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女性本弱,为母则刚”,每一个母亲都是伟大的存在,生儿育女不仅是她们的荣耀,更是生命中最艰难的一场修行。
也许旁人只看到了“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的幸福光环,却很难理解,这其中隐忍着多少痛苦与尴尬,尤其是在进入产房的那一刻起。
01
王女士是第一次当妈妈,为了不在产房中“出洋相”,她提前上网查了许多资料,甚至把一些注意事项列成了清单。
可是真正到了生产那天,站在产房门口时,她还是心跳加速,手心冒汗。
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一个为她操作“备皮”——也就是俗称的“刮毛”程序的,居然是位男医生。
虽然她事前了解过顺产前需要备皮,但真正面对一个陌生男性时,心理那一关还是过不去。
“怎么能让男医生碰我这么私密的部位?”她一边控制情绪,一边强烈抗拒。她把这事告诉了陪产的丈夫,没想到丈夫也感到无法接受,当即提出:“我来帮她刮!”
这句话一出口,现场的医生表情立刻变了。
医生严肃地说:“备皮可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如果不小心刮破皮肤,会引起术后感染。你能承担这个责任吗?”
一句话,让这对夫妻顿时哑口无言。原来这看似“简单”的小事,背后却是医生专业能力和临床经验的体现。
王女士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羞涩和尴尬固然可以理解,但面对的是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安全,任何非专业的干预,都是极其危险的。
她最终克服了心理障碍,配合医生顺利完成备皮和接下来的分娩过程。
孩子平安出生的一刻,她也明白了,所谓“母爱伟大”,正是从这些一关又一关的煎熬中走过来的。
但经历了这件事之后,王女士也忍不住思考:“妇产科,为什么有那么多男医生?”
02
这也是很多孕妈心中的疑问,尤其是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保守的地区,女性对于“被男医生接生”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抵触。
其实,从医学发展的角度来看,这背后有以下几点原因:
医学院校男生占比高,男医生更容易进入临床岗位
医学是一门需要极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积累的学科。整个学习周期通常长达8到10年,这对于女性而言是一项很大的职业挑战。
加上工作强度高、夜班频繁、身心压力大等现实因素,很多女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儿科、内科或营养科等方向,而产科、外科等重体力、高压力科室,反而吸引了更多男性医生。
因此,从整个医生群体的构成来看,男性医生在外科类专业中人数较多,自然在妇产科领域也出现了一批专业水平极高的男医生。
接生技术重经验,性别并不是衡量医生好坏的标准
对于产妇来说,最重要的是安全分娩。而对于一个医生来说,最关键的能力是应急处理和专业判断。
无论是男医生还是女医生,在接生过程中,都必须面对突发情况:大出血、脐带绕颈、产程延长、子宫破裂等。
这些情况容不得一丝差错,医生必须在几分钟内作出判断,并迅速执行处理。
在这种背景下,是否为男性并不是关键,经验、冷静和技术才是决定母婴安危的要素。
医学是一项职业,不是“男女有别”的场合
医学是一种极其讲求职业伦理和规范的职业,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
尤其是在妇产科,医生都受过专业训练,如何保护患者隐私、如何做到“专业不尴尬”,是他们工作的基本要求。
其实,相较于“被男医生看见身体”的羞耻感,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我们是否给予了医务人员应有的尊重?
在关键时刻,我们是否能把自己的性别羞耻放在健康和生命面前?这是每一位即将成为妈妈的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03
那面对男医生参与接生,我们该如何调适心态呢?
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到所有即将生产的孕妈:
提前沟通生产细节,做好心理准备
在产前检查时,可以向医院询问是否能选择女医生接生,了解医院安排流程,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临时情绪波动。
正确认知“专业性”比“性别”更重要
产房不是隐私场所,而是救命战场。医生是否专业,才是你应该最在意的事情。
家属应多理解并给予支持
像王女士的丈夫那样提出“自己来刮毛”,本是爱意的体现,但更应把信任放在医生身上。生产时的支持不只是情感陪伴,更包括理智与配合。
果妈寄语
每一位母亲,在走进产房的那一刻,都是勇敢的战士。她们承受着身心巨大的挑战,不仅有疼痛和未知,还有来自传统观念带来的束缚。
可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学会尊重医生的专业,也要鼓励孕妈们放下羞耻与恐惧,理性看待产房中的“男医生”。
或许在某个尴尬的瞬间,她们内心会有挣扎。但正是这份勇敢和理解,才让每一个新生命都能安全、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