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提拔的背后,有不为人知的6个故事,凡事不能看象

小薇读书 2024-04-24 21:24:39

我父亲参加工作二十多年,从普通乡镇中学老师,成长为教育局领导。别人都说我父亲遇到了“贵人”,每一步都有人提携。很多人都知道他顺风顺水,却不知道他提拔背后的真事。

01 放弃考大学的机会,甘当中师生。

外人看来,父亲一直很“走运”。他从一个乡镇中学老师,被借调到乡里,没多久,他就被提拔为副乡长。又支援西藏三年,然后,调到教育局。不久,提拔为教育局一把手。

也就是说,父亲短短不到二十年时间里,从一个乡镇中学老师,成长为教育局大领导。这个是个例外中的例外。

有人一度怀疑,父亲“上面”有人。其实,我们是普通家庭,哪有什么人。用父亲的话说,他倒是遇到过好几个“贵人”,他们给父亲指点,父亲也紧紧抓住机会。

直到父亲和我说过真实的情况后,我听完触动很大。运气从来不会光顾一个从来没有准备的人,一定有背后多年的时刻精心准备。

做为普通不能再普通的人,努力过了,不一定有收获,但是,平时不努力,真的一点儿机会都没有。

很多人都知道他扶摇直上,却不知道他平步青云背后的真人真事。

02 毫无背景,却步步能提拔,有本事才是“王道”。

当年,父亲的成绩很不错,完全可以读高中,上大学。然而,爷爷一共六个孩子,家境情况很一般,根本供不起父亲上大学。无奈之下,爷爷让父亲读中师。

因为中师毕业就能分配工作,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有编制的正式老师。不但能缩短上学的年限,还能早早毕业挣工资,补贴家用。

父亲下面还有五个弟弟姑姑要读书呢。父亲也是没有办法,忍痛割爱放弃高中。

中师三年,父亲一直很好学,成绩很好,父亲的毛笔字写得好,文章写得好,经常发表文章,吹拉弹唱,样样精通。他还是学生会干部,在学院很出名。

当然,这一切,也为他日后的发展,提前埋下伏笔。这是后话!

03 意料之外,频繁调动工作。

父亲的每次调动工作,总是出人意料。事后想起来,又是意料之中。

我们家族里,没有一个在体制内工作的,根本找不到关系。毕业后,父亲毫无疑问地被分配到偏远乡镇中学,当个普通老师。

那时候的工资还不到一百元,父亲为了省钱,吃住在学校,学校没食堂,他们几个住校的老师,轮流做饭,住宿在空闲的教室,也能省掉一笔钱。

工作很辛苦,一个人教两三科,带三四个班。学生的水平良莠不齐,教起课来困难重重。父亲有大把的时间,经常利用业余时间,没日没夜地给学生补课。

父亲去学校的当年,他都的毕业班,居然有十多人考上高中。在当时,这个成果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为此,父亲还受到乡领导和县教育局的领导的亲切“接见”。

从那以后,父亲的干劲更足了。校长专门让他带初三,他也不负众望,初升高的学生人数,在乡镇排在前列,每年都教出好多高中生。

期间,父亲又自学了大专,三年后,又修了本科。在那个年代,学历还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以现在来看,不得不佩服父亲的超前眼光。

04 被乡领导相中,调到乡里工作。

父亲在中学一共工作六年,他是突然被调到乡里的,还是主要领导点名要调的。乡里新来的大领导,听说父亲材料写得不错。

征得父亲同意后,领导一纸调令就把父亲调进入乡里工作,专门亲随领导,给领导写材料。父亲几乎每周都会见到县乡的大领导, 从此步入仕途发展快车道。

他在乡里跟着大领导三年,见识长不少,整个人有脱胎换骨般的转变。期间,父亲的事业编制转为行政编。

大领导调走后,县里组织部门拟在本乡镇提拔一名副乡长,由于是偏远乡镇,竞争力小,父亲工作能力突出,加这大领导的运作,父亲提拔为副乡长。

05 一件“小事”,成为父亲的重要转机。

按理说,父亲这个小小的中学老师,有当上副乡长,已经是运气好到不要不要的,他也没有太大的追求。

父亲的计划,能在退休前,提拔个正科,也就心满意足,不提拔也可以了。

然而,好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父亲当乡长的第三年,县里有个援藏名额。彼时,父亲原来的领导,已经调到组织部工作。

父亲一直没与他断联系,有问题就请教领导。那次,父亲也征求他的意见。老领导说,名额有限,条件苦一点,不过,回来后,组织肯定是要提拔的。

于是,父亲报名援藏。

06 由于立功,让调到教育局。

在藏三年的辛苦,自是不必多说,时间很快过去。父亲充分发挥他的优势,在岗位上干得很卖力,很顺。

其中,工作有件“小事”,不得不提。父亲在藏工作期间,经历过一次雪灾,他为帮助牧民转移牛羊,不小心掉到沟里,左手骨折,不得不住院休养。

正是由于此事,单位给他立了三等功。父亲倒是不注重什么功不功的,平安回来,已经很高兴了。这事也没有放在心上。

援藏回来后,组织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没让他继续下乡担任领导,而是把他调到教育局,班子成员,负责乡镇学校,这也是变相干回一老本行。

不过,原来他是一名普通的老师,现在他是教育局的领导,管理着二十多所学校。

07 顺理成章提拔为教育局一把手。

父亲在县教育局一直工作七年,风平浪静。老领导退休后,教育局缺少一把手。

干部提拔讲究学历为上。父亲早早地修完了大专和本科。组织部门把全县符合条件的干部扒拉一遍,父亲是两个备选人之一。

事后,有知情的对父亲说,父亲在藏立的那次功,起到决定的关键作用。于是,父亲提拔为教育局一把手,没有人反对,实至名归。

你看,当初一个小小的善举,却在十多年后,起到了作用。

父亲走的每一步,看似都充满运气,其实都是多年踏实肯干的结果。

他教学教得非常好,写材料写得好。试想,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正规老师没有几个想在乡镇扎根的,都是混两年,就想找关系调回县城,很少有静下心来做事的。

在一般人看来,父亲是运气好,有人认为这些小事不值一提,但实际上,事情的背后都是对本职工作的认真完成。

在那个没有网的时代,没有人知道父亲搞到资料,跑多少回书店。更没有人知道,他为修大专和本科,有多少个不眠之夜。

所有事情表象背后,其实都是更多的付出。

原创声明:未经作者授权,文章禁止转载,否则将依法追究责任。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