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老照片突然发出一条“悲伤的消息”。原文是:“大家好,我是本微博账户所有人的儿子。我母亲已于昨日夜间因病不治去世,本微博停止更新。生前经营这个微博是我母亲的重要精神支柱,希望发布的内容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祝大家身体健康,保重。”
一定程度上,这像是讣告,但又不像是讣告。因为它既不是面向亲友同事,也没有用严格的讣告文体,只是基于博主身份在跟网友道别。而且也没提“我是谁”,反倒平实地告诉网友,分享是“我的精神支柱”,并希望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快乐”。
虽然这些话不是博主自己说的,但是透过以往的分享,总觉得儿子所说也是博主的意思。到此为止,其实这场“赛博告别”就算完成了,起码从博主的角度来讲圆满了,至于评论区悼念,那就是网友的事情了。
然而就在悼念的氛围下,突然有人指出,博主@看老照片的真实身份是李大钊的孙女李虹。李虹是谁?知道的人并不多,可李大钊是谁?想必不知道人是少数。当然就此人们再去看@看老照片以往的分享,才恍然大悟。
与此同时,悼念正式被扩大化,从网友悼念走向宏大叙事,就此“李大钊孙女”和“李大钊孙女去世”的相关话题瞬间冲上热搜。坦率地讲,这也不足为奇,但是隐藏在李大钊孙女身份下的李虹,换句话说博主@看老照片的分享态度更值得被记住和怀念。
从某种意义上讲,要是李虹一开始就告诉网友“我是李大钊的孙女”,我要“分享老照片”了,可能粉丝数(113.5万)会是现在的几十倍,也就是几千万。但是她并没有这么做,而是平实地分享了1万多张老照片,并且都是围绕过去百年在分享。
当然说是分享,真的是一点也不带感情色彩,只是告诉网友跟她比较近的那些岁月里发生了什么,远去的时代是什么样的,人们怎么样生活,有什么样的特别之处。说到底,就是以分享的方式在讲述历史,并且很多都是生活史。
对此有人感怀道:“在这个乌烟瘴气的碎片化时代,像李虹女士这样的人不多了,但正因为如此,更应该珍惜这些人,他(她)们不仅有生活热情,而且愿意把生活热情传递给别人。”也就是说总有人还在坚守意义至上,而不是流量至上。
要知道,从@看老照片发布的时间线来看,李虹女士去世的几天前还在发布照片,最后一条虽然不是老照片,但是也是她发布的重要一部分“每日一喵”,也就是一只猫咪的日常,当然也是她跟网友打招呼的特别方式。
说实话,如果不是“悲伤的消息”,人们可能以为@看老照片的博主度假去了,因为所有的消息都给人很平实的感觉,但是却也很有力。因为在现实和历史之间,我们总能找到生活的力量和时间的不凡。
另外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看老照片虽然停更了,但是生命力却依然旺盛,依然以每小时1万多的粉丝数在增加。当然要是李虹女士还健在,可能更愿意称呼大家为朋友,正如他儿子在“悲伤的消息”里所写的“祝大家身体健康,保重。”
因为只有把网友当朋友的博主,“赛博寿命”才会超出“肉身寿命”,至于李虹女士有没有李大钊孙女的身份,或许压根儿就不那么重要。当然这个事实也不是非要撇开说,而是不管热搜如何定义李虹女士,关于她最好的身份依然是博主@看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