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农村俗语“中伏现三象,遍地添新坟”是什么意思?“三象”具体指的是什么?今年7月25号入中伏,年景好不好?

“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是在三九天,最热的是在中伏天。
夏天有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是30天或者40天,如果是40天的三伏天称之为超长三伏天,也就是说炎热的伏天太长。
“夏至三庚入伏”,指的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始入头伏的第一天,从那一天开始,三伏天真正的来了,炎热的天气也来了。

古人把入伏用天干地支纪日法来标注,这就有了一个固定的格式到了那一天就入伏了。
我国共有十个天干,分别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有十二个地支,分别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即日法就是用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来搭配。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甲子日、乙丑日、丁卯日等,这样一个排列组合共计60个,其中天干每10次一轮回。

三伏天规定一般是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者20天,末伏为10天。也就是说下肢后第四个庚日为入中伏,即“夏至四更入中伏”。
夏至到立秋之间一般是四个庚日或者五个庚日,如果是四个庚日,那么中伏为10天;如果是5个庚日,那么中伏为20天。关键是末伏是固定的,也就是“立秋逢庚入末伏”,末伏共计为10天。

这句谚语的字面意思非常好理解,也就是在中伏出现三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将预示着这一年是一个灾年,或许自然灾害频发,或许是粮食减产,或许战乱,或许是瘟疫等现象,将会出现,很多人因此而失去生命,田野里就会增添很多的新坟。
尤其在过去农业生产不发达的年代,那个时候粮食的产量非常的低,一年生产的粮食经过一年的生存保障,如果遇到自然灾害的话,很多人都会被饿死或者被冻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描述古代灾年底层老百姓的真实写照!
这这句谚语里的“三象”指的是什么?有什么预兆?
第一象:中伏出现持续大晴天
中伏是气温最高,太阳最毒辣,雨水最多的伏天阶段。尤其这个时间段,主要表现为炎热高温、雷暴大风、狂风骤雨、台风频发,也就是雷雨天气非常多,恶劣的自然灾害也多。
但中伏如果出现持续的大晴天,这才是一个不好的预兆。“5天不下雨小旱,10天不下雨大旱,15天不下雨地冒烟”,可见中伏,必须多下雨因为这时候气温高,水分蒸发,非常快农作物也需要更多的水分快速生长。所以在中府里最好一天下一场雨,雨过天晴!

第二象:中伏出现持续低温天气
农村谚语“中伏冷飕飕,寡妇早嫁人”,意思是中伏天气里如果温度非常的低,感觉的冷飕飕的,晚上睡觉还需要盖上被子保暖,出行要穿上秋衣保温,这将预示着寡妇也要提前改嫁嫁人。
其实,这个道理也非常好明白,那就是中伏天气持续的低温阴冷,这样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粮食造成减产或者绝产,以至于寡妇没饭吃,只能早早的改嫁他人。
“该热不热,五谷不结;该冷不冷,五谷不丰”,意思是说到了该炎热的天气,结果却冷飕飕的,这样农作物就不会结果实。到了立秋之后天气变凉了,结果却炎热难耐,农作物就不会大丰收,因为只有立秋后中午与早晚温差大,才能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利于植物淀粉和脂肪的沉积,以至于果实饱满成熟。也就是持续的高温能够使得植物疯长,只有出现中午与早晚温差大使得果实饱满成熟。

第三象:中伏持续绵绵阴雨天
农村谚语“中伏雨涟涟,必定是荒年”,意思是说中伏天天天下雨,而且天天雨涟涟,不晴天,预示着这一年必定是一个灾年。
其实道理非常好明白,也就是因为在炎热的天气里,天天下雨,没有太阳,地表的水分含量非常多,关键是农作物又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造成根部出现沤烂根的现象,植物根本无法生长。这样是必然会造成农作物减产,这一点毋庸置疑。
尤其是持续的下雨,会造成洪涝灾害非常严重,城乡内涝严重,农作物被淹没或冲毁。这是每年在中伏节气里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
中伏需要多雨,而且要多下雨,才利于庄稼生长,而又不能天天下雨,感觉非常的矛盾。其实这并非矛盾,任何事物都适可而止,过犹不及!

今年夏至是6月21号(农历五月十六,丙辰日),并非是庚日。从夏至日开始算起,第一个庚日是6月25号(农历五月二十,庚申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5号(农历五月三十,庚午日),第三个庚日是7月15号(农历六月初十,庚辰日),所以今年7月15号入伏。
而今年夏至后第四个庚日是7月25号(农历六月二十,庚寅日),也就是今年7月25号入中伏,也迎来了今年最炎热的三伏天的时间。
今年8月7号立秋(农历七月初四),而夏至后第五个庚日是8月4号(农历七月初一,庚子日),今年在夏至与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所以今年中伏为20天。
今年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14号(农历七月十一,庚戌日),也就进入末伏,直到8月23号才出伏,也就是三伏天结束了。

根据专家预测,今年中伏前一段时间南方非常炎热少雨,甚至会出现干旱的天气;北方出现多雨,低温现象较为严重,特别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多雨,农作物已经生长受到影响。中伏后一段时间由于“拉尼娜”现象出现,会出现雨水南北偏多,可能有秋雨闹秋的现象。
综上所述,今年中伏自然灾害多,年景不好!
科技可以改变一切,夏有空调,冬有暖气,人定胜天。