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有句流行语,叫做:历史不能细看。其实这句话也可以直接应用到一些所谓的新式武器上,比如超级大国海军的DDG1000项目刚刚公开时,由于一反常态的复古棱线船体造型,简洁的大立方金字塔型上层建筑,再加上号称要安装2部划时代的电磁炮作为主战武器,立即被全球惊呼为超时代的科幻战舰。足够代表超级大国海军在未来30到50年,在全球仍然不可动摇的巨大领先地位。结果十几年过去了,DDG1000项目的实际表现远远没有当初外界对其期望的那样不可一世,实际结果反导沦为全球的笑柄。这就是项目花费了数百亿美元,结果只造出了3艘,每艘的实际造价都到了80亿美元以上,甚至有直逼100亿美元的趋势。再搞下去,其船体的单价都快赶上福特级航母了。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一艘具备,
真实的战斗力。整个项目原本要生产20艘以上,结果3艘之后的订单已经全部取消。于是巨额的研发经费只能平摊到只有3艘的极小数量上,导致单舰成本无论如何都下不来。如果成本高点,性能卓越也就算了;实际上却是从动力到武器,再到传感器,几乎没有一项让人省心的。也就是没有任何一项可以测试过关。比如以罗罗燃气轮机为主动力的全电推进系统,外界天气一超过25摄氏度就可能全舰掉电。首舰DDG1000曾经试验性的通过位于热带海域的巴拿马运河,结果当场瘫痪在半路动弹不得!只能派遣大马力拖轮,万里迢迢地拖回来。成为当年的一大笑话。动力系统如此,那么原本高大上的高度集成化的舰岛,也被证明根本解决不了不同盾面严重相互电磁干扰的难题。最后没有办法,只能在原本,
平滑的舰岛上面不断的新开窗户,增加向外突出的平台,再在平台上面“长”出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蘑菇”,其实就是新增加了一批雷达与传感器的外罩,这等于原本特别高大上的金字塔型上层建筑完全是设计了一个寂寞;原本整体降低雷达反射指标的期望已经彻底落空了。至于前甲板上的,两门给予高度期望的电磁炮,实际上已经完全下马。因为陆地试验性的电磁炮项目已被取消,如何凭空再出现实际上舰版的电磁炮?但是超级大国海军碍于面子,又不想随便安装上2门普通的大口径舰炮,于是又说要为这两门炮开发火箭助推的超远程制导炮弹,结果这种炮弹单发就报价80万美元以上,都快赶上战术战斧的单价了。导致这两门炮至今都是有炮没弹,在现实中哪怕一发炮弹都没有试射过。
还有把80个垂发导弹井,全部安装在舰身靠干舷的最外侧的奇葩设计,被戏称为新时代的舰用爆炸反应装甲。如果在实战中有任何一发外来的炮弹甚至是大口径子弹击中DDG1000的干舷,都有可能引发大规模的殉爆,甚至轻易的外来撞击都会引发内部的弹药爆炸,大大扩展外来打击的伤害性。真不知道当初的设计是如何考虑的。最大的不堪,就来源于本文开篇的那句话。在不进行实战,仅仅摆在远处看的情况下,2到3艘DDG1000还能看下去,但是一旦接近到几十米之内再细看,会发现还没有正式服役的舰身,居然已经布满了橘皮,专业上也叫做舰体表面钢板的瘦马现象。一般来说,只有服役30年之上的老舰,在风吹浪打、以及长期舰体焊接应力释放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表面钢板如此严重,
的凸凹不平;但是DDG1000可是还没正式战斗值班的“新舰”。到这里有人说,同样角度看,金字塔型的上层建筑不是仍然表面很光滑嘛?这就在于,前2艘的上层建筑,都是用铝合金材料一体成型的,铝合金自然没有这类现象。而到DDG1002,也就是第三艘开始,为了所谓的节约成本,上层建筑同样采用全钢制的,到时候必然与船体一样难看。DDG1000的船体早早如此不堪,主要在于焊接工艺的全面滑坡。所谓好的军舰都是焊出来的。堂堂的超级大国,到如今居然连几百个合格的高级焊接工人都凑不齐了。真是一叶知秋、履霜冰至!
当时网上可是各种神吹,说的那叫一个神乎其神呀。现在下马了。[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美国人不差钱,下马一两个项目很正常。
[笑着哭]
[呲牙笑]你说的别人白里透红,干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