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上海的朋友跟我说,上海的房子降价了,XXX多少钱在XX区买了房子,还是学区的。现在买房子还算是划算的,毕竟上海的房价还是保值的,要是上海的房价不行了,那这个后果不敢想象了。
除了超一线城市之外,二三线的城市受到的波及度其实挺大的,有地方的学区房从23年下半年开始,到24年末,降了50%的都有。那么为什么上海的朋友对超一线城市的房价还是保有不悲观的态度呢?(这里绝对不能说乐观,毕竟今年的形势,大厂的搬迁等等大伙都看在眼里,只是说在这几年在上海落脚的预算)
我们从上海的物价和房价开始闲聊呗:个人的印象中,在2021年左右,当时上海市中心的一套房子基本上可以给一家人移民,并且能在日本东京买房还有余。到2022年,上海的房价出现了一小波回落后,又快速回升。当时也有人吐槽过,上海本地人没钱的话,要想送小孩出国留学,直接买一套房子就够了。
直到2023年的下半年,地产市场频繁出现暴雷,恒大也垮了,碧桂园,万科等地产行业也在进行不同程度的自救。地产市场从火热的夏天开始走向逐渐凋零的秋天。
可能从2006年左右开始,只要买房子就不会亏的这个奇怪念头根深蒂固的扎进了普通民众的心里。在2023年的这波地产噩耗中,有的人认为只是一个小风波,很快就会过去的,没想到一眨眼已经到了2025年,房价始终没有回到2023年上上半年的情况,甚至一直在降。
一个新创词“刚需”直接玩垮了3代人——70后,80后和90后的钱袋子基本被掏空,并且还预支了自己人生未来的20-30年。各大城市都在想办法抛售房子,有打折促销的,私下降价的。
但这个时候上海的房价还算是坚挺(虽说这1-2年降的基本上能赶上一个人5年的打工收入了),只能说这边考虑的就不单单是上海这一个地方的房价和经济了。
早在2018年左右,嘉兴,昆山,花桥的房子因为是环沪的原因,江浙的收入整体还是说的过去的。很多上海上班的外地人或许是因为投资,或许是因为在上海买不起房子,看着周边通勤的情况在这些地方买了房子。
那么在这波地产危机中,嘉兴,昆山,花桥这些环沪地区的房子现在怎么样呢?从AI中提取的均价资料来看,昆山跌18%,花桥跌12.5%,嘉兴房价整体的均价波动小。但是真实情况可能只有那些已经买了房子的人才知道吧?
还记得“新冠”期间,那句“上海是全世界的上海”那句话,放到现在,也不知道依旧适用不适用。直到现在也有部分朋友还在坚信,上海的房价还是会涨一波的,他们认为这就是第二次的改革开放。这类朋友只能说对生活充满着积极向上的态度,挺好的,生活需要这样的态度。
而且上海的限购政策目前依旧没有开放,细想之下可能看见其他地区即使开放了限购,房价也是救不起来的情况,还是暂缓开放的脚步。
这就好比商家囤货销售,龙头老大犹豫不决的时候看见底下的小卡拉米们疯狂抛售还回不了本的情况下。虽说货囤在手里不能变现就是亏钱,但是血亏的抛售下根本就没人买,而且还进一步刺激的已经拥有货的其他人的恐慌心理。那么最坏的结果就是软着陆这个政策无法实施,泡沫“嘭”的一下爆炸。
但是不卖也是亏钱,得亏是超一线大城市的人流动性强,政策好,工作多的这种“人设”,才能让沪房在这波冲击中还能短暂的坚挺一下。
就是不知道在后面3-4年中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下次有空就说一说房地产软着陆的这个概念,感觉很多人还是对“软着陆”的概念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