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提起分娩,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一个疼痛的过程。可到底有多痛?很多人可能只是停留在“很痛很痛”的模糊印象里,却很难真正体会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
医学上,疼痛有个评分标准,叫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从0到10,0是没感觉,10是疼到极致。像晚期癌症那样的剧痛,通常是8分以上。而分娩呢?
大多数妈妈的疼痛评分能达到8.5分,甚至更高。这是什么概念?就是那种痛到让人没法正常思考、甚至连喊都喊不下的地步。
01
一组生娃的过程中,看完女性生产过程
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步步拆解分娩的三个阶段,看看这疼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第一步:宫口打开,忍痛的开始
分娩的第一阶段,就是子宫开始有规律地收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宫缩”。一开始,可能只是腰酸酸的,像来大姨妈时的那种不舒服。
但别小看它,随着时间推移,宫缩越来越频繁,疼痛会从腰部蔓延到小腹,像一把钝刀在身上慢慢划过。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让宫口从0厘米开到10厘米,完全打开才能让宝宝通过。通常,这个过程得花11到12个小时。
刚开始的疼痛还能咬咬牙忍住,可到了宫口开到4厘米以上时,宫缩间隔越来越短,几乎没喘息的机会,痛感就像潮水一样一波接一波。
这时候的疼,不仅是子宫在用力,还有宝宝的头往下挤压产道,妈妈们往往会觉得整个人都被“撑爆”了。

第二步:生出宝宝,痛到巅峰
到了第二阶段,宝宝要正式出来了,这也是疼痛的高潮部分。
胎儿一点点挤进骨盆出口,妈妈会感觉到下身传来强烈的撕裂感,尤其是会阴那块,像是有什么东西硬生生撑开身体。

特别是宝宝的头和肩膀通过时,组织被撑到极限,有些妈妈甚至会真的撕裂。痛到什么程度呢?有妈妈形容:“感觉整个下半身都不是自己的了。”
除了撕裂感,宝宝还会压迫到盆底的神经和肌肉,有些妈妈会觉得自己好像要失禁,但其实是错觉。
这段时间虽然比第一阶段短,但集中爆发的剧痛,往往让妈妈们印象深刻。
第三步:胎盘娩出,余痛未了
宝宝出生后,分娩还没完全结束,妈妈还得把胎盘排出来。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也就5到15分钟,子宫会轻微收缩,痛感不算太强,像是一场大战后的“余震”。

但如果胎盘没顺利脱落,医生可能得用药或者手动剥离,那种感觉就像在刚疼完一轮后,又来了一刀,妈妈们只能硬着头皮再忍一次。
02
那么,如何让分娩少点疼?
分娩的痛虽然逃不掉,但好在现代医学和一些小技巧能帮妈妈们减轻负担。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方法,无论是准备生娃的新手妈妈,还是想支持老婆的准爸爸,都可以记下来。
有节奏的呼吸
第一阶段宫缩时,别急着使劲儿,那样只会让自己更累。跟着宫缩的节奏调整呼吸,比如疼的时候深吸一口气,放松时慢慢吐出来。

这样不仅能缓解点疼痛,还能让宫口开得更顺。很多妈妈一开始乱喊乱叫,反而浪费体力,呼吸对了,能省不少力气。
吃好休息好
分娩就像跑马拉松,体力是关键。生之前,能吃的时候尽量吃点容易消化的东西,比如粥、面包,或者喝点红糖水,补充能量。
过程中如果太紧张或者喊得太多,肚子胀气不说,还容易累垮。所以保持冷静,能歇的时候就歇着,别硬撑。
无痛分娩
说到减痛,硬膜外麻醉,也就是“无痛分娩”,真的是个好选择。它通过麻醉药把下半身的痛感大幅降低,又不会影响到宝宝。
现在国内很多医院都有这项技术,效果很不错。如果你是那种特别怕疼的妈妈,不妨提前跟医生聊聊,看看能不能用。
家人陪着
别小看陪伴的力量。生娃时老公或者妈妈在身边,拉拉手、说说话,能让产妇安心不少。虽然这不能直接止痛,但心理上没那么慌,疼起来也更容易扛过去。准爸爸们,记得多给点鼓励,别只会干站着哦!
果妈寄语
分娩的痛,是妈妈独有的勋章。它不只是肉体上的折磨,更是迎接新生命时的仪式感。每一位妈妈,都在这场“战役”里变得更强大。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多懂一点她们的苦,多给一点爱和支持。因为,生命的奇迹,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