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飞
随着中小学生内地交流考察计划的开展,加上两地姊妹学校缔结计划推行超过20年,香港学生北上交流已成为常态化活动。然而,基于成本和签证等考虑因素,内地学生南下考察仍未成规模。随着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公布《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提出开拓不同客源等策略,笔者认为香港应善用本身资源,积极拓展针对内地中小学生透过“研学旅游”的模式,来港交流。

“研学旅游”是内地术语,意即把旅游项目和文化教育结合,与香港的“境外交流考察”或“游学团”相似。2016年11月,国家教育部等11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要求各地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其有序且快速发展。这类活动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结合。从此,“研学旅游”这种结合旅游和文化教育的崭新教育方式便应运而生。
2017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以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国防科工和自然生态等五大板块为主题,为在校中小学生在全国各省市打造研学旅游的内容、路线和建设爱国教育基地或者营地。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2019年我国研学旅行市场规模达164亿元,参与企业逾7300家。
“研学旅游”无论是当地或跨省,都能让学生既读万卷书,亦行万里路,同时促进文化和旅游业发展。内地有句说话:“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表明“研学旅游”不仅具有文化和教育价值,更能带动当地旅游、餐饮、住宿及相关产业的增长,刺激经济发展。
香港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无论在历史文化、创新科技、自然风光,以及红色景点和革命遗迹方面,都可以整理出各具特色的路线,加以推广。除了众所周知的辛亥革命名人遗迹,香港更有轩尼斯道的八路军办事处,以及奶路臣街的越南共产党成立点;香港抗战及海防博物馆、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甚至教联会的爱国教育支援中心,都可以成为研学和爱国教育基地。另外,警察博物馆、惩教博物馆、大馆,以及立法会综合大楼,都是很具特色的“一国两制”教育研学旅游资源,让内地学生认识香港特区的特色。

香港若要拓展“研学旅游”,笔者建议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与内地有关部门商讨
积极洽谈让香港特区纳入内地学校进行“研学旅游”的地区名单中,促进内地学生赴港进行研学活动。
二,结合姊妹学校缔结计划
香港600多间小学和400多间中学,绝大多数已经和内地不同省市的学校结盟。若能将上述景点向国家申请成为研学基地和爱国教育基地,这些基地便会纳入到“研学旅游”的名单中,在这情况下,香港便可邀请内地姊妹学校来港“研学旅游”。
三,规划不同路线
目前内地有两种研学模式,一是参加专门的研学旅游平台,二是由学校自行组织。然而,香港过往没有针对这些目标群组进行宣传,内地学生来港往往需要自行摸索路线,建议特区政府规划不同路线,例如历史文化、创新科技、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等,透过文体旅局或各驻内地办地处,积极向内地学校积极推广宣传,并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成为教育基地,增强品牌效应;宣传时亦需注意采用内地术语,例如“研学旅游”,使对方清晰理解。

四,借助抗战胜利纪念活动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内地师生普遍了解中国抗战历史,但对于香港的贡献却认识不足。香港许多翻新景点、博物馆和纪念馆都与抗战纪念息息相关,强烈建议当局把握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的契机,推出专门针对“研学旅游”的计划,让内地学生了解香港对中华民族抗战的历史贡献。
总括来说,香港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些都为“研学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与内地学校合作,不仅能够提升两地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更可带动香港经济增长,并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