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老罗。
今年的茶叶非常难卖,不管是山头茶还是把子茶,大品牌的或是金融茶,似乎都没什么客户了。有人就给普洱茶指出了两个方面的出路:
1. 比如以前的一些台地茶,可以用来做发酵茶,发酵成熟茶,发酵成熟茶后再做一个拼配。这样一来,很多台底茶那种苦涩比较重或是滋味比较单一的,做成熟茶后拼配一下,差异性就小了,这样就形成了大量台地茶即熟茶的出路。
2. 山头茶存在一个问题,就是价格高高在上,还有一个是比较透明,比如都是几千上万的茶,有多少消费者?可不可以把山头茶对山头上的这些茶做一个拼配?以前讲拼配像台底茶的这些拼配是有的,包括山头茶的拼配也有。把这些山头茶拼配完后,就把价格同样拉低了,也不会受制于原料的来源。
就像现在许多大厂做的所谓冰岛,做的所谓老班章,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拼配的,他们只是打了一个班章的名义,或是打了一个冰岛的名义,就是一个挂羊头卖狗肉的名不副实。更多的人可能只有百分之十甚至不到百分之十,有那么一点搬砖料或冰岛料就叫冰岛,以后就不叫了,就叫一个所有的大混产期。
其实就像讲一个布朗山的茶,就叫布朗山的茶,整个义乌的茶就叫一个大义乌,其实以前也有。
这个出路会不会变?我感觉消费者可能还是不会买单,因为培养了这么多年的山头古树茶或是一山一味的这种特点,怎么把它相同的韵味抹杀了,弄出一个大众的来。这种大众的产品更多的只能说是普及推广,作为入门级的大产品来做,就叫像义乌的普洱茶、布朗山的普洱茶或是叫蒙海的普洱茶或是叫临沧的普洱茶。
大一统的生茶做出来可能相对来说入门的会有,但是像发烧友级别的对普洱茶有一定识别能力的群体自己就会去找。其实这就是大厂跟小厂、小商家自己制作的区别所在。
其实两条路一直都在并行,只不过现在好像都卖不动了,因为是混杂在一起,没有监督的体系,大家做大家的,大家自说自话,走得比较混乱,是不是这个道理?
这两条路到底行不行得通?一个是台地的做成熟茶,大山头的也不讲山头原料了,混在一起或是就按自己的理解去匹配,是不是会有未来的方向?消费者会不会买单?今天就做一个探讨。今天就聊到了,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