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雷军发声回应!遇难者23岁,限速40飙116,出事就找厂商?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2025-04-08 17:17:43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2025 年 3 月 29 日晚 22 时 44 分,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发生了重大车祸,3名年轻女孩的生命永远定格在那个夜晚,而她们所驾驶的就是如今风头正盛的小米SU7。

事情持续不断的发酵,网上的舆论也出现了两极分化,有的指责三名女孩车速太快,限速40却飙到116;还有的要让雷军给个说法……

那么雷军对此事究竟如何回应的呢?事情具体又是怎样的呢?这场悲剧的发生,谁又是主责任方呢?

【事件回顾:悲剧瞬间】

2025 年 3 月 29 日,德上高速公路池祁段,一辆小米 SU7 正疾驰在夜色中,车内坐着三名怀揣着梦想与希望的年轻人,她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趟出行会成为生命的终点。

当晚 22 时 44 分,当车辆行驶至事发路段时,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突然降临。

据了解,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了自车道,车辆改道至逆向车道行驶。

而此时,小米 SU7 正处于 NOA 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 116km/h 的时速持续行驶,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该路段的限速 40km/h。

当车辆检测到前方的障碍物后,立即发出了提醒并开始减速。

仅仅一秒后,驾驶员迅速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开始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

而一切发生得太突然,尽管驾驶员做出了反应,但车辆还是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了剧烈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 97km/h。

巨大的冲击力使得车辆瞬间失去了控制,随后燃起了熊熊大火,吞噬了车内年轻的生命,现场惨不忍睹。

事故发生后,小米公司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立即与车主取得联系,了解到非车主本人驾驶。

同时紧急救援呼叫车上乘员,并报警、呼叫 120 急救服务,警方也迅速抵达现场,全面介入调查事故。

小米更是成立了专项小组,于 3 月 30 日赶赴铜陵,在警方的指导下,积极配合调查、取证等各项工作,并于 3 月 31 日晚依法向警方提交完成掌握的车辆行驶数据及系统运行信息 。

而悲剧已经发生,三条鲜活的生命戛然而止,留给家属的是无尽的悲痛,也在社会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对智能辅助驾驶安全性的强烈关注和质疑……

【雷军发声:态度与承诺】

在舆论的风暴中心,4 月 1 日晚,雷军终于打破了沉默,在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长文,正式回应了小米 SU7 车祸事件。

这一回应,如同在喧嚣的舆论场上投下了一颗定心石,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让大家看到了小米对于此次事件的重视和担当。

雷军在回应中,首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沉重与悲痛。他写道:“29 日晚上的这起事故,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轻女孩不幸离世,这样的消息,对她们的家人、朋友,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

简单的几句话,却饱含着深深的情感,让人感受到小米作为一家企业的人文关怀。

这种真诚的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众对于小米的部分质疑,让大家看到小米并非是冷漠地对待这起悲剧。

随后,雷军详细阐述了小米在事故发生后的行动,他提到,小米团队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专项小组,于 3 月 30 日赶赴事故现场,积极配合警方的调查工作。3 月 31 日,专项小组配合警方调取并提交了小米所掌握的车辆数据,为事故调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这些行动展示了小米在面对危机时的迅速反应和积极配合的态度,也表明了小米希望尽快查明事故真相的决心。

而雷军也坦诚地表示,由于事故还在调查中,小米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因此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但他斩钉截铁地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这

番坚定的承诺,不仅是对遇难者家属的交代,也是对广大公众的负责,展现出小米面对危机的担当精神。

雷军还特别感谢了大家的关注和批评,表示小米团队听到并记下了每一句话,会用行动回答大家的问题。

这种虚心接受公众监督的态度,为小米在这场信任危机中赢得了一些转机,让公众看到小米愿意改进和提升的决心。

雷军的发声,让我们看到了小米作为一家企业在面对危机时的态度和担当。

虽然事故的真相还未完全查明,但小米的积极回应和承诺,无疑为事件的后续处理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公众也在期待着小米能够践行承诺,给家属和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复 。

【遇难者身份:年轻生命的消逝】

随着事件的发酵,遇难者的身份也逐渐浮出水面, 三名遇难者均为年轻的女性,正值青春年华,年龄都在 23 岁左右,是即将步入社会,开启人生新篇章的大四学生。

她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相约一起前往安徽池州参加事业编考试,希望能在这场考试中为自己的未来赢得一份保障 ,却没想到命运的齿轮在此刻陡然转向。

驾驶员罗某,2022 年 7 月 25 日拿到驾照,拥有两年多的驾龄,并非网传的 “仅有 3 个月驾龄”。

她平时驾驶经验较为丰富,曾多次独自驾驶小米 SU7 从武汉开往佛山。

这辆小米 SU7 是其男友送给她的毕业礼物,虽然车主登记为男友,但主要是罗某在使用 。

同行的李某和霍某,也同样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她们与罗某是多年的好友,三人性格互补,无话不谈。

据遇难者家属回忆,事发当晚,罗某原本告诉母亲她们打算坐高铁去池州,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开车,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决定竟成为了她们生命的终点。

【智能辅助驾驶:是福是祸?】

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小米的 NOA 智能导航辅助驾驶状态。

小米的 NOA 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来感知周围环境,利用算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自动跟车、车道保持、自动变道等功能 。

在理想的路况下,NOA 系统能够大大减轻驾驶员的驾驶负担,提高驾驶的舒适度和效率 。

但在此次事故中,NOA 系统却未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当车辆检测到前方的障碍物后,虽然及时发出了提醒并开始减速,但从系统发出预警到车辆发生碰撞,仅仅只有 2 - 4 秒的时间 。

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驾驶员很难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

这也引发了人们对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可靠性和局限性的深刻思考 。

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虽然能够处理大部分常见的路况,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特殊情况时,如施工路段的不规则障碍物、恶劣的天气条件等,其能力仍然十分有限 。

除此之外,驾驶员在使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时,也容易产生懈怠心理,放松对路况的关注 。

在事故发生前,系统曾多次发出提醒,如 “轻度分心报警”“请手握方向盘” 等,但这些提醒似乎并未引起驾驶员足够的重视 。

这也提醒我们,即使车辆配备了先进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仍然是行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不能将全部的安全责任都寄托在系统上 。

【结语】

在这场科技与生命的博弈中,我们是否太过迷信技术的力量,而忽视了最基本的驾驶安全原则?

如今看来,这句话需要加上一个沉重的前提:安全不应是营销口号,而必须成为刻入产品基因的底线思维。

三位女孩的生命无法挽回,但她们的悲剧或许能推动整个行业正视那些被增速欲望掩盖的安全隐患。

毕竟在关乎人命的技术领域,慢即是快,安全才是真正的智能。

当小米们继续在智能驾驶赛道狂奔时,请务必记住:没有任何技术亮点,值得以生命为代价。

参考资料:

央广网在2025-04-02关于《雷军回应小米SU7事故:小米不会回避 将持续配合调查》的报道

金融界在2025-04-01关于《雷军评论区炸锅了!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致3人死亡,网友呼吁雷军回应,活跃于网络上的雷军迟迟不见动静》的报道

澎湃新闻在2025-04-02关于《智驾响应是否及时?车辆为何燃烧?车门是否锁死?小米SU7致三死车祸三问》的报道

0 阅读:0

小彭的灿烂的笔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