰炸

到了1943年,飞机技术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投弹点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但我们基本上仍然只是从飞机的舱门外投下炸弹。1944年,美国空军的一项研究确定,需要108架B17轰炸机投下648枚炸弹,才能有96%的概率击中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地毯式轰炸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如此普遍的原因 。

越战期间,11天投放2万吨炸弹

到了1972年,情况仍然没有太大改观。当年12月,“后卫 2 号”行动拉开帷幕,约200架B-52轰炸机在连续11天内向北越全境投下了约2万吨炸弹。这次战役中,共有15架 B-52 被击落,其中一天就击落了6架。但是由于需要出动很多架次并使用很多炸弹才能达到目标,因此损失率实际上只有2%,因此,“后卫 2 号”行动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行动。

1991年,沙漠风暴中,开始使用激光制导炸弹

大规模轰炸的情况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才开始改变,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从F-117夜鹰等平台上部署的激光制导炸弹。虽然我们在想到沙漠风暴行动时经常会想到精确制导武器,但这些激光制导炸弹实际上只占整个空战期间在伊拉克投下的炸弹的一小部分。在沙漠风暴行动中投下了约25万枚炸弹,只有1万枚是激光制导的,其余都是非制导的炸弹,尽管投弹技术有所进步,但这些炸弹通常仍只能落在距预定目标约200英尺的范围内。

1999年,美国推出JDAM炸弹

在1999年的盟军行动中,美国带来了两项新的轰炸技术。第一种是B2幽灵轰炸机,它在两年前才服役,是世界上第一种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种隐形重型载荷轰炸机。第二种是JDAM或联合直接攻击炸弹。

JDAM解决了激光制导存在的问题

JDAM的研发始于1992年沙漠风暴行动之后,美国认识到这些精确制导炸弹的巨大价值,但需要克服激光制导弹药面临的挑战,因为激光无法穿透云层、烟雾或灰尘,所以他们转向由新GPS技术支持的惯性导航,所有这些都与尾部套件相结合,可以安装在现有的非制导炸弹上,将其变成精确制导智能武器。JDAM首次是在B2幽灵轰炸机的孟买飞行中投入使用,通常一次携带16枚。

轰炸机实现精确打击

与之前战斗中需要派出一整个B2轰炸机编队不同,装备了JDAM以后,每个携带16枚炸弹的B2轰炸机只需投掷一枚炸弹就能击中一个目标。在整个盟军行动中,B2轰炸机投掷的652枚JDAM中,98%都直接命中目标。从那时起,轰炸机从大量部署、投掷大量炸弹,发展到能够以极高的精确度用单个弹药打击单个目标。与地毯式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相比,精确轰炸更能被平民所接受。前不久以色列针对真主党等恐怖分子的定点打击并没有引起很大的民意反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