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冲突下,曾经的寒门贵子,如今的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研究所本硕博连读的庞众望因一句庞众望在“我们这代人的使命就是科研报国”再度圈粉数亿人。
“面对科技封锁、关税问题频现,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使命就是科研报国,如果不肩负这样的责任,那么更大的难题就会留给下一代,这不符合中华民族的精神。科技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才叫科技,掌握在别人手中,很多时候就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威胁。”

2025年4月13日,第十三届“魅力之光”清华大学核科普对话现场,精密仪器系博士研究生庞众望对新时代青年人使命作出回答,这段发言令众人为之动容。
庞众望2017年火出圈是因744分的高考学生获清华大学校长亲自送录取通知书,他在接受采访时落落大方表示“我不觉得我残疾的妈妈、精神分裂的爸爸有什么拿不出手的,他们没有给我一个多好的物质环境,但是我妈妈很爱我、我外公外婆也很爱我,我觉得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很幸福的”。

庞众望的每一次亮相都能引发激励人心的震撼和让无数中国家长羡慕和深思的教育意义。
曾几何起,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的录取情况发生的变动让无数人感叹“寒门再难出贵子”,庞众望的真实存在却打破了这一狭隘的认知。
庞众望从极度贫寒的家庭考入清华大学,其成功是个人努力与家庭精神财富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纯依赖“天生聪慧的基因”。
一、个人努力:逆境中的坚韧与自律
1. **生活与学习的双重压力**
庞众望从幼年起便承担家庭责任:4岁开始做饭、照顾瘫痪的母亲,6岁被诊断出先天性心脏病后与母亲四处借钱治病,初中时因母亲住院再次举债并打工还钱。
即便如此,他始终未放弃学业,利用捡废品、打工间隙学习,奖状贴满家中墙壁。

2. **自律与时间管理**
高中住校期间,他担心母亲孤独,提前写下30封信委托家人每日读给母亲听,以此平衡情感牵挂与学业专注。
他的自律还体现在对科研的投入,例如在博士阶段通过偶然灵感解决高精度定位问题,并发表多篇SCI论文,获得三项国家发明专利。

二、家庭的精神财富:母亲的教育与人格影响
1. **乐观与坚韧的言传身教**
庞众望的母亲庞志琴虽身体残疾且家境困顿,却始终以笑容面对生活,从未抱怨。
她通过刺绣还债、鼓励儿子读书,并反复强调“你面对什么,就要去解决什么”。
这种积极态度深刻影响了庞众望,使他形成了“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的人生哲学。

2. **对教育的重视与无条件支持**
母亲虽未受过教育,但坚信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即使家庭负债累累,她仍坚持让庞众望上学,并拒绝因贫困让他辍学。
这种信念成为庞众望努力的动力,他说:“读书是我明确知道能改变命运的路”。

3. **情感陪伴与安全感**
尽管物质匮乏,母亲通过日常陪伴和鼓励给予庞众望充足的情感支持。
他回忆:“妈妈每天都在笑,我为什么要去难受?”这种安全感让他能专注于学业,而非陷入自卑或焦虑。
三、外界支持与自我驱动的结合
1. **社会资源的有限利用**
庞众望婉拒外界捐款,选择通过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完成学业,体现了自立精神。
清华大学提供的“自强计划”加分和全面补助政策,则为他的发展提供了必要保障。

2. **从“害怕辜负”到科研报国**
初入清华时,他因外界期待产生心理压力,但通过探索科研领域逐渐找到方向。
如今,他专注于光网络信息感知研究,目标是为国家科技需求贡献力量,并认为“科研报国”是时代使命。

庞众望的学业成功是多重因素的交织,寒门学子的逆袭并非依赖“基因优势”,而是**家庭的精神滋养、个人的极致努力与适度的社会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的母亲通过乐观、坚韧与对教育的执着,为他奠定了精神根基;而庞众望自身的自律、责任感与对目标的坚持,则让他在逆境中实现了人生跨越。
正如他所言:“苦难选择了你,但如何面对苦难,是你可以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