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中,曹丞相自称带领83万马步水军大举南下,准备与割据江东的孙权会猎于吴,实际上就是想一举荡平江南。而周瑜鲁肃等人早早看穿了对手的虚张声势,认真总结情报,分析出曹操南下的真实兵力不会超过20万人:其中15万左右是来自北方的青州兵,也是曹操集团打天下的基本盘;剩下的5万人是刚刚被迫投降归附的、荆州刘琮手下5万左右的水陆人马。因为北方人大多从小没见过大面积的江河湖泊,更没有船上的长期生活经历,因此多数不习水战;只有蔡瑁张允统领的不到3万水军有水面机动对抗能力,但又很难让曹操深度信任。于是东吴方面即使紧迫之下也只能从柴桑方向同样快速集结仅3万左右的水军,在与蔡瑁张允为先锋的来犯兵力的首次遭遇战中,吴兵反倒完全不落下风!
这样也就断绝了曹操想顺流东下,在短期内快速荡平对手的战略意图;双方只能暂时在赤壁这个地方形成了隔江对峙的脆弱平衡。但是因为周瑜帐下的兵力过少,同样没有力量直接杀到对岸去击溃曹操本部。对峙中有人把号称凤雏的庞统,临时介绍给曹操。于是庞统就献上了铁索连舟的“高招”!这样就可以让北方相对有优势的陆上力量,甚至是骑兵都可以泛江湖如履平地,彻底摆脱了陆上作战主力无法轻易跨江突击的难题。曹操果然大喜,却完全没想到这为后来黄盖用诈降计火烧赤壁埋下了伏笔。在正史中是否真的有凤雏献铁索连舟的事实是高度存疑的。但是因为演义的生动描述,大多数当代人基本都认为这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直到今天,在大面积的内陆水域,甚至在近海水面上,
大范围的铁索连舟现象并不罕见。比如海上大规模人工养鱼的巨型鱼排类漂浮物,就可以看做现代版的铁索连舟。这么做的好处,几千年来也没有特别大的变化,同样是为了减少江湖表面甚至是近海区域动荡波浪的影响,为日常的生产作业提供一个相对平稳也相对宽阔的人员活动空间,以实现在水面上打造一个类似平稳陆地的浮动环境。但坏处也同样千年不变!那就一旦发生火灾之类,仍然可能造成无法扑救的火烧连船!正因为如此,才导致当今全球各国的现代化海军,很少再搞现代版的铁索连舟。也就是把大量的军舰靠锚链或者绳索人工捆绑在一起,以实现相对小吨位的舰艇人工连接成排,马上变成更大吨位与出水总面积的集合性漂浮体。但是万万没想到,婆罗多海军却反其道而行,
居然在大洋上实际测试了一次现代版的铁索连舟!即把压箱底的5艘主力驱逐舰,以所谓最新锐的加尔各答级为主,在海上摆出了横列并排队形,对外展示的同时进行拍照与录像!全球规模较大的海军进行海上大列队并不罕见。而多艘同型主力舰摆出齐头并进的横向大编队,也是惯常对外展示实力的标准队形之一。但是婆罗多的5艘主力驱逐舰这次摆出的横列队形,仔细看去,总感觉哪里不对劲?婆罗多的这5舰奇葩在何处呢?明天继续揭秘!
而且正史中赤壁之战约一千年后的鄱阳湖之战真的发生了铁索连舟被火攻战胜的事,而演义也成书于这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