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为自己是一名铁路,职工感到无比骄傲!

玉叔生活分享 2023-05-21 13:13:57

我们兄妹五个,都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人。爸爸是新中国最早的一批铁路职工,曾经参与过陇海铁路(从天水到兰州)以及当时最长的一条铁路线——兰新铁路的施工。从一九六三年秋至一九六六年春,乌鲁木齐铁路局又将他送到号称“中国铁路技师摇篮”“东方康奈尔”的唐山铁道学院,成为中国近代、中国最早的高校之一,并成为该学院的技术骨干之一。

爸爸从小到大一直在往上爬,按照外公的说法,就是他肯吃苦,爱学习,有毅力,而这也跟他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有关。父亲在6个兄弟姐妹中年纪最大,7岁时,爷爷就将他送进了我们那个贫穷的村子里唯一的小学。他一直认为,就算自己双目失明,也不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女失明。

15岁那年,爸爸通过一个远方的人引荐,来到河北涿州一间小商店当了一名学徒,艰难的日子让他早早的变得成熟。工作之余,他也没有放松对文化的学习,每天晚上,他都会在自己的小木桌前,点上一只煤油灯,读书写字,一直读到深夜。我至今仍记忆犹新,他曾在我的作文和算术上,对我进行了私人辅导。他总是对我们姐弟俩说,小小年纪,若是不好好学习,日后难有出息

一九五一年九月,也就是父亲和母亲结婚后的一年,妹妹就在家乡降生了。第二年,天兰段正式建成,中央领导同志,都亲自为其题字祝贺。在一份《天兰路开通,兰新路修筑》的贺信中,兰新铁路开始开工,老爸也跟着施工队,走进了兰新铁路当时,小爸爸神采飞扬,雄心勃勃,满怀喜悦,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兰新铁路的修建上。就这样,在短短四五年的时光里,他从一个穷苦的农夫之子,走进了新中国,走上了辉煌的道路,走上了人生之路。

接下来,他将和同志一起,亲手修建甘肃和新疆交界的“红柳河”,见证兰新铁路穿越新疆,结束新中国建国以来最伟大的一次“无路可走”的历史。每当想起这一点,他都是一脸的兴奋和骄傲。接到通知,他立即乘列车返回家乡,历时两日三夜。妈妈从孕期到分娩,爸爸都没有回来看过她,她既感到内疚,又感到激动。老妈问起女儿的名字时,老爸早就想好了,直接回答道:“新华”。

所谓“新”,就是说,我们有一个新的中国;“华”字代表着我们家的闺女美丽动人。老爷子一口气把所有的事情都讲了出来,似乎意犹未尽,又继续说:“我们一共要有五个儿女,都是一家人,姓氏我已经定下来了,依旧是一个“华”一首《新中国永垂不朽》,林母被老爷子的豪情所感动,激动的难以自已。

两岁那年,妈妈把妹妹从家乡送到了兰州,和爸爸一起住在一起。最初来到兰州,与一些铁道职工的家人一起,居住在城郊的盐场子里。而父亲,在兰新铁路的建设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回来一次。

从这里到兰州,有一条宽广的黄河,风和日丽的日子,妈妈就会和他的妹妹一起去黄河,看看那些村民,他们会用一只小木筏,从这里过黄河,去兰州。有的时候,妈妈也会提着木制的水桶,将黄河的河水盛起来,然后扛着回去。当时,沿黄河的人们每天都要喝黄河里的水。当地百姓用马车拉着黄河的水,挨家挨户的拿钱,拉着水往家里送。

黄河水是很脏的,把家里的水倒进水桶里之后,要加入一些明矾,用一根棍子搅拌,让明矾在水里溶化之后,就不会再往里加了,而是会在水桶里留下一层厚实的沙子,这个时候,再用勺子盛一碗水喝一口,会有一种清新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