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但有时候,生活的琐碎和情感的波折会让我们忽略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高品质的陪伴,是孩子成长的基石。
01
乐乐是一个8岁的小学生,每天放学的时候,乐乐的爸爸准时来接她。就在这时,班主任拦住了他,语气里透着些许无奈:“乐乐爸爸,最近她总是跟我说你和孩子妈经常吵架,很少陪她。她那说肚子疼的事,其实多半是想引起你们的注意。

如果你们真的过不到一起了,还不如好聚好散,别让孩子天天夹在中间受委屈。”
听到这话,乐乐爸脸色变了变,一时说不出话来。他确实没想过,孩子的“肚子疼”,竟然是她渴望爱的表达。
其实很多人小时候都干过这种事:装病不上学、博得大人关心。
因为一生病,大人就会围着你转,嘴里喊着“宝贝”,想吃什么都给你买,那种被呵护的感觉,谁不喜欢呢?
乐乐也一样,她几乎每到周五下午就开始喊肚子疼,次数多得让爸爸都开始怀疑是不是身体真的出了问题。
其实,事情要从乐乐刚出生那会儿说起。

那时夫妻俩感情还算不错,虽然各自工作忙,但孩子的到来让他们有了新的牵绊,一家三口的日子虽然不富裕,却也温馨。
可惜好景不长,妈妈被公司外派去国外工作三年。为了事业,她只能离开家,而照顾乐乐的任务便落在奶奶身上。
从那之后,这个家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勉强维持着表面,却早已失去了方向。
三年后,妈妈回国,但夫妻间的感情早已变淡。小矛盾变成大争吵,动不动就冷战,乐乐也渐渐学会了沉默,只是在每个周五,用“肚子痛”这种方式,把爸爸从单位叫来,把妈妈的注意力拉回来。

孩子不会说太复杂的语言,但她们会用自己能想到的方式,去争取一点点爱和安全感。
老师的一番话虽然重,却戳中了问题的核心——与其让孩子在争吵声中长大,不如给她一个清晰、安稳的生活环境。
02
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成长的港湾
父母关系是家庭的基石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首先建立在父母关系的和谐之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相处模式直接影响孩子对爱和关系的理解。
如果父母经常争吵,甚至冷战,孩子会感到不安,甚至自责,认为自己是家庭不和的原因。
就像乐乐,她在父母的争吵中变得敏感脆弱,用装病来试图“修复”家庭。

反之,如果父母关系融洽,彼此尊重,即使生活中难免有小摩擦,也能通过沟通化解,孩子就会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如何处理冲突,如何爱与被爱。
父母的和睦不仅是给孩子的安全感,也是他们未来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模板。
“双全”的父母角色不可或缺
在传统意义上,一个完整的家庭由父母和孩子组成。尽管现代社会中,单亲家庭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但不可否认,父母双方的共同参与对孩子的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父亲的阳刚和母亲的柔情,共同塑造了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父亲可能带给孩子冒险精神和规则意识,母亲则可能给予情感滋养和细腻关怀。
父母双方在孩子成长中的平衡参与,能让孩子更全面地发展。
当然,“双全”不仅仅指物理上的存在,更在于父母都能用心陪伴孩子。
如果父母虽然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各自忙碌,无暇顾及孩子,这样的家庭对孩子而言仍然是“残缺”的。
稳定的家庭氛围是孩子的依靠
孩子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来建立安全感。频繁的争吵、搬家、父母关系的不确定性,都可能让孩子感到世界不可靠。
乐乐的父母因为工作分隔两地,后来又因为争吵疏远彼此,这样的家庭状态让乐乐缺乏归属感。
父母需要意识到,家庭的稳定不仅是给孩子一个固定的住所,更是给他们一个可以依靠的心灵港湾。
果妈寄语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父母的陪伴是他们最珍贵的礼物。无论生活有多忙碌,无论婚姻状态如何,都不要让孩子在爱的缺失中成长。
像乐乐的爸爸那样,及时察觉孩子的心思,用行动去改变,哪怕只是多一点真心的陪伴,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爱。
©图源网络|侵删
作者简介:果妈,家庭教育指导师,专注分享育儿知识、亲子教育经验、婚姻家庭感悟,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