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讨论词,不讨论诗,如果把史上的词人分为S、A、B、C共4档,那S档词人有几位?分别是谁?
我认为S级词人有且仅有5位,你能猜到都有谁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解晓谜底,分享这5位词人每人最精彩的2首词。

北宋文豪苏轼,豪放派词宗,一生宦海沉浮却以豁达超然著称。其词气象恢弘,融山水哲思于笔端,既有壮阔历史之叹,亦藏细腻人间之情。
苏轼第1首词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以赤壁古战场为引,借周瑜少年得志之景,暗喻自身壮志未酬的苍凉。
此词开篇以奔腾江水隐喻时间洪流,将个体生命置于浩瀚历史中,显露出对功业无常的喟叹。后段以“人生如梦”收束,看似消极,实则以酒祭江月的洒脱姿态,消解了失意之苦,展现了文人独有的精神超越:既承认局限,又以天地为友,在孤寂中完成自我救赎。

苏轼第2首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词写中秋望月,表面抒兄弟离散之悲,实则探讨永恒与残缺的辩证。
词人质问明月盈亏规律,暗指人间离合本属常态。最后笔锋一转,以“千里共婵娟”化解悲戚,将物理距离升华为精神共鸣。
全词以天问起,以人间温情终,既显宇宙意识,又立足尘世,体现苏轼融合儒道思想的圆融智慧。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文武双全却报国无门。其词熔铁马冰河与田园牧歌于一炉,刚健处如剑鸣匣中,婉约时似细雨湿花,尽显英雄失路的悲怆。
辛弃疾的第1首词 《青玉案 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上元灯火中,词人铺陈宝马雕车的盛世狂欢,却在喧嚣尽头捕捉到独立灯火阑珊处的身影。这惊鸿一瞥的孤高形象,既是理想人格的投射,亦暗喻政治追求的不合时宜。
热闹与清冷的强烈对比,将求索者的寂寞化作美学意境,使失意本身获得了超越性的诗意价值。

辛弃疾第2首词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的细节,揭开英雄暮年的热血记忆。连营号角、沙场点兵的雄壮画面,在“可怜白发生”的骤转中轰然崩塌。
全词结构如兵法布阵,前八句蓄势如满弓,末句断喝似箭折,将毕生抱负与残酷现实的对撞,凝练成金石迸裂般的悲剧力量。

南唐后主李煜,以血泪铸就亡国之音。其词褪去早期宫廷浮艳,后期作品字字泣血,将个人劫难升华为人类共通的永恒哀歌,开创词体抒情新境界。
李煜第1首词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以自然轮回之问起笔,道尽囚徒对时光流逝的恐惧。
故国月夜、雕栏玉砌的碎片化记忆,在“朱颜改”的残酷现实中支离破碎。结尾以愁思喻江水,不仅写愁之深广,更暗示痛苦如浪潮永无休止。
这种将个体悲剧与宇宙时空勾连的手法,使亡国之痛获得了形而上的哲学重量。

李煜第2首词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首词很凄苦,春寒雨夜,梦境与现实交织成双重牢笼。罗衾不耐五更寒的生理感受,化为精神上无所遁形的凛冽。流水落花的意象,既是不可逆的亡国进程,也是生命终将凋零的隐喻。
末句“天上人间”的飘渺追问,将地理上的隔绝,转化为存在层面的悬浮无依,凄美中透出深渊般的绝望。

两宋之交的才女李清照,前期词作清丽婉约,南渡后转为沉郁苍凉。善以寻常物象寄托幽微心绪,被誉“易安体”,开创女性词作新高度。
李清照的第1首词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此词独树一帜,开篇十四叠字如冰珠落玉盘,层层递进地摹写恍惚神态。秋风过雁、满地黄花等意象,皆被赋予愁绪载体的功能。黄昏细雨敲打梧桐的听觉描写,将无形的哀伤转化为可感知的节奏。
全词构建出封闭的愁城,而“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收尾,恰似重门深锁后的一声叹息,留下无尽余韵。

李清照第2首词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以少女口吻追忆郊游之乐,藕花深处的迷途惊鹭,瞬间定格为青春生命的欢愉图腾。酒意、暮色、荷塘等元素交织,营造出朦胧的梦幻感。
全词如印象派画作,用光色流动捕捉稍纵即逝的美好,在简洁叙事中暗藏对永恒纯真的深切眷恋。

北宋市井词人柳永,突破文人雅词传统,开创慢词长调。其作既有秦楼楚馆的旖旎风情,亦含羁旅行役的苍茫感慨,真正使词走向世俗化、大众化。
柳永的第1首词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一首经典的送别婉约词,长亭送别场景中,寒蝉、骤雨、暮霭层层渲染离愁。兰舟催发的紧迫与执手凝噎的迟缓形成张力,将片刻定格成永恒。
设想酒醒杨柳岸的时空跳跃,使眼前别离与未来孤寂产生蒙太奇效果。晓风残月的清冷意象,成为后世离情的经典符号。

柳永第2首词 《望海潮 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该词以赋体铺陈杭州盛景,烟柳画桥、云树堤沙的视觉盛宴中,穿插羌管菱歌的市井欢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嗅觉与色彩描写,引发金主投鞭渡江的传说。
全词如展开的杭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在富丽堂皇的都市赞歌中,暗藏商品经济崛起的时代密码。

朋友们,S级的5位词人和他们每人2首精彩词作分享完了,你认为还有哪位词人堪称S级?欢迎分享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