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清明节有两个众所周知的传统活动:祭拜先人和踏青游玩,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清明既有祭扫追思的肃穆,又有踏青赏春的生机。
中国是诗的国度,提到清明节的诗词,你首先想到哪首?

答案非常统一,大部分朋友首先想到的无一例外恐怕都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弘扬传统文化,分享好诗词给朋友们欣赏,一直是我的心愿。本文分享2首新的《清明》诗,一首七绝,一首七律,我打赌这2首诗你肯定没读过。
不信?读完本文便知。

雨洗桐花白似银,
纸灰飞作断肠春。
踏青归去苔痕浅,
画里秋千影尚新。

这首七绝前两句聚焦清明节的典型物象,“桐花白”与“纸灰”形成色彩冲撞,将祭拜先人和踏青游玩融于一体。
后两句运用蒙太奇手法,将踏青留下的苔痕与记忆中晃动的秋千并置,构成时空叠影。
此诗虽简短,但蕴含丰富,包含雨声、花色、飞灰、苔迹、光影等多重感官体验,留给人余韵绵长的想象空间。

细雨牵丝织晚烟,清明时节草芊芊。
垂杨暗拂新灰纸,宿火初温旧墓田。
荡罢秋千花影碎,分来榆荚柳风旋。
心香一瓣寄重泉,杜宇声中又一年。

这首七律通过细雨、晚烟、垂杨等意象勾勒出清明特有的朦胧景致。新灰纸和旧墓田的对比暗含生者与逝者的对话,秋千的动感与榆荚的飘旋形成空间上的呼应。
尾联“心香一瓣”将无形的思念具象化,杜宇啼血的典故深化了追思之情,读来有一咏三叹之感。
这2首诗《清明》均避免直接引用古诗典故,而是通过重构传统意象展现清明节的现代感知。七绝空灵蕴藉似水墨小品,七律工整端严如工笔长卷,两首诗各从不同侧面诠释了清明节的文化意蕴。

朋友们,2首《清明》诗分享完了,这两首诗水平如何?你认为哪首更精彩一些?欢迎分享高见。
清明---阡陌三月柳丝长,缺怨别离梦一场。清酒寒食思故人,梨花细雨湿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