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很多人在睡眠这块的经历:“今晚我要早睡”到“睡什么睡,起来high”最后又回到了“今晚想早点睡”这个状态。
多少黑眼圈是熬夜玩手机玩出来的
想法总是美好的,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常常上学的时候打瞌睡,上班的时候偷偷打盹,“点豆豆”,但是真的到回家,躺在床上了。往往就是掏出手机,看一下热搜,跟着大多数的网友们一起在热门帖子下互动,甚至是吵架;刷一刷新闻,感慨社会很复杂,或者科技真厉害;又或是看一看短视频,但是短视频的时间如果超过5分钟便会让人感到乏味,手指陆续的上下滑动;又或是凭着“赢一局就睡觉”的理念打开手机游戏,这种赌徒心理会让你输了想继续,赢了还想赢……
明明你九、十点已经躺在床上了,但是准备闭眼休息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了,第二天又拖着疲惫的身体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然后还很懊悔告诉自己今晚一定要早睡。其实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有些人可能是把原因归责在手机上。但是从实际角度来说,当初手机刚被制作出来的时候,功能仅限:短信、联系人,有些手机稍微好一些,系统自带贪吃蛇小游戏可以让你玩一下。那个时候手机已经有了,但是还没有让人感觉到一摸手机就停不下来。真正让人停不下来的是从智能化手机的兴起、3G网络和4G网络的出现,各种手机APP应运而生,有打游戏的,有社交的,也有看视频的。人们没必要繁琐的去弄电脑了,走着,坐着,躺着,都能随时随地的打开手机去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电子D品和D品的区别应该就是:一个是看的见摸得着的,在现实中真正存在的;另一个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虚拟的产物。人们都知道D品是会摧残人身心可怕之物,但是有多少人知道电子D品的可怕呢?
每天你去软件上签到,签到可以得到好礼,又或者签到给现金。这种行为真的是为你好么?不,这是一种让用户产生一定的黏着性。让你签到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你打开这个软件,一旦打开软件了,根据现在的大数据推送,你可能忍不住的要玩上一会。
可能这里这么形容是比较言重吧,但是这种行为是不是和毒贩们的行为很类似?先让你尝到舒服的感觉,麻痹神经,然后让你时不时的点击进来。
有些人忍不住吐槽:那些人没有自制力。或许这些人说的对,但是一个人的自制力是有限的,而诱惑是无限的。大数据时代中,每个人都是裸露着自己的隐私。这么说可能真的有些讽刺意味。一时间想起了伊藤润二的《无街之城》。源于生活的恐惧,才是渗入人心的恐惧。
说到这里,又想到前些年几个更为讽刺的热门话题:要不要给小孩配手机,小孩子打游戏到底好不好,老师没收学生手机等等。可能真的是因为现在人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了,经常看见孩子们拿着手机,玩着平板,手上还带着智能手表……这和成年人结婚的三件套:房车钱有什么区别?而且关于自制力,孩子的自制力比成年人更弱。常常看见新闻说小孩子偷父母的钱去给游戏充值,给主播打赏等。其实我真的想问一下:小孩子真的需要手机么?他们要手机能干什么?
APP越吸引人,就越火。你耗费你的时间,你的精力,还开心的去帮别人赚钱,你浪费的和你的得到的永远不成正比,但是你觉得,不玩也没啥事干,不玩有时候心里还有些痒痒,我们只顾着生理禁毒,却忽视了心理禁毒…..人这一辈子,有多少青春可以浪费,又有多少时间可以拼搏。
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很多人其实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又选择忽视这个道理。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